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晒”,在广东方言里有“炫耀”的意思,如:晒命:向别人吹嘘自己的身世。“晒”,也有“公开”的意思,如:权力必须晒在-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晒”,在广东方言里有“炫耀”的意思,如:晒命:向别人吹嘘自己的身世。
“晒”,也有“公开”的意思,如:权力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
“晒”,在网络上流行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资源、与人分享等,如:晒心情,日记;晒房子,晒衣服;晒摄影作品,晒旅游心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他人的隐私也晒到网上,美其名曰“光明磊落地暴露”。
一个“晒”字,内涵丰富,能够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晒”的看法。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偏易

答案


作文范文
如此晒晒又何妨?
  鉴于章子怡“假捐门”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近日张国立等数位明星在向西南旱区捐款后,统一向新闻媒体“晒了晒”发票,告诉民众,我可是真捐了啊!以求躲避流言蜚语,可此举却又被部分网友批得“体无完肤”,称其晒自己有钱,怎么捐那么少……
  暂且不论张国立他们捐的款算少不算少,我却是十分赞同张国立的做法,他展示发票,说明他具有很强的监督意识——接受监督和监督自己所捐物款的用途。如果每个人(特别是名人、官员)都能将自己捐了多少物款的凭据阳光化,哪还来那么多“偷吃”救灾米的“老鼠”呢?因此,他这样“晒”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我要说名人这样晒一番又何防?
  曾几何时,中国官场的腐败行为越演越烈,而重庆率先掀起打黑风暴,让文强等一干腐化的官员落网,无不让人鼓掌叫好。可在交口赞誉打黑成果的同时,我们似乎也应该深思,这腐败背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文强走到今天被送上刑场是否完全是他的责任?还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官员在腐化后仍逍遥法外?这就不得不引出一个中国式的顽疾,即官员不“晒”权、财,监管缺乏力度!
  试想一下,如果在20多年前,文强这些重要官员被要求阳光其使用职权和自己的收入,也许时至今日,文强仍是一位能廉洁自律的好领导,国家也不会因为贪污腐败问题而蒙受巨大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晒权力并不代表耀武扬威,晒工资并不意味着炫富,而是将自己阳光化,让公众人物接受人民和舆论的双重监督,这自然是利远大于弊的好事,应该支持推广才对,就怕你不愿意晒,造成监督的盲区。
  新加坡人心中的伟大人物李光耀,也曾因为购住房问题被人怀疑接受贿赂,而李光耀一气之下,将自己财产、权力巨细全部公之于众,接受检察机关调查监督,方平息流言。以后“晒权晒工资”便成了新加坡官员的传统,助其发展一跃跻身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中抑腐倡廉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公开利于监督,廉政利于发展,其中的想法的确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真希望我们的父母官能够“晒”一番,这不仅是让人监督的好方法,也是律己的新路子。文强也是一个将才,栽在腐败上多可惜,早知今日,当初能晒晒权财就不会沦落了,惜哉!惜哉!
