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十四行诗(五)——十四行诗总结
爱上十四行诗(五)——十四行诗总结
文/城市牧童
起源于意大利而流传于欧美的十四行诗,现在已经发展为一种世界性诗体。十四行诗是一种格律诗,最常见的十四行诗体形式有意式和英式。
意式十四行,习惯被人们成为“彼特拉克体”:先八后六,前八句韵牌是ABBA ABBA,后六句有CDE CDE和或CDC CDC两种。意式十四行诗由Guittone d'Arezzo (1235年 - 1294年)所建,他自己写了将近300首。但最经典意式十四行诗诗人是彼特拉克(1304年 - 1374年)。用彼特拉克体写作十四行诗的诗人以约翰·弥尔顿、威廉·华兹华斯、约翰·济慈、伊丽莎白·勃朗宁等为代表。
英式十四行,习惯被人们成为“莎士比亚体”。两大部分,三段四句加最后两句。最后的两句通常与前面的大不相同,韵牌是ABAB CDCD EFEF GG(莎士比亚独创),或ABAB BCBC CDCD EE。英式写作十四行诗的诗人以莎士比亚为代表。
(一)十四行诗的迷人之处
十四行诗主要是用来歌咏爱情的,被称作“爱情圣经”。这可以从十四行代表人物彼特拉克、白朗宁夫人、莎士比亚等千年传颂的经典作品中窥见。
这种诗体“排列适中,音律谨严,结构精巧,尽管格律较严,却适合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吴奔星:《十四行诗在中国.序言》)
冯至对十四行诗自是情有独钟,他称赞十四行体具有其他诗体不能代替的特点:“有起有落,有张有弛,有期待有回答,有前提有后果,有穿梭般的韵脚,有一定数目的音步,它便于作者把主观的生活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而理性里蕴藏着深厚的感情。”(《我和十四行诗的因缘》)。
(二)押韵与十四行
“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节奏产生于同异相承续,相错综,相呼应。......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这句话说出了押韵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诗歌中,大部分是押韵的。
什么是压韵?压韵就是在诗行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或者相似的字(即韵字,又称“韵脚”),以期达到音调优美和谐的效果。把韵母相同和相近的字归并在一起,就是一个韵部。在行末使用同一个韵部的字,就压上韵了,就会产生“韵感”,使读者取得审美愉悦。
押韵方式有偶韵、交韵、换韵等。
偶韵是中国古诗最常用的韵式,所谓偶韵,就是诗的偶数行用韵,而奇数行不用韵,但是首行例外。如果不换韵的话,首行使用的韵字规定了全诗的韵部,这个韵字就称“顶韵字”。古诗中的五绝首行往往不用韵,而七绝首行不用韵就很少。七绝和七律首行不如韵的,一般有一、二行的对偶来弥补韵脚的缺位。
抱韵,第一行和第四行,第二行和第三行分别采用不同的韵部。用符号来表示,就是ABBA式。彼特拉克体采用.
交韵,就是奇数行与偶数行发表压不同的韵脚。用符号来表示,就是ABAB式。莎士比亚体采用。
换韵,即在不同的诗节采用不同的韵部,达到摇曳多姿的效果。莎士比亚体采用。有一种每两行一换韵的韵式,可以看做换韵的特例,成为“随韵”。陕北民歌“信天游”就是以随韵著称的。
(三)诗的构成和十四行诗
一首诗是由顿、行、节构成。每首诗最小的单位是顿,合顿为行,又组行成节,然后联节成篇。
顿是指诗中最小的节奏单位,类似于西方十四行的音节。顿(或音节)是指朗诵(默诵亦然)中产生的自然的必须的或长或短的停顿,类乎音乐的节拍。顿的划分以语意为基础。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组顿为行。“行”是大于顿的节奏单位。西方十四行彼特拉克体每行10音节,莎士比亚体每行11音节。我们写作十四行诗时,最好顿数相等,字数可以参差。一般十四行诗每句在六顿以内。六顿以上的,容易造成拖沓、节奏不鲜明,除非特殊需要,不要轻易使用。六顿以上十四行诗写作是最难的,要通过大声朗读、反复通读、字斟句酌才能最后定稿。
组行成节。节与节之间用空行隔开。初学十四行者最好以彼特拉克体和莎士比亚体进行练习。娴熟之后,每节的行数和每首诗的节数可以视需要而设。
根据《爱上十四行》(一至五),对十四行诗的写作总结如下:
一、十四行诗适合歌咏爱情;
二、十四行诗最常用的形式是彼特拉克式和莎士比亚式;
三、经典优美的十四行诗最好押韵;
四、十四行行与行间最好采用对称式,顿数尽量相等,不足的
可以下行补顿,但要押韵;
五、初学者可以从标准的彼特拉克体和莎士比亚体尝试练习,便
于技巧的提高;
六、每行顿数最好不超过六顿。超过六顿的是十四行诗写作的最
难点,要大声朗诵、反复通读全篇内容等方法来最后定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