作文写作。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新材料,写篇作文。要求:(1)感情真挚,(2)关注时代,(3)不少于800字。自古以来,“远水不解近渴”的说法就在欺骗着渴望远足的心灵,遮挡着眺望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作文写作。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新材料,写篇作文。要求:(1)感情真挚,(2)关注时代,(3)不少于800字。
自古以来,“远水不解近渴”的说法就在欺骗着渴望远足的心灵,遮挡着眺望着眺望远方的眼睛,今天,我们要破旧立新,重塑真理——“远水能解近渴”。
颠覆经典,重塑格言,我们站在最前方。请以“远水能解近渴”为题进行写作。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远水能解近渴
《韩非子·说林上》说:“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是为“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出处;《 庄子》也记载过一个“涸辙之鲋”的故事,它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来历。这两则故事均说明了一个所谓经典的道理:太遥远的帮助成不了及时雨,是起不了实际作用的。但我要说的是: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句话已不再是“经典”, “远水”一样能解“近渴”!
第一,从速度维度上来说,古人以朝发夕至为最快速度,而现在呢?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空间的轨道速度是每秒8公里,等于人的眼睛眨一下就到了8公里之外,“神州七号”传回地球图像、“人天对话”则仅需几秒钟的时间。铁路动车速度也已经让“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台湾早上刚摘的鲜果,中午就成为北京市场的供应品……有这样的速度,即使相隔千里万里,想要“远水”只需眨眼之间。从这个角度上讲,您还能恪守“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经典”吗?
其次,从时空维度上来说,整个地球就象一个“家”,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地球上的角角落落都成为人们伸手即至、抬脚即到的地方——晚上你在北京欣赏古典,第二天你说不定就到现代的东方巴黎了。更称奇的是连救命也是“远水”能解得了“近渴”。据《解放军报》报道,今年初冬的一天,一名边防战士因车祸造成颅脑损伤,被送到新疆12医院,该院通过远程可视会诊网将病情输入微机,传送到5000多公里的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实施了开颅手术,挽救了病人。“5、12”大地震中,在四川汶川映秀镇发电厂废墟下,被埋了178小时生还的32岁羌族男子马元江,在重庆接受了南京、上海、成都、常州、北京等数家医院院士的联合会诊……其他的还有汶川地震四方物资云集灾区,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这些难道不都是用“远水”解“近渴”吗?长江黄河发源于高山雪原,远吧?但没这远水,哪有中华五千年文明?
第三,从眼光、策略的维度上说,“远水能解近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和谋略。
稍微研究一下法家学说的发迹史就知道,韩非在说“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时候实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揣着明白装糊涂。早在一百年前,法家学说的鼻祖之一商鞅就在秦国主持变法。论辈分,商鞅该是韩非的师公师爷爷,而法家学说也并非秦国的“本土特产”,英明的秦孝公恰恰是用商鞅这“远水”最终解了秦国的“近渴”,使秦国走上了强盛之路!
“望梅止渴”的典故想必各位都熟知,曹操去讨伐张绣,天公不做美,热得石头都冒烟,水源又远不可及,怎么办?曹公不愧是英雄,挥鞭一指说前面有片梅林,梅子又大又酸,快赶些便能吃梅解渴了。渴得腿都有些软的兵士们听此不觉兴奋地健步前奔,结果比较愉快地行至水源地。曹公“望梅止渴”的故事很感性地为我们诠释了“远水能解近渴”的 智慧和谋略。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高手下棋,走一步看三步;大将率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远水不解近渴”,说白了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局限于一时一地,仅仅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当下,缺的就是利用“远水”的胆识和眼光!
第四.从心里维度来说,“远水能解近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而心态也是生产力啊。本来夸父是能追上太阳的,如果他相信远水能解近渴的话,也不至于渴死在追逐太阳的路上。而那堂堂西楚霸王,只看见自己大势已去,无颜见江东父老,却看不到更远的“水”——渡过乌江,励精图治,东山再起。悲凉地选择了乌江自刎,成为千古一叹!
同样是兵败山倒、穷途末路,越王勾践却相信“远水能解近渴”—— 用“卧薪尝胆”的心态“远水”励精图治,解了越国复兴的“近渴”,终于来了个“三千越甲可吞吴”,雪洗了前耻,名载史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许给“远水能解近渴”以诗意的启迪!
第五,“远水能解近渴”更是一种激励人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良药。漫漫人生路,“近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仅依赖喝“近水”的人生是没有多少出息的,就像现在的“啃老族”。然而,当我们朝着心中那片蔚蓝的“远水”前进时,我们的目光就会长远,我们的步伐就会矫健,“有梦就有远方”也许永远是励志名言。
当今社会还有很多“近渴”,但我们应该温暖地看到爱心的“远水”——李连杰的“壹基金”,王菲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08年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冷冬,但如果大家都乐意做有益于社会的“远水”,放眼子孙后代多行善事,那温馨的春天将永远盎然我神州大地。
看了以上事实,您还敢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吗?

“颠覆经典”话题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热点话题。反映了人们认识和思维的创新。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作文写作。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新材料,写篇作文。要求:(1)感情真..”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