点评:本文从张国立等数位明星在向西南旱区捐款后统一向新闻媒体“晒了晒”发票中发掘出“晒”的监督作用,并以此为立论点,论证“晒”不但可以让流言者闭嘴,更重要的是可以防腐养廉,利己利国。正因此,所以作者主张“不妨晒一晒”。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现实材料,显得很有生活气息。因为作者的材料非常丰富,所以写起来就显得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而文章也显得具体丰满实实在在。            
阳光政府是“晒”出来的
  “晒”是最近活跃在新闻媒体中的一个热门词汇。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强烈要求政府的财政部门“晒账本”,公开财政支出的去向及数目。一时间,“晒”字成为了政务公开的排头兵,为打造“阳光政府”身先士卒。
  “晒”就是把群众渴望知道的和有权知道的政务信息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今年广东“两会”前,财政部门公开了对幼儿园的补助情况。真是“不晒不知道,一晒吓一跳”。政府竟然用了六千多万来补助公立幼儿园!一时舆论哗然,“凭什么给公立幼儿园补助这么多,私立幼儿园却少得可怜?”“为什么拿我们纳税人的钱巨资补助幼儿园,我们以前却从来都不知道?”“这些给了公立幼儿园,为什么它们学费还是越来越贵?”民意汹汹之下,政府各部门纷纷站出来解释,以平民众的不满和愤懑。于是,有些政府官员便私下里埋怨:“就是‘晒账本’惹的祸!你看现在这种情况,怎么收拾?”看来,“晒”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只有这样,把权力“晒”在阳光下,接受监督,才能改进政府的工作,获得群众的满意和信任。
  “晒”固然会给政府带来负面影响,但为了打造真正的阳光政府,政府还须坚定不移地“晒”下去,并且虚心接受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提高行政水平。去年被诟病“让专家都看不懂”的财政预算“晒”出来后,广州市政府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今年“晒”出了一个细化到1000元支出的财政支出明细表。这下,群众终于看清楚了。“修建BRT工程花了这么多?穿衣戴帽花了这么多?河涌整治怎么花了这么多?”政府在面对这些对晒出来的账本的质疑声时,应更检讨自己工作的不足,而不是埋怨“晒”的负面影响。同时,政府还应不断改进“晒”的水平,让“晒”出来的信息更细化,更清晰,更通俗易懂,真正达到“晒”的目的。
  近段时间,又闻新疆某县政府“晒”出了官员的财产收入情况,迈出了官员收入公开的可喜一步。我们衷心希望这样主动的“晒”能越来越多,民众的知情权能被尊重。
  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指出,要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政府,批评政府。眼下,这“晒”的一招正是条不错的途径。可见,打造阳光政府,就要敢“晒”,会“晒”,主动“晒”。只有这样,权利才能真正接受监督,才能打造阳光政府。
  阳光政府,是靠“晒”出来的!
  点评:本文从“晒”的功效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晒”的看法。作者从建设阳光政府的追求入手,赋予“晒”政务公开的明确含义,结合当下政务公开的一些典型例子,剖析这种“晒”的实际效应。通过论证“阳光政府是靠‘晒’出来的”认识,表达了对“晒”的积极意义的肯定。选择时政内容来写,让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具有的时代责任感和正义感。             
“晒”也要有道
近日,关于“犀利哥”的话题在网上被网民热烈讨论着,“犀利哥”的照片也迅速在各大门户网站窜红。“犀利哥”何许人也?在被“晒”在网上前,“犀利哥”是个默默无闻的乞丐,只因某位网民的巨大创造力,居然把这个乞丐身上破烂的衣服称为“至潮”衣服,于是媒体蜂拥而至了,“犀利哥”的命运由此发生改变: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成为了网络红人,被各大媒体竞相邀请……且不说“犀利哥”如今身份、家庭完全被“晒”在网上,毫无私隐可言,先说说那位最初把“犀利哥”“晒”在网上的仁兄,请问你是真的好心为了让“犀利哥”找回失散的亲人,还是为了好玩而把他“晒”在网上并且冠以“史上最潮”乞丐?从这位网民给予“犀利哥”的名号,我感受不到这位网民帮助乞丐的诚意,反而嗅到了不负责任在网上“晒”别人取乐的意味。网络能把今天的乞丐变为明日的红人,也能毁掉一个有美好前途的人。正因为此,我们的“晒”就要有道,就要讲规范、讲道德、守法律。
“犀利哥”的事件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似乎自电脑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后,一段段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视频,一张张撩动我们神经的照片开始蜂拥出现。一位重点小学的女生曾发了一段裸着身子跳舞视频给同校的一个男生,后来男生转发给了其他人,再后来有人上传到了网上,最后我们都知道了。这件轰动广州城的裸体视频事件有三个极端不正确的“晒”的方式。首先这个女生太不自爱了,自己有可以“晒”的,那是好事,但是把不该“晒”的也“晒”那就成了丑事。然后是那个不负责任的男生,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你把如此恶劣的事“晒”给其他人,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然而最不负责任、漠视社会道德、公民隐私权的人,便是那个把视频“晒”在网上的人。这种不顾后果,不负责任把他人隐私“晒”在网上的人是严重危害社会道德的。然而这种人却大有人在。什么艳照、斗殴的东西层出不穷,如今我们一上网,便看到充斥在各地的奇怪、恶俗的事件,被光明正大地“晒”出来,难道我们真的愿意看到这些吗?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愿意道德沦丧的事天天发生在我们眼前吗?不,我们不愿意。但却总有那么一些人,借助网上晒的强大功能,任意践踏社会良心!
