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农民刘成德一心想种桃树发家致富,几年下来,收成都不好,家境每况愈下。一次,为借到200元,连走了六家没人肯借他。有一天,他发现一棵长歪了的桃树上结的果子个个-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山东寿光农民刘成德一心想种桃树发家致富,几年下来,收成都不好,家境每况愈下。一次,为借到200元,连走了六家没人肯借他。有一天,他发现一棵长歪了的桃树上结的果子个个都格外的好,他感到很奇怪,于是他专程去请教果树技术人员,得知歪着的树,光照条件好,所以果实大,味道好。他回到家后,用绳子将桃树拉歪,别人看到都嘲笑他。第二年,他的桃树开了满树的花,但是不久花都谢了,没有结果。他没有气馁,又去咨询,原来是温度没有控制好。第三年,他继续培养他的歪桃树,并且注意了温、湿度的控制,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果实多,个头大,味道好,他成功了。乡亲们信服了他,全村人都学他种起了歪桃树。刘成德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参考例文
坚持才能胜利
记得泰戈尔有过这样一句话:“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有的人会持之以恒,取得成功;有的人却萎靡不振,只可失败。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说过:“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同理,逆境可以成就一个人的辉煌,也可以将一个人重重打入谷底。
困难可以为一个人的成功铺下奠基石。相信大家都记得“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吧。在九十二个年华里,他曾经经历过生活贫困,也遭到了他人的歧视,可外界的因素对他而言,只不过过眼烟云,他把这些不利的因素转换成强大的动力,将自己的一生奉给自然科学,献给昆虫世界。所以才写成了科学着作——《昆虫记》。他用传神的画笔绘下了一种种的昆虫:“小小歌唱家”蟋蟀,“大力士”蚂蚁,“勤奋”蜜蜂……法布尔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成就呢?这和他的勤奋、坚持是离不开的。有一次他不顾自身的安全去捉黄蜂,大胆猜测,勇于实验……一次实验失败了,他又会整理实验中的数据,认真地反思实验的过程。法布尔的这一作风,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所以说,磨练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赋予一个人顽强和不屈的品质。
可是它针对所有人来说,作用都是积极的吗?并不是,逆境对每一个人的影响并不一样。有时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请看下面的一则童话,相信你对“逆境”的“负性”会有更深的了解。
从前有只蜗牛,它想去看梦想中的大海。于是它就问雄鹰大海距离这里有多远。雄鹰告诉它,依靠你的速度,要整整二十年呢!二十年!天哪,蜗牛根本就不敢想。蜗牛认为,二十年,我恐怕活不到那么长时间。因此,它退缩了,可大海就是它的梦。它整日想啊想,最终抑郁而死。可见,困难也是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因为他被“恐惧”这座大山压在了身上。
也许,就是因为逆境的这种“正负性”,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吧。但是,苦难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认为这并不在于困难的大与小,而在于一个人是否拥有不屈不挠的斗志。就像法布尔一样,有着远大目标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对他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苦难又算得什么,不过一味苦苦的大补药而已。记得语文书上有首小诗,是冰心奶奶写的《成功的花》,里面有段话,我是非常欣赏的: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看来,要想成功,磨练、苦难是不可避免的。常听父亲说: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清晨。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是的,没有创伤的人生是不精彩的。正如温室里那娇滴滴的花,一经风雨就会弯下柔软的细腰。但那室外的大树呢,经历了风吹雨打,反而更加挺拔,他们坚信,坚持就是胜利,为什么要屈服于灾难面前呢?所以,有着大树这种品质的人,才真正是个人才,无愧于是个成功者。如果参照以上的这个结论,法布尔属于“大树”,还是“花儿”;蜗牛是棵“大树”,还是一朵“小花”,不言而喻。
或许,在顺境里往往比逆境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我们也可以主动一些,把逆境中的不利因素,通过某些方法,转化成一些有利的条件,将这种负性变成正性,让它们为我们将来的成功打好基础,不是吗?在这个改革开放、科技腾飞的新时代,我们更应把握好眼前的条件,面前的这一片光明,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90后的我们,有几个经历过大风大浪,又有多少像法布尔一样,遭遇到数不清的坎坷。所以我们常常缺乏着一种精神,一种毅力。因此,我们只有树立好自己的人生观,并为此付出了汗水,才能像法布尔那样功成名就,到死也不留下遗憾,为我们的人生点上绚丽的色彩。因为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思路点拨:
分析1、整体阅读:刘成德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能不怕困难不断试验和探索,因此可以从整体阅读中得出这样的话题:只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探索,才有可能成功。
2、分段阅读提取。从第一段材料中可提取话题: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经受挫折的,都会遇到困难的考验。从第二段材料中可提取话题: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机遇总是有的:细节决定成败;顶住嘲讽的压力,走自己的路等。第三段材料中可提取话题:成功来之不易,只有坚持科学,尊重科学,才能走得更远等。
3、寻找对比点进行提取。
①刘成德——乡亲;敢于创新——因循守旧;不怕嘲讽——不助、嘲讽。
②成功前——成功后,贫困——致富,被嘲讽——被学习
③树正——树歪,常规——创新
4、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
①种好桃树从而致富的过程就暗示了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理想的道理。
②端正在桃树不致富和歪桃树的成功象征守旧意思束缚人,而打破常规积极创新积极探索才能成功等等。
5、寻因求果关系,提取角度。
刘成德成功的原因:①有理想②敢于创新③积极探索④善于观察⑤善于学习、请教⑥抓住机遇⑦不怕困难、打击;⑧坚持⑨自信;⑩尝试。
以上原因都可作为提取角度,作为切入点迅速成文。
如果扩大一下思维面,改换一个视角,我们还可以联系到这些话题:
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事业是在持久的奋斗中实现的。
2、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4、带领农民致富,关键是要找好致富的途径。
5、自己品尝挫败甚至痛苦,却与大家分享幸福。
6、科学面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7、“歪桃”不一定不能结出好果实,困境当中不一定没有隐藏着机遇。
8、有机遇就有挑战。
9、“请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山东寿光农民刘成德一心想种桃树发家致富,几年下来,收成都不好..”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