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人”这个字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装点门面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辈子功夫把“功名利禄”几个字练得龙飞凤舞而那个最-高三语文
题文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人”这个字 听书法家说 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功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请根据你读诗的联想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注意:1、联想和感受要与诗歌的寓意相关。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答案
这是诗人张志民的一首小诗,诗的寓意并不难解读:表面上写的是书法,历代有许多的权贵,喜欢舞文弄墨来装点门面,他们把“功名利禄”几个字练得很好,甚至不惜花上一生的时间,可偏偏是最简单的“人”字,却总也写不好,缺骨少肉,歪歪斜斜。深层含义是:讽刺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外在的东西,比如名利、权势、风光,或者所谓的“面子”,却忽略了对人的内在的追求,包括灵魂、尊严、精神和人格。失去了内在的人,就不可能有更高的、向上的道德追求,不会有高尚的人格力量。 立意参考: 诗歌的关键词包括:“权贵”“门面”“一辈子功夫”“功名利禄”“最简单”“缺骨少肉”“歪歪斜斜”。抓住这些关键词,理解了诗歌的寓意,就不难产生一些立意的角度,如: ① 人不能只注重门面和表面的风光,片面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 ②人应该注重自己内在修为的提高,如重视灵魂和尊严,塑造精神和人格。 这两种立意都只关注到一方面的内容,比较一般,思维较有深度的考生应该要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将两方面的内容相结合来立意,如: ①外在和本质(外在指门面、名利、风光等;内在指精神、人格),适当的外在追求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人的道德层面和人格塑造。 ②从书法讲到做人处事,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有含量,最难做好,沉迷于外在的风光就容易迷失掉最本质的内涵。 除了以上立意,学生如有其他看法,能根据诗歌自圆其说,评卷老师可酌情考虑。 范文: 站成一座山 我常常想,做人,应站成怎样的姿态? 站成海洋,纵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却容易沉浮宦海不可自拔;站成大树,百丈高后也有雷劈电击拦腰折断的危险,终不能屹立不倒;站成繁花,灿烂喧闹的姹紫嫣红过后,依旧是一片落红满地,遍地狼藉;站成清风抑或明月,虽说超脱,却失去了沉稳;站成高原抑或平地,虽说牢固,却平淡而无奇。站成什么样,才是最显挺立,让人终生无悔? 仿佛是跨越时空般从远古的苍穹里飘来一声低沉的回音:“大写的人生当如山!” 山,是大地的脊梁,是高空的根基。山从未言语也无须言语,山的姿态便昭示出它的魂灵。山始终以一种原始的形态启迪并俯视着芸芸众生。像山一样活着的人,会是一个最无悔的人? 是的,站成一座山,就忘记了大起大落的欲海沉浮。站成一座山,会断却尔虞我诈、朋比为奸的空虚,会拂去唯利是图、攀附权贵的漂流。站成一座山,就铭记了“头可断,血可流,士节不可屈”的无畏无惧,就恪守了质朴无华的为人准则,就在黄土和岩砾之间坚忍地支撑着让人敬仰的为人尊严。记得巴金老先生曾说:“做人要做一个战士,做一个至死也不放下枪的战士。”巴老的坚毅诠释了山的风骨,一种风吹雨打依然前行的果敢,巴老确乎有着一颗“中国的良心”。还有陈省身教授,他留给后人的遗言只是“我要走了,天堂里,也一定有数学之美”。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庆幸数学领域没有诺贝尔奖的数学大师,终其一生始终以朴实无华的原始风貌,站成一座淡泊于功名利禄的大山。 人的一生,就是在用各自的生命写那一个“人”字。有的字迹模糊黑白不分,有的歪歪扭扭毫无主干。但有一些大写的“人”字,就只是直直地立着,笔力遒劲浑厚饱满,站成一座山的姿态。正因为站成了一座山,才有了王国维为文化而殒身的“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才有了谭嗣同血溅菜市口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才有了鲁迅东渡日本探求救国真理的“我以我血荐轩辕”。 因为站成了一座山,便刚正不阿,便正气冲霄,便淡定从容,便无怨无悔。 站成一座山,这就是真正大写的人生。 书法中的“山”字的中央是个“人”字,人只有站成一座山的姿态,才能无怨无悔地笑看世界,才能在人生的尽头自豪地说:“我的人生虽没有浓墨重彩,可我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在这世上我能挺直腰杆,站成够直。” 点评: 习作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诗歌意旨,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做人,就该站成一座山”,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诠释了诗歌题旨。在写作上,借用对比,两相对照,主旨更显鲜明。习作思路清晰,例证丰富,结构整齐,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说理文佳作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人”这个字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写作策略:
①引: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