“晒”也要有道,为了自己,为了他人,更是为了社会,请你三思而“晒”,做个负责的“晒”达人!
点评:本文从具体的“晒”的事件出发,提出了“晒”要有度的主张。诚如文章所说,“晒”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是要受社会道德、法律法规和良知限制的。要“晒”美好的、积极上进的东西,不能把庸俗丑陋、低级趣味的东西当宝贝来晒。文章内容具体,立意鲜明积极,行文扣题,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晒”的具体认识。
“晒”也是一种态度
当今网络世界,通信便捷,科技发达,已成为人们分享交流资源心得和收获的园地,换个酷一点的说法,就是大家都可以“晒”。但是,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中,“晒”不仅是能力,也是一种态度。一个人“晒”的事物,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人品的优劣以及他对人生的态度。
大家都知道,“晒”的事物,一般是“晒”的人最想与他人分享的东西。每当你把东西公之于众,你就仿佛置身于灿烂的阳光地带中。遇到困难时,会有众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为你伸出援手;内心愁苦时,会有众多朋友给你安慰,帮你解忧;取得成功后,小小地“晒”一下也会有人为你祝贺,与你同乐。可见,“晒”能给人空虚的心灵以慰籍和温暖,让人不再孤独。
我曾在网上看见一个名叫“希望人生”的微博客。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网络中,这个小小的博客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哗众取宠的文章,却赢得了较高的点击率。博主是一位身患癌症的中年人。他从去年开博就在博客中记录与病魔抗争的心路历程。有痛苦,有欢乐,但更多地是一种对人生的希望及乐观的态度。他在博客中说,死并不可怕,关键是一个人在有生之年是否活得充实而有意义。网友常常被他的博文打动,与他共同分享内心的情感。直到博主去世那一天,仍有众多的留言为他吊唁,祈祷他在天堂过得快乐。
为什么这个博客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我想,这也许是触及了人们内心最真的情感。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晒”的真正内涵。相比之下,当今的网络,充斥着大量炒作,浮躁的文字。一些人为求出名,不惜以各种恶搞姿态装饰自己。靓妹自爆惊人艳照,帅哥自爆情感秘史。“凤姐”“犀利哥”层出不穷……这些人也在“晒”。他们似乎成功了,但“晒”的东西无不是对自己人格的玷污。他们这种游戏人生的态度,足可见其对金钱的渴求,对人生真正意义的不解。这样的“晒”只能获得一时被追捧之乐,最终却会把自己的人格贬得一文不值,而为人所唾弃。
“希望人生”的高点击率,就是人们内心最渴望的真、善、美的反映。“晒”不是看你有什么可“晒”,更要看你面对“晒”时是否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但愿人们在“晒”之前三思,因为你所“晒”的事物不仅是你愿与人分享的事物,更是你的态度,你的人格。
点评:本文认为“晒”是一面照映人灵魂的镜子,通过你的“晒”,可以让人看到“你的态度,你的人格”。文章把“晒”同人生态度联系在了一起,表达了我们要晒出高尚、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主张。和一般同学相比,本文显得思考得比较深入,作者通过对比“希望人生”的“晒”与自曝艳照自曝情感秘史的“晒”,看到了“晒”后的东西——不同的人生态度,这种认识就显得有高度了。
我看“晒”文化
近来,网络上掀起一番“晒”的风潮,人们可以把各式各样的东西晒在网上。网下也如此,不少人喜欢于人前晒命、晒钱、晒品味。
“晒”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大可以从一个人晒的东西中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信仰。看一所大学如此,看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2009年,香港大学将终生荣誉奖颁发给了高龄老人袁苏妹。这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料。袁苏妹只是一个小学没毕业的老人!可是,她在港大照料学生无微不至,给予学生们关怀和温暖,她对每一个学生都视如己出,她的慈爱也影响着众多学子,港大这一“晒”,让我们不禁对这一所大的风骨肃然起敬。
而与此同时,北大也邀请了“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归母校演讲。俞敏洪提到,如今北大常以他和百度的李彦宏作为成功的典范加以宣扬,而事实上,他们只是生意场上的成功人士,对于一所大学,它该景仰的并不应该只是会做生意的人。
