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读】鲁光:中国姑娘(报告文学)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扣杀再度开始时,场上出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情景:所有的队员都把火气冲着袁伟民来了,垫得好,传得好,扣得狠。她们精神高度集中,团结一致,每球必争,达到了玩命的忘我程度,不知扣出了多少个罕见的漂亮球!

  训练结束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

  像这类事,绝不是偶尔发生,于是,袁伟民给一些观看过他训练的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冷酷无情“的人。

  不过,这位训练场上的“无情人“,一走出训练房,就判若两人了。你看,他和姑娘们一道汗水淋淋地从训练房走出来了。有一位姑娘,眼泪还挂在脸颊上,嘴噘得老高。显然,她还在生他的气。袁伟民笑嘻嘻地打趣道:“噘得太高了,都可以挂两个油瓶了……“姑娘先是把脸往旁边一扭,不理睬他,接着就猛冲过去,使劲捶他的背,然后是破涕为笑,骂他:“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讨厌呢!“

  在这一捶一笑中,场上结下的“怨恨“,顿时烟消云散了。

  其实姑娘们一点也不恨他,相反,那么愿意亲近他。他搬入新居时,淘气的姑娘们集体敲了他一次“竹杠“:“袁指导,恭贺你乔迁之喜。请--客,吃馄饨!“

  袁伟民笑道:“晚上,你们自己动手!“他急忙给爱人打了个电话,因为他自己对烹饪术是一窍不通。

  袁伟民的新居在新落成的高层大楼里,是个两间居室的套间。姑娘们人未到,声音先到,一进屋,就沸腾开了,先像走马灯似地在两间房里浏览一番,对房间的布置摆设,发表了一通评论,然后,就捋上衣袖,各显神通。陈招娣发现袁伟民插不上手,就过去跟他下象棋。

  袁伟民的爱人郑沪英,在六十年代也是一名排球运动员。虽然她早已成了妈妈,性格还是有运动员的特点:坦率、热情。她一边招呼着姑娘们干这干那,一边也跟着说,跟着笑。

  等姑娘们说了个够,笑了个够,吃了个够,告辞而去,袁伟民和妻子发现,糖盒空了,瓜子皮撒了一地,桌子上厚实的玻璃板也碎了。不知是哪位姑娘在上面切香肠,手头重,给切碎了。肉馅还剩了一大堆,显然是买得过多了……

  如果要指责袁伟民“冷酷无情“,他的妻子最有这个权利。

  大年初二,外面到处是爆竹声声和穿红着绿走亲访友的人们。而“排球夫人“郑沪英却感冒发烧,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她把身边的唯一亲人--七岁的小儿子叫过来:“袁粒,妈病了,你去找男排的叔叔,到医务室给妈拿点药来!“

  平时挺淘的儿子,这时突然变得懂事听话,点点头跑出门去。

  第二天,小郑的病情不见好转,而孩子又发起高烧来了。娘儿俩躺在一张床上。亏得邓若曾教练的爱人蔡希秦来串门,看到这个情景,留下来照顾了她娘俩一天。

  袁伟民呢?春节前夕就和邓若曾带着姑娘们南下冬训,正在衡阳为观众打春节表演呢!

  一年四季,他什么时候把这个家放在心上啊!她在南京怀孩子时,反应重,呕吐难受,他工作忙,没有回去照顾她。生孩子时,他工作忙,没有回去看望她。孩子都呀呀学语了,还不认识这个爸爸呢!后来,好不容易把她调到北京,照理说,就在身边,可以多照顾照顾了。但她到北京三年,他竟然没有在家过一个团圆年。

  忙,忙,忙!他总是没完没了的忙。平日里,早上顶着星星走,晚上顶着星星回。走时孩子还在熟睡,回来时孩子早已进入梦乡。他偶尔也陪夫人看一场电影,但总是那么心不在焉,往往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可过去他是一个电影迷啊!她交待给他的事,他往往忘到九霄云外,但对外国强队的那些女选手,对她们的长长的名字和身高、打法,却可以倒背如流。他对队里的十几个姑娘的脾性也了解得那么透彻,甚至每个队员在喜怒哀乐时的神情动态,他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是的,她有权利怨恨他!但是,说来也怪,她一点怨恨之意也没有。过去,她也为我国女排赶超世界水平流过汗。今天,虽然不打球了,她的心与女排姑娘们的心仍然是相通的。她把实现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姑娘身上,而自己的爱人是这支年轻队伍的教练,所以,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默默地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就连自己和儿子同时病倒的消息也不写信告诉他。而每当他带队出国打比赛,她又为他和她们担惊受怕……

