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在心底的炉火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74年7月我们走上社会,来到林业局所属的沙河子经营所劳动锻炼,当时我18岁。

  由于所在的经营所担负着林业局下达的3000米木材生产任务,所以秋收刚刚结束的10月下旬,我们200多名男女知识青年便开进距离经营所20多里外的一处深山老林。白天,我们在山场用原始的弯把锯放树,打枝、吊峁、集材,从事着繁重而艰辛的劳动。夜晚住在简陋的工棚里。记得那年的雪很大,层峦叠嶂,银装素裹;林涛阵阵,雪压云低。山场上的雪几乎能到大腿根。物质的贫乏,食堂的伙食更不用说,几乎是天天玉米面大饼子就白菜豆腐汤。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干劲高涨,无人叫苦喊累。在茫茫林海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走向社会大舞台的第一张人生答卷。

  居住的大棚,低矮阴暗。一头是食堂,紧挨食堂是男知青的宿舍,另一侧是女知青的宿舍。宿舍中间是过道,两边是通铺。为了取暖,宿舍的过道中间砌有一座火炉,火炉上面悬挂着长长的铁制炉筒,为了驱散北方冬夜彻骨的寒冷,那火炉炉盖经常烧得通红,跳荡的火苗不但温暖着我们酣甜的梦境,也精彩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十七八岁正是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阶段。于是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指导员徐国义对于我们的成长给与了密切关注,并以自己的才华和热情助推着我们的成长。

  徐指导员是从林业局机关下放锻炼的干部,年近而立。他虽然毕业于东北林学院道桥专业,但才华横溢,对声乐、乐器、文学等艺术等均有很深的造诣。白天不但和我们一样投身艰辛的采伐劳动,晚上也和我们一道住在工棚里。为了不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受到风雪的侵袭,他把自己的铺位安设在工棚的门口,因为这里堪称:风口浪头。每天早上又是他第一个起来召唤我们起床洗漱吃饭,然后拿着工具上山。虽然采伐工作艰苦而繁重,但在山场上紧张忙碌,白天过的紧张而愉快,最难熬的下工后的漫长冬夜。北方的冬天黑得早,常常不到下午4点,夜幕就降临了,我们只好收工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工棚吃晚饭。由于当时尚处在文革期间,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工棚里的业余文化生活之单调枯燥不难想象。指导员鉴于此,就想方设法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激发我们笑对艰难,勇往直前的豪迈激情。

  一个北风呼啸的寒冷傍晚,大家吃完晚饭,聚在工棚里休息,有的三四人一伙玩起扑克牌,有的俯在行李上书写家信,有的在低声聊天,以这样的方式送走寒夜的漫漫时光。就在这时指导员走过来,他站在工棚中央对大家说;我们学唱歌曲怎样?好……大家一呼百应,马上围坐在指导员身边。指导员征询道:想学那首歌?有个很崇拜刘秉义的知青战友说:我看就学《回延安》吧!看到大家都没意见,指导员说好,就学这首歌。然后,他站在大家中间,用他低沉浑厚的声音朗声唱道: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延安……随着他的歌声,大家也异口同声唱了起来:“离别三十年,近日回延安。宝塔迎朝阳,延水金光闪……”荡气回肠的歌声不但驱散了山里冬夜的沉闷漫长,也火一样沸腾了我们的热血,歌声把我们的思绪带回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眼前浮现出宝塔山下的眼眼窑洞,延水河畔的经营浪花,窑洞门前的飞转的纺车,抗大校园的琅琅书声……歌声不但用神奇的手拂动了我们炽热的心弦,坚定了我们接受时代风雨考验的顽强信心,还拉近了我们知青战友间的纯挚友谊。是啊!我们这些知识青年中,最小的年龄才16岁左右,理应坐在宁静的教室里读书学习。然而时代的浪潮托载我们过早地走上了社会,过早地经历了人生风霜雪雨。尚显稚嫩的心灵提前经历着时代大熔炉的淬炼。年轻的脚印在林海雪原刻写出折射着理想霞光的壮丽诗行。从那个夜晚起,这首《回延安》就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记忆的画廊,伴随我们人生的风帆远航……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邻铺的一个知青战友忽然腹痛如刀绞,我们点灯一看,只见他脸色苍白,呻吟声声,豆大的汗珠正在脸上滚落。为了以防万一,我和几个伙伴经过商量,决定用自行车推去经营所得卫生所诊疗。数九隆冬,寒气逼人。冷风夹杂着雪花打在脸上如针刺刀割;积雪覆盖的山路蜿蜒崎岖,陡滑难行。茂密的山林里还不时传来鸟兽的低沉的怪叫和朽木倒伏的轰鸣,令人毛骨悚然。为了壮胆,我们不自觉地唱起这首《回延安》来,豪迈的歌声使我们忘却了恐惧和寒冷,我们一边唱着歌,一边艰难地推着自行车向经营所的方向前行。等来到经营所时,东方已经出现曙光。看到战友得到及时诊治而转危为安,我们悬着的心才逐渐放下。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们喝了一口热水,就转身向工作的山场回返。

