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盛世不可缺席危言
林黎元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人们往往很容易目迷五色、耳迷五音,在自我陶醉中麻痹、沉沦。听惯了莺歌燕语般的吉言, 而看不见“危言”,也即“直言”“正言”的犀利锋芒,这很可能导致将来“大厦将倾”时幡然悔悟却已经无力回天的悲剧结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盛世之下隐伏的蚁穴般的危机,有些人常常不以为意,因此对于那些刺耳的善意的批评、提醒、忠告之类的“危言”,深感厌 烦,乃至排斥、打击。这可见出执政者眼界的短浅、胸怀的狭隘。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危言是执政者可引以为戒的镜子,是显微镜,是放大镜,照出 病变部位,放大深藏的病毒,才能对症下药,这是去恶扬善的前提。
历史上对危言采取闭目塞听、围堵打压手段的专制独裁的暴君,1并不鲜见。比干忠心进谏却被殷纣王视为妖言惑众,惨遭摘心之祸。罔顾危言直谏,终致众叛 亲离,亡国易代。周厉王弥谤,可是他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壅堵群言民意的结果就是身死国灭的下场。独夫民贼,就是这样在渺视危言、一意孤行中一点一 滴地累积起来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为政者,当思咨诹善道、察纳危言,以激浊扬清、趋利避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为危言提 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畅通的渠道。
就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所言,“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这是智者的醒世危言,它告诫人们:改革尚未 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放眼当下中国:贪腐顽疾根深蒂固,央企巨亏触目惊心,环境污染日趋严峻,乡村凋敝急速加剧,贫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大学生就业形势告 急,周边外交紧张凸显……太平之下,危机四伏,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倘若盲目乐观,躺在功劳簿上高枕无忧,在一片凯 歌高奏的赞美诗中熏熏然陶醉,其结局可以想见!只有正视矛盾,直面问题,从危言中猛醒,才不误入歧途、身陷绝境。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但愿执政者时时刻刻敲响“危言”的警钟!


试题分析:这道试题的材料是一段言简意赅、耐人玩味的排比句,从眼、耳、嘴、心的同(生理功能)与看、听、说、想的不同(心智功能)两个层面概述了其矛盾处。简洁的表述,留给考生自主立意与思辨的空间是广阔的。  可以先运用发散思维,针对材料中诸关键点,各个击破,多向阐释;然后再比较甄选,运用聚敛思维,扣住一点来阐发感悟。
“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场不同,执见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在于从参差驳杂中捕捉真、 善、美,剔除假、丑、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防“眼睛骗人”,还得听听旁观者的看法……总之,要看得真,看得准,看得清 晰,看得透彻,看的人(主体)就得有理性,不偏执。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要善于借“眼”,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致误入歧途。
“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要有公心,不偏狭;“于无声处听惊雷”,听要细致入微,于无声处见精神,洞幽烛微;“衙斋 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脚踏实地的倾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壮怀激烈的倾听……听什么,如何听?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的。“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听风就是雨”,这样的“捕风捉影”的被动的听,盲从的听,就把能动的主体——人——蜕变为物理的传声筒了。政声得失在 于野,善听民意,雅纳善谏,执政者才能得民心,聚民力。闭目塞听,置若罔闻,视异见如洪水猛兽,终将致离心离德。“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心”,要 听得进吉言,更要听得进危言、凶言。面对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若谷虚怀,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巧言令色鲜于仁”,有巧舌如簧,口蜜腹剑者;有信口雌黄,指鹿为马者;这样的“大嘴巴”是乏仁寡德的。有花言巧语, 阿谀逢迎者;有锦心绣口,溜须拍马者;这样的“甜嘴巴”是要引以为戒的。有睁着眼睛说瞎话,哗众取宠者;有纸上论兵,夸夸其谈者;这样的“活嘴巴”是要误 人误国的。“言为心声”,嘴巴怎么说,往往能洞见其隐秘的内心。“敏于行,讷于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打开天窗说亮话”,人民公仆要想真正成为人民 的贴心人,就得学会说真话,说大白话,少来一点拿腔捏调的官话、套话、场面子话,而要把话说到百姓的心坎里去。
“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心之官则思”,“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众多不一样的想法,才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开放、民主、进步的社会,首要 的是思想的自由。尊重人们的想法,允许探究、讨论、争辩、实践、激浊扬清,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取长补短,才有可能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视通万里,精骛八极”,想得开,看得远,路才会越走越宽。
也可以立足整体来引申出自己的见解,比如:
在多元价值观纷繁错杂的大时代里,要去蔽,不自失,需要高扬理性思辨的旗帜,要点燃崇高理想的火炬。
在众声喧哗中,要独立,“不和众嚣”,学会自己去看、听、想、说,不沦为一种附庸。
根据上述这些感悟、思考,在写作过程中的提纲编拟环节,可以用简要的书面文字将立意(中心论点)表述在稿纸上,以便进一步斟酌、推敲。
以下立意供参考:
1.眼界决定境界。
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3.“于无声处听惊雷”,盛世中更要敏锐听取危言与凶言。
4.“巧言令色鲜于仁”,敢于说真话,是德性(勇气),也是智慧。
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决策者要善于借“眼”,察纳雅言。
6.“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干部转变作风须从消灭空话开始。
7.公共舆论不可缺失主流价值观的导向。
8.媒体记者的言说要勇于传递时代的正能量。
9.“目迷五色,耳迷五音”,在浮世喧嚣中,要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10.尊重异见,广开言路,博取众长,才能去专制,得民主,有进步。
11.学会倾听,从善如流。
12.人言言殊,我心有主。
13.独立思考,不和众嚣。
14.广闻博见,敏思慎言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