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仉氏教孟轲不为亚圣为育人

首页 > 美文 > 经典文章/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历史上孟母和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欧母,精忠报国岳飞的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陶母并称四大贤母,孟母位居贤母之首!

 

 

    每年开学前不久,教师楼并排的一幢楼房里总是搬进搬出在易主,租金比别处的贵还抢不到手,今年也是如此,期中大多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父母,总说和老师们住的近走的勤好交流,虽不能比孟母,但用心却都是良苦!

 

    说到孟母,妇孺皆知为子三迁的典故。现如今年轻的父母们大都因为太想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出人头地,就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让孩子早早的就做起了人生的很多功课,自己却不参入,觉的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也不与孩子及时沟通交流,就只顾着忙自己的,结果适得其反,为此还抱怨着唠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孟母也就搬了几次家而为何就成就了孟轲亚圣的一生?

 

   孟轲,三岁丧父,仉氏含辛茹苦里拉扯着孩子长大,但因为孟轲顽皮好动,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无所不做,用现在老人们的话说别总说自己孩子淘不好管教,那是他有脑子,只要教育的方法对路终会有出息。

 

   起初,仉氏为夫守节住在墓地附近,孟轲整天就看见一群又一群哭哭啼啼的抬着棺木进坟地的人,刚开始还心生恻然,时间常了就觉的好玩,于是就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用树枝拨开地来模仿着着大人们哭拜的样子把小树枝当死人埋葬下去,沉迷在玩丧游戏里乐此不疲,仉氏叹: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这也说明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新迁之地是个集市,早起时就会有菜贩和农家急急的从各地聚集过来,推车的,挑担的,砍价的,叫卖的,吵吵嚷嚷,络绎不绝于耳的竟都是市侩之音,,孟轲倒觉的热闹,混久了在嘈杂的市集里,孟轲竟又和孩子们聚结到了一起学着商人们的样子叫卖着吆喝着打闹着,戏骂着追逐着,看到附近宰猪宰羊的屠户们忙活时也会上前帮忙,直到孟母天黑时寻来还不肯归家,孟母再曰:此亦非所以居子也!遂而孟母迁去学堂之旁。

 

    搬迁到校舍附近的孟轲每月初一会看到官员们到文庙行礼跪拜,并相互之间儒雅以礼相待,孟轲聪慧过目不忘,也学的斯文有加,孟母仉氏这才笑了,乃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不再迁徙。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总是一味的找名义上的好学校,找人人都想让自己孩子在的好班级,再找个好老师,可却忘了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孩子的好父母?家庭其实是人生的第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好老师,孩子的思想,言行,气质等独特的个性其实都是在家庭教育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养成固然和环境脱不开干系,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却更为重要!一个和睦的温馨着的家庭甚至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孟母仉氏克己可俭,坚守志节,抚养儿子,慎始,励志,敦品,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以至于最后才让孟轲约礼,成金!期中断机教子的故事尤为人称道。

             

            
     日日在私塾里读书写字羁绊着贪玩的孟轲,一日从先生那里得知孟轲逃学,仉氏很是伤心,一直等到天黑孟轲回来,仉氏却没有动用家法惩戒,而是拿起手边自己辛辛苦苦耕织的布匹摆放在孟轲眼前:你贪玩逃学不好好学习,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就是废品,不好好学习,就会耍点小聪明永远不能成才!说完拿起剪刀“哗”的一声将织机上织好的布匹全部剪断,母亲日日夜夜丝丝缕缕的血汗在孟轲眼前落了一地,孟轲吓的愣住了,直到这一次,孟轲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良心用苦,重回学堂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孟轲本就天资聪明,又专门跟孔子之孙子思门下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并著有《孟子》一书,而《三字经》里对此也有记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断机教子的故事韵味悠长里,值得我们现在的年轻父母们借鉴。

 

   在山东御察使钟化民《祭孟母之》中书:人生教子,志在青学,夫子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说的不无道理。

 

   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总推到学校和社会上去,其实父母才是子女的第一任最好的老师。

 

  母亲是人间第一亲,母爱是人生第一情!“子之圣,即母之圣!”孟母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典范!历史上孟母和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欧母,精忠报国岳飞的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陶母并称四大贤母,孟母位居贤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