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蛋壳得自己打破
每个蛋壳都裹着一个生命的可能性,打破后是散黄还是雏鸡,得看是从外面打破的还是从内打破的,是借他人之力还是靠自我挣扎。
天生我材必有用,然桎梏无所不在。是折服于困难,沦为社会的附庸品,还是挣脱束缚,以成人中豪杰?答案不言自喻,桎梏须由自己挣脱。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蛋壳用以保卫尚且脆弱的生命原始体,然而却有无数的蛋守在冰箱待人打破。等待着困难的攻击而非酝酿着击溃困难,跳出冰箱。加缪说:“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英雄把自己变为英雄。”如果一个人连选择战胜困难的勇气都没有,那什么都是虚妄。
别让他人打破了你的壳,别让他人塑造你的人生。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怀有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来评判一条鱼,那这鱼终究认为自己是愚的。”是的,如果其他的蛋都已破壳成鸡了,而你又惶恐着心急地破壳的话,那你这丑小鸭永远成不了白天鹅。坚持自我,管他天高地厚管他物换星移呢!唯此,才不会丧失自我,失去生命本身,沦为食物,只为别人的生命添光加彩。在该破的时间破,在该破的位置破,不用艳羡他人的羽毛,不然真成“笨蛋”了。
成长可以耐得住风吹雨打,却经受不了“揠苗助长”式的扶持。真正的成长,是别人千言万语谆谆教诲也抵不过的你一时豁然开朗的通窍;真正的成长,是十亿个遗产也比不过的筚路蓝缕后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成长,可以收一缕阳光一滴雨露的滋养,但必须依靠自我的力量来实现。
小仲马屡次付稿出版而每每遭到拒绝。他的父亲大仲马对他说:“你只要写上‘我父亲是大仲马’,你便可以成功了。”幸而小仲马没有受到“一蹴而就”的诱惑,而是苦心经营,以自己的拼搏创造出璀璨的《茶花女》从而丰富了自我,迸发出生命的气息。
蛋壳从外面打破,小仲马是大仲马的儿子;蛋壳从里面打破,小仲马便是《茶花女》的创作者。然而许多人急于求成,恨不得马上撞破桎梏的蛋壳又耐不住成长的煎熬与痛苦,用鸡蛋去撞墙。结果蛋是破了,但生命没了,自我没了。
内在的力量是打破自身局限,实现解救乃至救赎的关键。有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把即将成熟的蝶蛹剖开,里面已长出翅膀的生物不会成为蝶,却是丑陋蠕动的毛虫。失去了痛苦的挤压和自我的挣扎,人得不到重生的涤荡,自然无法蜕变。肖申克监狱中的众人终生被困高墙电网之内,只有内心的解脱使他们重获自由;木心曾在文革期间被劳改,自言“白天是奴隶,夜晚是王子”。内在的力量终究使生命保持生命之血色,使脉搏不致枯萎。
人啊,每只鸡的蛋壳都是自己破的呀。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仔细阅读材料,不难发现它的关键词是“从外打破”和“从内打破”。如果你准确玩味“打破”这个词语,就会发现从外是“打破”,从内是“啄破”。这样说来,理解“打破”的涵义是关键。但要想清楚地理解“打破”的涵义,必须分辨蛋壳的含义。蛋壳可以是困境、束缚,也可以是保护、庇护。人的成长需要解决发展、超越两大问题,正与之相照应。
在这里,我要提醒同学们,虽然材料说的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的成长是靠外因还是靠外因,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哲学基本原理上。因为任何话题一旦进入材料,就会有所限制,或者有所发明。因此,我们写材料作文时,哲学原理是基本思路,而重点却是材料“限制”“发明”这些部分上。从这个材料看,它的新颖部分在“食物”与“生命”的理解上。所谓“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是说从内打破,是主动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生命的主人;从外打破,是外部势力的推动或者侵犯、压迫,生命被塑造、被操纵、被使用,异化为物,成为他人的工具。这个比喻说法把后果清晰地呈现在人的面前,展现人的两种命运,激发人的尊严,因而具有新的意义。
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会悲哀而沉重。不管是从外打破还是从内打破,生命都是要承受痛苦的。比如,鸡蛋从外打破,成为别人盘中餐,做了他人差役,失了尊严,失了自我价值,这是痛苦的;从内打破,需要打破自我惰性,打破猥琐的人生观念,打破性格上的怯弱,需要付出汗水甚至鲜血,这也是痛苦的。二者同样是痛苦的,可是人性大多还是选择被动,选择任人宰割,这是悲哀而沉重的现实。
好的文章还要有层次,切忌在一个平面上滑行。此次作文材料内在就有一个层次:生命、成长、重生。如果材料没有直接的层次暗示,那么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分析,利用自己的资源,创造一个结构层次。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李嘉..”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