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或解方程(1)(8+3)6(2)(5+3)(5-3)(3)x2+6x-16=0(4)5x2-4x-1=0.-数学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1、分母是小数时,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转化为整数;
2、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各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此时不含分母的项切勿漏乘,分数线相当于括号,去分母后分子各项应加括号;
3、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4、移项时,切记要变号,不要丢项,有时先合并再移项,以免丢项;
5、系数化为1时,方程两边同乘以系数的倒数或同除以系数,不要弄错符号;
6、不要生搬硬套解方程的步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佳解法;
7、分、小数运算时不能嫌麻烦;
8、不要跳步,一步步仔细算 。

  •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一般解法:
    ⒈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依据:等式的性质2
    ⒉ 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可根据 乘法分配律(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或除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依据:乘法分配律
    ⒊ 移项:把方程中含有 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一般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左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右边)
    依据:等式的性质1
    ⒋ 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依据:乘法分配律(逆用乘法分配律)
    ⒌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依据:等式的性质2

    方程的同解原理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⒈认真 审题(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量 
    ⒊找一个合适的 等量关系 
    ⒋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  
    ⒌列出合理的方程 (列式) 
    ⒍解出方程(解题)  
    ⒎ 检验 
    ⒏写出答案(作答)

    例:ax=b(a、b为常数)?
    解:当a≠0,b=0时,
    ax=0
    x=0(此种情况与下一种一样)
    当a≠0时,x=b/a。
    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注意:这种情况不属于一元一次方程,而属于恒等方程)
    当a=0,b≠0时,方程无解(此种情况也不属于一元一次方程)
    例:
    (3x+1)/2-2=(3x-2)/10-(2x+3)/5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 公倍数)得:
    5(3x+1)-10×2=(3x-2)-2(2x+3)
    去括号得:
    15x+5-20=3x-2-4x-6
    移项得: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得:
    16x=7
    系数化为1得:
    x=7/16。

    注:字母公式(等式的性质)
    a=b a+c=b+c a-c=b-c (等式的性质1)
    a=b ac=bc
    a=bc(c≠0)= a÷c=b÷c(等式的性质2)
    检验 算出后需检验的。
    求根公式
    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是 基本方程,教科书上的解法只有上述的方法。
    但对于标准形式下的一元一次方程 ax+b=0
    可得出求根公式x=-(b/a)

  • 考点名称:等式的性质

    • 等式: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数学术语)。
      形式:把相等的两个数(或字母表示的数)用“=”连接起来。
      等式可分为矛盾等式和条件等式。矛盾等式就是左右两边不相等的"等式"。也就是不成立的等式,比如5+2=8,实际上5+2=7,所以5+2=8是一个矛盾等式.有些式子无法判断是不是矛盾等式,比如x-9=2,只有x=11时这个等式才成立(这样的等式叫做条件等式),x≠11时,这个等式就是矛盾等式。

    •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若a=b,则a±m=b±m。
      2.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若a=b,则am=bm,(m≠0)。
      3.等式具有传递性。
      若a1=a2,a2=a3,a3=a4,……an=an,那么a1=a2=a3=a4=……=an
      4.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两边依然相等若a=b 那么有a^c=b^c 或(c次根号a)=(c次根号b)
      5.等式的对称性(若a=b,则b=a)。
      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基础,很多解方程的方法都要运用到等式的性质。如移项,运用了等式的性质1;去分母,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
      运用等式的性质,涉及除法时,要注意转换后,除数不能为0,否则无意义。

    • 拓展
      1:等式两边同时被一个数或式子减,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c-a=c-b
      2:等式两边取相反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b
      3:等式两边不等于0时,被同一个数或式子除,结果仍相等。
      如果a=b≠0,那么c/a=c/b
      4:等式两边不等于0时,两边取倒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0,那么1/a=1/b

    考点名称:二次根式的定义

    • 二次根式:
      我们把形如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必须满足:
      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确定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
      要是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即a≥0,由此可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 二次根式性质:
      (1)a≥0 ; ≥0 (双重非负性 );

      (2)

      (3)
                                  0(a=0);

      (4)

      (5)

    • 二次根式判定:
      ①二次根式必须有二次根号,如等;
      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a可以是具体的一个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③二次根式定义中a≥0 是定义组成的一部分,不能省略;
      ④二次根式是一个非负数;
      ⑤二次根式与算术平方根有着内在的联系,(a≥0 )就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

      二次根式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利用从特殊到一般,在由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思想方法,解决一些规律探索性问题;
      (2)利用二次根式解决长度、高度计算问题,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些长度或高度,或设计省料的方案,以及图形的拼接、分割问题。这个过程需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计算,其实就是化简求值。

    考点名称:二次根式的乘除

    •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
      1、二次根式的乘法原则:,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变,相乘的结果是一个二次根式或有理式。
      2、二次根式的除法原则:,即二次根式相除,就是把被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
      有理化根式:如果两个含有根式的代数式的积不再含有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有理化根式,也称有理化因式。

    考点名称: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化简

    •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顺序与师叔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①在运算过程中,多项式乘法,乘法公式和有理数(式)中的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每个根式可以看作是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和可以看作“多项式”。
      ③运算结果是根式的,一般应表示为最简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化简:
      先对分子、分母因式分解,能约分的就约分,能开方的就开方,或先对被开方数进行通分,然后再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掌握:
      1、确定运算顺序。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3、正确使用乘法公式。
      4、大多数分母有理化要及时。
      5、在有些简便运算中也许可以约分,不要盲目有理化。
      6、字母运算时注意隐含条件和末尾括号的注明。
      7、提公因式时可以考虑提带根号的公因式。

      二次根式化简方法:
      二次根式的化简是初中阶段考试必考的内容,初中竞赛的题目中也常常会考察这一内容。
      分母有理化:
      分母有理化即将分母从非有理数转化为有理数的过程,以下列出分母有理化的几种方法:
      (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