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之心——说心觉
梁漱溟先生说过:“西洋文化的特征,是宗教的,信仰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是伦理的,理性的。”在佛教文化中,宗教是哲学的,哲学也是宗教的。人心的收获,在于自我的心觉,生命的感受,也在于自我的心觉。
时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常言:“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可是现在的社会环境,谁能分得清什么是鬼?谁又能分得清什么是人?鬼与人、人与鬼的现状不仅扰乱了我们的眼睛,也让我们丧失了生存的空间。有些时候,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生活,但是要有心觉的自力改变自己。我所说的自力,也就是自我的感受之心,自我的解脱之心。人心受信仰统领,受价值观影响,受自我的精神世界所左右,生活中的心觉只有在自我的信仰和静心能力中寻找到自我心觉的力量。所以说,生命需要懂得感受,生活需要明白解脱,人生也需要积蓄心觉。
人生命中有二个机缘不可错过,一是爱的机缘,二就是信仰的机缘。
记得圣严法师这样说:“爱是理性的牺牲,而不是感性的占有。爱是无怨无悔,心甘情愿的奉献,爱是美化外在环境,净化内在心灵的源头,爱是慈悲的显现。”我理解的爱,应该是爱的机缘和爱的痴迷。信仰,是对自我身心的修行,也是对生命感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缘。真心,就是要敞开心灵,就是要善待信仰者。拥有了真心,才会拥有生命的感受之心,才会收获感受的过程,内心也就在自然中收获盈盈的心觉。
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不会改变世界,只会附庸社会。我有几年不是很喜欢买书了,原因很多。明白的人,可以去书店看看,书店里摆放的都是些什么书?买书的都是些什么人?泛滥的出版市场,让很多人无奈、叹息、麻木、无心。每到一个城市,必然走访书店的爱好,也跟随着腐朽的生活环境而丢失,这也是人生心觉的迷失和无奈。在这个盛产大师,造就名人的时代,拥有心性的人,怎么好意思去攀附这些大师?拥有心觉的人,怎么好意思去讨好这些名人?心觉,可以随心表现为激情与理性的合一,可以值得景仰,值得思慕,值得向往,但不可因生命而屈辱自我的身心,自我的心觉。带着金子上路的人,不如带着信仰走好自己的人生。
心性者,必不弃因果。
注:我的生日是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汉族喜欢水边饮宴,满人也有郊外游春的习惯。我喜欢三,喜欢数字三的魅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不仅仅只是一个爱好,还是一种喜悦。我用心香、心魅、心觉来随心阐述我的内心感受,慧心至此,我所供养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