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13)-1-|-2+3tan45°|+(2-1.41)0(2)解不等式组x+1>0x≤x-23+2并写出该不等式组的最大数式解.-数学

题文

(1)计算(
1
3
)-1-|-2+

3
tan45°|+(

2
-1.41)0
(2)解不等式组

x+1>0
x≤
x-2
3
+2
并写出该不等式组的最大数式解.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原式=3-|-2+

3
×1|+1
=3-(2-

3
)+1
=3-2+

3
+1
=2+

3


(2)

x+1>0①
x≤
x-2
3
+2②

∵解不等式①得:x>-1,
解不等式②得:x≤2,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
∴不等式组的最大整数解是2.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计算(13)-1-|-2+3tan45°|+(2-1.41)0(2)解不等式组x+1>0x≤x-2..”主要考查你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指数为1),实数的运算,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指数为1)实数的运算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考点名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例如﹕
    不等式x-5≤-1的解集为x≤4;
    不等式x﹥0的解集是所有正实数。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将不等式化为ax>b的形式
    (1)若a>0,则解集为x>b/a
    (2)若a<0,则解集为x<b/a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殊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般是一个取值范围,但有时需要求未知数的某些特殊解,如求正数解、整数解、最大整数解等,解答这类问题关键是明确解的特征。

  • 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如x=1是x+2>1的解
    ①不等式的解是指某一范围内的某个数,用它来代替不等式中的未知数,不等式成立。
    ②要判断某个未知数的值是不是不等式的解,可直接将该值代入等式的左、右两边,看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是;否则不是。
    ③一般地,一个不等式的解不止一个,往往有无数个,如所有大于3的数都是x>3的解,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x|≦0,就只有一个解,为x=0

    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不等式的解集一般是一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每一个数值都是不等式的一个解,不等式一般有无数个解。
    ②不等式的解集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解集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解集外的任何一个数值,都不能使不等式成立。(即不等式不成立)
    ③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的表示出来,如不等式x-1<2的解集是x<3,可以用数轴上表示3的点左边部分来表示,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位置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这一点。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类似,只是在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时,要改变不等式的符号。
    有两种解题思路:
    (1)可以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设法将未知数保留在不等式的一边,其他项在另一边;
    (2)采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顺序:
    (1)去分母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2)去括号   
    (3)移项 (运用不等式性质1)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6)有些时候需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 用不等式表示:一般的,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表达出来。
    例如:x-1≤2的解集是x≤3。   
    (2)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两点:一是定边界线;二是定方向。

考点名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注: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各个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集为空集。
    例如:
    不等式x-5≤-1的解集为x≤4;
    不等式x﹥0的解集是所有非零实数。
    解法: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 求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的,公共部分是指数轴上被两条不等式解集的区域都覆盖的部分;
    一般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由四种基本类型确定,它们的解集、数轴表示如下表:(设a<b)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答步骤: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将这些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个数轴上表示出来,找出它们的的公共部分;
    (3)根据找出的公共部分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若没有公共部分,说明不等式组无解。

    解法诀窍:
    同大取大 ;
    例如:
    X>-1
    X>2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同小取小;
    例如:
    X<-4
    X<-6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6

    大小小大中间找;
    例如,
    x<2,x>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2

    大大小小不用找
    例如,
    x<2,x>3,不等式组无解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指在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中满足整数条件的解的公共部分。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一般步骤: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从解集中找出所有整数解,其中要注意整数解的取值范围不要搞错。
    例如



    所以原不等式的整数解为1,2。

考点名称: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指数为1)

  • 零指数幂定义: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负指数幂的定义: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n为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指数为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1次幂,所得结果都等于这个数的本身。

考点名称:实数的运算

  • 实数的运算: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本来实数仅称作数,后来引入了虚数概念,原本的数称作“实数”——意义是“实在的数”。
    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等,对非负数(即正数和0)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四则运算封闭性:
    实数集R对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四则运算具有封闭性,即任意两个实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零)仍然是实数。

  • 实数的运算法则:
    1、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可使用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
    ③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

    4、除法法则: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即an,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实数的运算顺序:
    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考点名称: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 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