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语文课上,老师引用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名言告诫同学们应该热爱读书。-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语文课上,老师引用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名言告诫同学们应该热爱读书。老师无奈地说:“以前,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看书的同学,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玩手机。”
学生甲:“读书虽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能改变我们的品位。正如陆游所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我们还应重视传统的读书习惯。”
学生乙:“你太奥特了,现如今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电脑、手机、媒体等都能迅速快捷的学到很多知识。何必孤独而又单调的抱着书本死啃,况且,现在的书籍又贵得吓人。”
学生丙:“何止是书是如此呀,现在动笔写字的人都少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悄悄地改变甚至消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传统的应珍惜
纸质的书,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即使是今天,虽然电脑、手机、媒体等都能迅速快捷的学到很多知识,但读书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代表着一种静下心来学习的精神,因此,我说,传统的应珍惜。
想必大家都知道热门电视剧《大长今》,相信有许多人都看过,其中汇集了以宫中菜肴为中心的传统饮食文化与医学常识,随着这部电视剧登陆中国,韩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中国传播开来,网络上、电视中介绍的各种美食文化使国人“大开眼界”。于是,国人争相效仿,韩国馆火了,以异国美食为主题的blog也火了。这韩流的影响之大使我惊叹不已,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想来这中国的饮食文化远比韩国更加源远流长,从世界上来讲,中国人可能是最讲究饮食的,可如今我们竟把本家的宝贝扔到脑后,跟着别人家的新奇玩意跑了。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自己本国的文化而自豪,可随便找来一个中国人问中国的八大菜系是什么,能答全者能有几人?浮躁的人们静不下心来去阅读,静不下心来去研究。
你也应看过《中国小当家》吧——一部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日本动画片,当听到某个角色说“中国料理”时,坐在一旁的外婆竟笑了:“哪有什么‘中国料理’,应该是‘中国烹饪’才对。”我听了这话再也无法看下去了:中国这样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竟需要由日本人制作成动画片向中国普及,而身为中国人的翻译者却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这种事情,孰不尴尬!自己国家的文化不珍惜,却盲目地跟从异国文化,这算不算太傻?
如今,“文化快餐”迅速产生,电视中“戏说”系列渐多,电脑手机,片断式文学。这种趋势使这一代的孩子们以为看过几段电视剧就已算了解历史,会背几句古诗名句就认为足以彰显文采。每个人都“看”过《红楼梦》,每个人都可以讲出《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可又有多少人真正看过厚厚的三大本《红楼梦》?他们了解其中隐藏着多么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么?他们了解曹雪芹的遣词造句之妙么?不了解,他们只求了解故事的情节。而又试问,所有流传至今的名著中又有几个是单靠情节取胜的呢?——他们不了解,所以也不懂得珍惜。
当今的世界有这样一种趋势,外国人越来越推崇中国文化,中国人越来越崇拜外国文化,我想其中的本质就在于有些中国人根本不了解自己国家文化的魅力。我也曾是一个很“西化”的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过外国节,买外国CD,但随着一天天成熟,我开始仰望着自己国家的文化,我渐渐意识到,这文化的高度或许令我一生都无法到达。余秋雨曾说,在这广大的土地上,真正了解这五千年文化的人是一小部分。而现在,我也想加入这一小部分之中,我想去了解,我想去靠近,我想去珍惜。
最后我想对我同龄的朋友们说,珍惜我们深远的文化吧,珍惜一些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别让“戏说”冲淡了历史,别让五千年的厚重变成浮躁,静下心来,让我们捧起书本,去了解,去学习,去珍惜,这会增添你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试题分析:审题立意:本题是由读书引发的讨论,老师和不同学生对待读书的看法是不同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他们的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关键是要分析出他们提出这些看法的实质是什么。 
①从老师角度。老师对传统的良好读书习惯的丧失有些惋惜。深入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知道老师惋惜的不单单是读书习惯,还有很多传播方式的消逝。由此可以立意:珍惜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②从学生甲的角度。学生甲是坚守传统文化阵线的代表。由此可以得出第二个立意: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仍有很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消失。
③从学生乙的角度。学生乙关心的是怎样更廉价并便捷的搜寻信息,从实用角度而言,传统的形式被取代是应该的。由此可以得出第三个立意: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④从学生丙的角度。学生丙的观点基本上是在学生乙的基础上的提升。他认为,不只读书如此,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改变甚至消失。由此可以得出第四个立意:社会要发展,就一定有变化;对传统的东西要有合理的保存方式等。 
本题立意较多,但是无论哪种立论都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地讨论,而要以话题为切入点,探讨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本题适合写议论文。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