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小时侯,听父亲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的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小时侯,听父亲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的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狼那肯放过就要到手的美味,便死死的守住洞口。夜深了,狼冷的直发抖,但为了吃到野兔,狼怎么也不愿意离开。第二天早上,野兔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发现狼已经死了。野兔大摇大摆的走出洞口,踏过狼的尸体扬长而去。
要求: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作文必须联系材料。
本材料立意可从三个方面:
从狼的角度看,狼死守洞口,希望等到兔子,结果搭上一条小命。说明狼不知变通,一味固执坚持,不放弃自己快要到手的猎物,没有选择理智思考,理智选择,遇事不知变通,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死板教条,最后兔子没吃上,反而把性命都丢掉。太可惜,太可悲。
从兔子角度看,兔子会随机应变,遇事会立马做出决断,很快找到藏身之地,能够躲过自己面前灾难。另外在灾难面前兔子能够审时度势,注意观察,理智判断,躲在洞里观望狼的情况。另外兔子有耐心,不怕等待,它在洞穴里耐心等待,直到它看见狼死了,他才走出洞口扬长而去,它保全了生命,获得了胜利。
还可以从狼和兔子两个方面立意,学会等待,学会理智的对待眼前发生的一切,学会随机应变,学会变通,学会随时随地理智的处理一切问题。
好题目
(狼角度)放弃是一种智慧
放弃是一种美丽    勇敢地放弃   学会放弃    让梦想转个湾      转个弯去寻找天堂 
放弃也是明智的     得变通者得天下 何必吊死在一颗树上 青山在方有柴烧
坚持不等于成功   最固执的守候 和执着握手   坚持、坚持、再坚持  坚持就会胜利吗?
(兔子角度)等待花开的季节     
等待为飞翔蓄力         英雄能忍            走投无路之时
(从狼和兔子角度)坚持不懈与另辟蹊径         
懂得变通能成功         等待成功
例文:                     等待,一种别样的行进
狼与野兔的故事以野兔的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结尾。这不仅引起了我的深思:一向耀武扬威的狼,为何会败在快是自己腹中之物的野兔手上?显然两者都选择了等待,然而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其中有什么奥妙?(联系材料提出观点“等待”)
以我看来,用两个词来形容狼和野兔的行为是恰如其分的。前者是“坐以待毙”,而后者是“静候佳音”。(分析成败原因,一个墨守成规,一个审时度势。)
饿狼在处于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正处于劣势,而仍然与对方打起持久战,这样的停下来等待是不明智的。(狼当时人困马乏,精疲力竭,和对方耗下去,只能是死亡的结局,狼没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没有看到别人的优势。)
我所欣赏的是野兔的明智等待,它看到了自己所处的优势,并充分地运用了自己的优势,最终以保全性命。(兔子作到知己知彼,因而战胜了饿狼。)
三顾茅庐的典故众所周知,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登门造访,每次必在门外恭敬等待,耐不住性子的关羽几次想打退堂鼓都被刘备制止。最终工夫不负有心人,等到了诸葛亮,这不正是刘备具有执着的优势而充分发挥了该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耐心等待,最终完成帝业,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若是听从了关羽所言,恐怕我国历史就要改写了。诸葛亮的出庐极大地帮助了刘备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有时候等待便意味着向着更大的目标迈进。(用历史刘备材料论证,更有说服力,同时还能增添文化底蕴。使文章有文化内涵)
记得有个关于列宁的故事,一个小男孩想与列宁合照,天天坐在列宁的门口,列宁原本不同意的,但那小男孩如此耐心的等待,,最终当列宁了解情况后便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也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他意识到他自己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热爱,景仰是他的优势所在,所以他以发挥该优势的耐心等待最终完成了心愿。试想,如果她以其他方式来接近列宁,比如写信,传话,恐怕就不容易了,看似等待是缓慢的,但事实上等待是一种捷径。(用小男孩等待列宁合照的故事说明要想达到成功的目的,必须理智思考,发挥自己优势,看准时机,耐心等待,方可成功。)
再看看现在,红绿灯前的片刻等待便可以保障交通畅通,商店门前井然有序的排列便可以保障购买东西的快捷……
分析自己的当下的形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此时,等待便是一种别样的前进!(最后总结,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对周围情况作到认真分析,要作到知己知彼,这样才会百战不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小时侯,听父亲讲过一个寓言..”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