  朝夕相处的姑娘们了解他,相亲相爱的妻子了解他,也许,了解得最深的莫过于他的老搭档邓若曾。虽然,邓若曾到国家女排当教练是一九七九年的事,但他俩相识在六十年代初期。

  一九六二年,袁伟民从江苏来到国家男排时,邓若曾是这个队的队长和著名的二传手。袁伟民也打二传。他们为了祖国的荣誉,情感交融在一起,汗洒在一起,共同尝过胜利的欢乐,也一道吃过失败的苦酒。一九六六年八月,当世界排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举行时,他们曾用红卫兵的语言发誓:“誓把捷克(世界冠军)拉下马!“那次激战,起先,中国男排使人眼花缭乱的快攻,把捷队打懵了,拿下了第一局和第二局,来了个二比?的下马威。眼看,世界冠军的桂冠,就有希望落到中国队的头上。谁知形势急转直下,捷队加强了封网,钳制了中国队的速度,以十五比十一赢回第三局。第四、第五局,虽然打得难解难分,但中国队最后还是输掉了。当时,主要是怕输的包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输了,回国怎么向全国人民交待?方兴未艾的红卫兵会对他们采取什么“革命行动“?越怕输,就越输,事情就这么怪。

  为了打这一仗,他们奋斗了多少年,吃了多少苦呀!攻球手马立克的左臂脱臼,掉了又捏上,捏上再打,先后掉过一百多次。攻球手祝嘉铭膝关节出水,凸起那么高,一抽就是20cc。抽完了打,打了又出?水……袁伟民?为了鱼跃救球,摔在地板上,碰掉了两个门牙……如今,这一切努力和心血,都付之东流了。不轻易弹泪的男子汉们,躲到浴室里嚎啕痛哭起来了。喷洒的热水和着忏悔的泪水,一道往下流淌。他们是沐着痛苦的咸涩的泪水洗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澡啊!

  他们又背着怕输的沉重包袱出战南斯拉夫队,结果又以一比三惨败。中国队不用说夺冠军,就连前八名也无望了。南斯拉夫队为他们意想不到的胜利,高兴得抱成一团,在地上打滚。而中国的年轻人傻在场上不知所措。他们输傻了。他们事后说:“当时,真像得了一场大病似的,浑身上下没有了一点力气。“

  应该说,袁伟民是这支失败队伍中的一个胜利者。由于他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大会授予他“最佳全面运动员奖“,发给他的奖品是布拉格的著名工艺品--一只雕花玻璃杯。然而,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全队都输掉了,个人得个杯子有什么意思呢!出于礼节,他还是上台把杯子领回来了。有能力拿冠军,却未拿到,这个滋味有多难受呀!世界排球锦标赛四年一届,一个人的运动生命有几个四年啊?什么叫遗憾终身?这就叫遗憾终身!后来,他把这个精美的雕花玻璃杯摔掉了。他不愿看到这个失败的纪念物!然而,理想的火焰,在他心底始终没有熄灭。在“文化大革命“中,当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排球队时,他毅然担任了国家男排的队长和二传手,一直打到三十五岁才下战场。

  一九七六年六月一日,对袁伟民来说,是一个值得永生记忆的美好日子。这天,国家体委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群十八、九岁的姑娘交给他,重新组建成国家女排,并委任他担任主教练。这天夜里,袁伟民失眠了。他是那么兴奋,兴奋得心儿都发颤了。他默想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她们身上,让她们去实现我们的理想……“

  袁伟民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新的不遗余力的努力。

  一天晚上,有人敲袁伟民的门。开门一看,站在他眼前的是壮壮实实的邓若曾。他刚从国外工作归来。在大动乱的岁月里,他失望过,感到自己为之奋斗了整个青春的理想破灭了。但后来,排球队恢复了,他又看到了希望。他振奋起来了。他想:“我们不行了,但可以培养下一代去争,去夺,中国人总有一天要夺到世界冠军的。“只要有工作,他就抢着去干。他到基层体育学校辅导小孩们打球,带青年女排出征。如今,他看到袁伟民挑起了女排这副重担,又主动找上门来了。

