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河对面开满鲜花,它们准备到对面采食花蜜。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该搭一座桥,抢在-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河对面开满鲜花,它们准备到对面采食花蜜。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该搭一座桥,抢在别人之前尽情享受花蜜。”第二条毛毛虫说:“我们应该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咱们长出翅膀再过河。”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美美地睡了两天,睁眼一看,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儿工夫它就飞到了河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等待,是一种智慧
三条毛毛虫都想去对岸采食花蜜,其中的两只怕错过时机,就按照各自的计划行动,结果双双落难而晚于前两条的第三条毛毛虫却在“等”中完成了实力的蜕变,长出了翅膀,飞到对岸享受美餐可见,后起步者不一定就是落后的一方,而往往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对此我不敢苟同成功不是先手者的游戏,而经常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用实力的增长换取等待的时机,于恰当处厚积薄发所以,等待时机是一种智慧。
在纷繁复杂的局势前,保持一颗清醒明辨的心,去找寻最佳时机,从而占据优势。
58同城总裁姚劲波在创办公司前,虽一直有目标,但始终没有去草率地进行投资;当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时代,他也没有盲目跟进,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等待当很多人、很多企业近乎疯狂地拥入互联网,又被无情地淘汰出局,许多专家预言互联网将会持续低迷时姚劲波却敏锐地发现商机,投资入市他以明辨的心智和锐利的眼光带来了企业巨大的机遇,赢得了58同城强劲发展,使其最终成为高科技网络企业中的佼佼者。
“晚”起步的人并不意味着成功“晚”,而是在等待成功的契机,这往往是“后来者居上”的成功模式时机的把握是对整个局势的掌控和驾驭,是成熟心态的体现,是一种明辨睿智的技巧也许眼前的局面纷繁错杂,但只要我们擦亮双眼,等待时机,用心去感悟那接合点的契机,那“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画面便会在眼前展开,成功近在咫尺。
等待时机,决非坐以待毙,而是在忍耐中积攒力量,充实自身。
牛根生曾是伊利集团的总经理,心中一直有着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梦想当年,他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后,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回到了北京大学进修,整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重新审视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经过在北大的沉淀与升华,“蒙牛王朝”的宏伟蓝图在心底酝酿成熟最终一飞冲天,在雄厚实力的引领下,他创立的蒙牛,成为中国奶制品企业的领头羊,他也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选“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等待的智慧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与人生的博弈中,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任何有利的时机也无法被缺乏实力的人抓住所以,要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像毛毛虫长出翅膀一样,用更加深邃的思想和内涵增加自身积淀,完成蜕变那么成功总会在最适合的那一刻绽放出原本属于它的绚丽。
等待时机,是一种智慧,真的!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典型的寓言型作文材料。写这类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材料内容:长途跋涉的三条毛毛虫,对开满鲜花的河对岸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它们渡河品尝香甜的花蜜,于是按照各自的方式付诸行动。故事的结局发人深省。此题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切的切入角度。在这则寓言中,三条毛毛虫、每一个寓言角色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可成为立意的参照,引发我们深层的思考。审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描述词语展开联想。如第一条毛毛虫搭桥的目的在于“抢先”;第二条毛毛虫造船是为了“求快”;第三条毛毛虫美美睡觉则是“等待”。这一“抢”,一“快”,一“等”之间,有无限的意蕴含于其中。
综上所述,本材料可从以下方面立意:(1)做事要善于把握时机,等待时机成熟,不能急功近利。(2)不具备条件的蛮干注定会失败,欲速则不达;(3)做事要根据自身条件,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做到扬长避短。(4)一个人要清醒地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能蛮干。(5)遇到困难、挫折时,一味靠蛮劲往前冲,反而适得其反。不妨养精蓄锐、蓄势待发,更好地迎接挑战,到达心中的彼岸。(6)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7)成功需要长期的积蓄和足够的准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做任何事情都要从该阶段实际出发,积累、蓄势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厚积薄发,等待是为了爆发,磨刀不误砍柴工。(8)等待也是一种美丽。这种“等待”不是懒惰不是苟且,不是消极的观望,而是尊重客观规律,是胸有成竹。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