俞敏洪的话值得我们反思,是的,我们可以从两所大学展示的价值追求看出它们不同的风骨。不论是一所大学,还是一个人,我们所应追求的,我们值得晒的,并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然而在物欲充斥整个社会的今天,这样一股“晒”文化也折射出社会浮躁之风。君且看,一帮拼爹族早己兴起,他们以“富二代”自称,拼命向世人晒身家,他们以不顾他人死活开着车横冲直撞来显示自己的洒脱和奢华;他们大摇大摆到各大高校招亲来表现自己的优越。更有甚者,各种以金钱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各排行榜相继出台“大学造富榜”“作家富豪榜”……由此观之,晒钱晒命这一股浮躁之风已在社会上横行。
在各式各样“晒”中隐含的浮躁功利心理实在令人担忧。一个人以身世标榜自己,他的人生趣味如此低级,他的内心必定空洞无物。一个社会,如果人们大晒金钱,必定失去一个社会应有的风骨。物欲膨胀之下,如果道德无法跟上,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学者可能会为了名利失去风骨,四处剽窃或是生产一批哗众取宠的垃圾文化,厂家也可能为了盈利让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一个浮躁的社会是难以前进的,我们需要一弘清泉,涤荡我们的心灵,还社会一片消新。
是时候我们该好好反思,在晒的风潮中,我们究竟该晒什么,什么才值得我们去晒,我想,这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我们纯净的内心。
点评:
本文把“晒”这种现象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认识的境界显得比一般同学高了一截。文章的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具体,既展示了作者的视野宽广,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认识的深刻。作者把港大的颁奖、北大的宣扬同“晒”联系起来,体现出了思维的独特。而从社会上林林总总的“晒”中,作者看到了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这显示了认识的深刻。
因为缺失,所以“晒”  刘健
“晒”,在广东方言里有“炫耀”的意思。
炫耀,往往是因为自己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别人没有,而以此博得他人的关注和尊重。
但很多时候,“晒”,是因为自己原本就缺失了这样东西。
二零零一年,我们向世界炫耀,因为我国终于争取到二零零八年奥运会举办权,这将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史以来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二零零四年,我们向世界炫耀,因为刘翔在雅典奥运夺冠并一举追平世界纪录,这是黄种人第一次登上奥运会一百一十米栏的最高领奖台;二零零八年,我们向世界炫耀,因为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用爱创造了奇迹,这是一种完全超越平日生活的国人的团结。是的,这些是值得炫耀值得晒,因为他们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才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晒”已经在我国开始泛滥。无论大事小事,国事家事,只要是有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都会让国人拿来对外炫耀。
我们晒感动中国中的孝子捐肾救母,但对尽一己之力养育自己几十年的母亲难道不应该这样回报吗?我们晒勤工俭学照看妹妹的学生洪战辉,但在双亲不在的情况下扛起一家之责难道不应该吗?我们晒王家岭救援现场工作人员八天八夜不离不弃地援救矿工,但对生命的严谨和坚持难道不应该吗?
平日里理直气壮的事情却经不起简单的追问。
正是因为平日我们缺失对父母的孝,对亲人的责任和对矿工兄弟的关注,所以,对现在我们做的这些本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让我们感到骄傲。我们晒这些,只是因为生活中我们被其它东西迷住了双眼,人的良善本性被我们丢失了,所以,这些本应有的行为一旦在生活中出现,我们才倍感它光彩夺目。
并不是所有能感动我们的事情都值得我们晒,我们在炫耀前应反躬自省,炫耀的是什么,炫耀的东西的背后又是什么。
只有当一个民族不再炫耀的时候,才算是进步了。
点评:
本文对“晒”的认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法独特、认识深刻是最大的特点。文章紧扣“晒”的义项——炫耀展开,从炫耀中解读出了缺失,从我们所“晒”的那些“美好”中看出了我们许多“美好”东西的匮乏。是的,当我们都懂得“孝”做到“孝”了,我们就不用去晒“孝”了,当我们都富了,我们就不会晒“富”了,当我们都会承担责任了,我们就不会晒“责任”了。所以,作者说“只有当一个民族不再炫耀的时候,才算是进步了”是非常精警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