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边长为自然数、周长不超过30、最大边与最小边之和恰好等于第三边的2倍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互不全等的三角形有______个.-数学
题文
在三边长为自然数、周长不超过30、最大边与最小边之和恰好等于第三边的2倍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互不全等的三角形有______ 个. |
题文
在三边长为自然数、周长不超过30、最大边与最小边之和恰好等于第三边的2倍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互不全等的三角形有______ 个. |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设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b<c, 则a+c=2b,a+b+c≤30, ∴3b≤30,即b≤10, ∴3≤b≤10, ①当b=10时,有6、10、14,7、10、13,8、10、12,9、10、11;共4种; ②当b=9时,有5、9、13;6、9、12;7、9、11;8、9、10;共4种; ③当b=8时,有5、8、11;6、8、10;7、8、9;共3种; ④当b=7时,有4、7、10;5、7、9;6、7、8;共3种; ⑤当b=6时,有4、6、8;5、6、7;共2种; ⑥当b=5时,有3、5、7;4、5、6;共2种; ⑦当b=4时,有3、4、5;共1种; ⑧当b=3时,有2、3、4;共1种;、 综上,共有4+4+3+3+2+2+1+1=20种. 故答案为:20. |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三边长为自然数、周长不超过30、最大边与最小边之和恰好等于第..”主要考查你对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考点名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除非题目中有特殊条件。
一、消元法
“消元”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所谓“消元”就是减少未知数的个数,使多元方程最终转化为一元方程再解出未知数。这种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如:5x+6y=7 2x+3y=4,变为5x+6y=7 4x+6y=8
消元方法:
代入消元法(常用)
加减消元法(常用)
顺序消元法(这种方法不常用)
例:
x-y=3 ①
{
3x-8y=4②
由①得x=y+3③
③代入②得
3(y+3)-8y=4
y=1
所以x=4
则: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x=4
{
y=1
(一)加减-代入混合使用的方法.
例:
13x+14y=41 ①
{
14x+13y=40②
②-①得
x-y=-1
x=y-1 ③
把③代入①得
13(y-1)+14y=41
13y-13+14y=41
27y=54
y=2
把y=2代入③得
x=1
所以:x=1,y=2
最后 x=1 ,y=2, 解出来
特点:两方程相加减,得到单个x或单个y,适用接下来的代入消元。
(二)代入法
是二元一次方程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说把一个方程带入另一个方程中
如:
x+y=590
y+20=90%x
带入后就是:
x+90%x-20=590
(x+5)+(y-4)=8
(x+5)-(y-4)=4
令x+5=m,y-4=n
原方程可写为
m+n=8
m-n=4
解得m=6,n=2
所以x+5=6,y-4=2
所以x=1,y=6
特点:两方程中都含有相同的代数式(x+5,y-4),换元后可简化方程。
(三)另类换元
例:
x:y=1:4①
5x+6y=29②
令x=t,y=4t
方程2可写为:5t+24t=29
29t=29
t=1
所以x=1,y=4
二、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如:
(x+y)/2-(x-y)/3=6
3(x+y)=4(x-y)
解:
设x+y为a,x-y为b
原=a/2-b/3=6①
3a=4b②
①×6 得3a-2b=36③
把②代入③ 得2b=36 b=18
把b=18代入②得a=24
所以x+y=24④
x-y=18⑤
④-⑤得 2y=6 y=3
把y=3代入④得 x=21
x=21,y=3
是方程组的解
整体代入
如:
2x+5y=15①
85-7y=2x②
解:把②代入①得
85-7y+5y=15
-2y=-70
y=35
把y=35代入②
得x=-80
x=-80,y=35
是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正根的特点:
二元一次方程ax2+bx+c=0(a≠0)
有两个正跟要满足下列3个条件
1、保证有两个跟,即:△≥0,也就是b2-4ac≥0
2、x1+x2>0,即 —b/a>0
3、x1×x2>0,即c/a>0
然后根据所给的条件在求出题目中要求的某些字母的值
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存在的条件:
在整系数方程ax+by=c中,
若a,b的最大公约数能整除c,则方程有整数解。即
如果(a,b)|c 则方程ax+by=c有整数解
显然a,b互质时一定有整数解。
例如方程
3x+5y=1,
5x-2y=7,
9x+3y=6都有整数解。
返过来也成立,方程
9x+3y=10和
4x-2y=1都没有整数解,
∵(9,3)=3,而3不能整除10;
(4,2)=2,而2不能整除1。
一般我们在正整数集合里研究公约数,(a,b)中的a,b实为它们的绝对值。
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的方法:
①首先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y=10-2x;
②给定x一个值,求y的一个对应值,就可以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解;
③根据提议对未知数x、y做出限制,确定x的可能取值,确定二元一次方程所有的整数解。
考点名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
设三角形三边为a,b,c
则
a+b>c
a+c>b
b+c>a
a-b<c
a-c<b
b-c<a
在直角三角形中,设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则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在等边三角形中,a=b=c
在等腰三角形中, a,b为两腰,则a=b
在三角形ABC的内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的情况下,c2=a2+b2-2abcosc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考点名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要验证全等三角形,不需验证所有边及所有角也对应地相同。
以下判定,是由三个对应的部分组成,即全等三角形可透过以下定义来判定:
①S.S.S. (边、边、边):
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②S.A.S. (边、角、边):
各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的长度都对应地相等,且两条边夹着的角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③A.S.A. (角、边、角):
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④A.A.S. (角、角、边):
各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且没有被两个角夹着的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⑤R.H.S. / H.L. (直角、斜边、边):
各三角形的直角、斜边及另外一条边都对应地相等的话,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 但并非运用任何三个相等的部分便能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以下的判定同样是运用两个三角形的三个相等的部分,但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
⑥A.A.A. (角、角、角):
各三角形的任何三个角都对应地相等,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但则可判定相似三角形。
⑦A.S.S. (角、边、边):
各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都相等,且其余的两条边(没有夹着该角),但这并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除非是直角三角形。
但若是直角三角形的话,应以R.H.S.来判定。
解题技巧:
一般来说考试中线段和角相等需要证明全等。
因此我们可以来采取逆思维的方式。
来想要证全等,则需要什么条件:要证某某边等于某某边,那么首先要证明含有那两个边的三角形全等。
然后把所得的等式运用(AAS/ASA/SAS/SSS/HL)证明三角形全等。
有时还需要画辅助线帮助解题。常用的辅助线有:倍长中线,截长补短等。
分析完毕以后要注意书写格式,在全等三角形中,如果格式不写好那么就容易出现看漏的现象。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