  他一见袁伟民,就坦率而诚恳地说:“小袁,我来当你的助手,咱们一道合作,把女排搞上去。“

  说出来是这么简单明了的一件事,他却已经酝酿了好久了。邓若曾的妻子蔡希秦也是一位“排球夫人“,是六十年代国家女排的队员。她了解自己的丈夫,也了解袁伟民。她问邓若曾:“你好强,袁伟民也好强。你们好比两条强龙。两条强龙的力量合到一块儿,咱们女排就有希望了。如果两条强龙相斗,那可不得了呀!……“

  邓若曾虽然朴实憨厚,但他听懂妻子的弦外之音了。他说:“这点,你放心吧!我一定全力协助小袁工作。我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不图别的,只图女排翻个身。需要出力时,我往前,有名的事,我往后。“

  当时,国家队的教练韩云波已调往八一队工作,袁伟民正在物色一位新搭档呢,他想到了邓若曾。如今,这位老队长亲自登门来了,他是多么高兴啊!

  说起来,他们俩搭伙也有不利的地方。邓若曾打球的资历要比袁伟民长。而且,“文化大革命“中,他们还分属于两派。但他们互相了解对方的为人,有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即使在派仗打得热火朝天的那些岁月里,他们俩也没有红过脸。

  袁伟民紧紧握着邓若曾那双粗大厚实的手:“咱们一起干!“

  从此,他们又开始了患难与共的生活。每当冬训时节,他们总住一个屋子。一天训练下来,姑娘们精疲力竭。这两位四十开外的指导,也背酸腰疼,浑身疲乏。但他们睡得很晚,一起琢磨新的战术,新的打法,一起研究第二天的训练计划。他们总是互相关心,互相体贴,互相支持。陪练、身体训练一些需要花体力的事,邓若曾总是主动揽起来,让袁伟民腾出手来,多观察队员们的技术、战术。而当队员们与邓指导发生矛盾时,袁伟民总是把责任揽过来,维护邓指导的威信。有几次,队员们练着练着与邓指导顶起来了,袁伟民就从邓若曾手里接过球:“我来!“于是,他把矛盾,把队员的火气和怨恨,都引到自己的身上来。他们总是这样互相补台,而从不互相拆台。

  他俩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袁伟民比较内向,喜欢思索,爱看书。邓若曾是个实干家,性格比较粗犷,喜欢钓鱼,爱好唱歌。他向姑娘们学了不少支优美的歌曲。吃完晚饭,他常常坐在桌前,戴上那副黑边的老花眼镜,对着歌片轻声哼唱起来。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说实在的,他唱歌的水平并不高,唱着唱着就跑调了,有时调子还跑得挺远挺远的。淘气的姑娘们一边笑,一边拿录音机往邓指导面前一摆:“来一个!“

  邓指导一本正经地问:“来个什么呢?“

  姑娘们将他的军:“当然来个最拿手的。“

  “好!“邓若曾在录音机跟前站得笔挺,像演员开唱之前一样,先酝酿感情。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姑娘们知道他迟早会跑调的,都躲在他身后偷笑去了。有时实在憋不住,就笑出声来。但邓若曾已经进入了角色,旁若无人地继续唱着,而且唱得那么动情……

  就是敞开你的想象力,也很难想象得出,这么一位爱唱轻柔抒情歌曲的邓若曾,竟然就是在训练场上充当“打手“的那位一丝不苟的邓指导。要知道,他那势大力沉的扣球,不知把姑娘们扣哭过多少回啊!在“冷酷无情“上,他堪与袁伟民相比。他们同是一对“无情人“!但在他们的“无情“之中,却又包含着那么丰富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香港的鲜花

  喧腾的九龙伊丽莎白体育馆,突然静寂下来了。中国女排与南朝鲜女排的决赛,已经打到最后一局的最后一个球。如果中国姑娘再赢一分,就将以三比?的优势取胜,成为一九七九年亚洲排球锦标赛的冠军!

  头一天,中国女排已经以三比一击败日本女排。日本女排自一九六二年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之后,一直称雄亚洲和世界排坛,被称为“东洋魔女“。自一九七六年中国女排重建以来,虽然也赢过日本队几场,但日本队认为,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日本队仍将击败中国队。这次,中国姑娘们团结奋战,立于不败之地。郎平漂亮的重扣,孙晋芳高超的传球,张蓉芳、陈招娣的顽强拼博,周晓兰出色的拦网,使得成千成万观众眼花缭乱。外国记者评论说,中国女排的崛起,意味着“东洋魔女“称霸亚洲局面的结束。

  最后一个球的争夺,是那么激烈!白色的大皮球忽儿飞到网的这一边,忽儿飞到网的那一边,紧紧地吸引着几千双观众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