  仅此不算,满腹经纶的指导员还经常为我们讲故事。记得也是一个雪夜。大家众星捧月般地围坐在指导员身边,有个伙伴提议请指导员讲个故事。指导员想了想,就为我们讲了一个名字叫《炮队街10号》的故事。我至今记得故事的内容。据说故事发生在省会哈尔滨。那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饱经忧患的哈尔滨人民为胜利的到来而欢欣鼓舞。大街小巷载歌载舞欢呼胜利,庆贺白山黑水终于结束了14年亡国奴的悲惨生活,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夜色降临后,为了城市的安全一队解放军战士巡逻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可疑的迹象。大约午夜时分,欢庆的人们逐渐散去,公园里显得空旷寂静。执行巡逻任务的战士忽然发现在公园的长凳上坐着一个人,将脑袋埋在衣领里沉睡似乎没有半点回去的意思。战士们就关切地来到他的身边,轻声提醒道:先生你该回家了!连续喊了三声,这个人才轻轻抬起头,然后以超乎常态的迟缓从椅子上站起来,转身向远方走去。带队的班长忽然灵机一动,问了一句:你住在哪里?微风飘来一个微弱的声音:炮队街某号。身影逐渐消失在夜色中。回到住地,班长直觉感到此人很可疑,就立即向领导做了汇报。首长指示明天带几个人去探探虚实。第二天,年轻的班长带着几个战士,按照昨晚可疑人说的地点找去,果然在距离松花江不远的一个街道找到炮队街。这里原来是沙俄一个舰艇驻扎在这里江岸,所以取名为炮队街。在炮队街找到某号院落。原来是一座建筑十分美丽的俄式小楼,四周砌有很高的围墙。战士们从紧闭的大门门缝看到院落似乎很久没人造访,大门通往小楼的甬道已经落了厚厚的灰尘。校园笼罩着神秘和怪异,似乎隐藏着尚未人知的玄机。战士们推来虚掩的大门,依次来到楼里。班长叫战士们现在楼下等候,自己独自沿楼梯上楼。登上二楼,看见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也很久无人居住,地面上是厚厚的尘土,空间结满随风摇动的蜘蛛网,最显眼的是里面的墙壁上悬挂有一幅古老的油画,吸引了班长的目光。他站在画前仔细地端详着,以期从中找出疑点。就在他伫立看画时,画突然抖动起来,战士不禁大为奇怪,就在这时,抖动的画突然坠落,露出墙壁上一个窗口,窗口上坐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眼露凶光,冷笑一声:对战士说:给我梳梳头!见此,这位身经百战的战士也觉得头皮发冷,仓促间转身向楼下跑去。等他和战友们跑出小楼,忽然一声铃响。小楼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故事,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不解。为什么小楼会突然消失?这居然成为我们心中的谜团。这个故事充满科幻的色彩,但就是这近乎传奇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世界有很多奇妙的事务,等待我们去认知,去探索。这近乎现代版的《聊斋》让我们枯燥的生活不再枯燥,竟让我生发出有机会一定要去哈尔滨看看那座神奇的《炮队街某号》院落的念头。如今来到哈尔滨市生活了近30年,也有很多走过炮队街的机会,但不知为什么却没有去探究一下故事里炮队街某号是否果真不存在。这不知是因为年纪大了以后对事物兴趣索然,还是已经看透这个故事本身就纯属虚构。但愿这个故事还如同当年一样令我们大为惊叹,并作为晚年相聚时的谈资话题。

  艰难岁月能够铸起百折不挠的脊梁,工棚炉火能够恒久地温暖心房。多少年后,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眼前依然会浮现出那段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浮现出工棚里那熊熊燃烧的炉火,浮现出指导员教唱歌曲以及讲故事时的感人情景。

  其实对这首歌曲一往情深的何止是我,许多知青战友对这首歌曲一样情有独钟。

  多才多艺的刘鸣是我们当年一同来沙河子经营所劳动锻炼的知青战友。当时我们同为锯手,工作在木材生产战线的最前沿。他自幼写的一手秀美的硬笔书法。出色的才华驱使他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洪流走出大森林,先后在牡丹江畔的穆棱、绥芬河等地做广播员、新闻记者等。九十年代初,他告别白山黑水,单枪匹马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创业。期间曾几次回到他生身故土黑土地。酒酣耳热之际,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谈起在沙河子经营所的那段时光,都会再次唱起那首《回延安》。

  深圳不愧为人才精英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在深圳刘鸣凭借自身深厚的实力,主持天安数码城期刊笔政,业余时间还创作了大量以赞美经济特区崭新风貌和用炽热的汗水托起特区发展风帆的打工仔的诗词。2003年,经过整理编辑刘鸣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歌词集《激情岁月》。并邮寄给我们这些好友,以分享他的成果。2001年5月,在刘鸣和阎福成等几位同窗好友的盛情邀请下,我和中学时代的同学熊勋陪同我们知青时代的指导员徐国义先生来到深圳,相聚在刘鸣就职的天安数码城主办《天安》杂志编辑部。久别重逢,欣喜异常;畅叙往事,激情陡涨。人到中年常忆旧,往事如烟到心头。到深圳的当天晚上,刘鸣兴致勃勃地带我们高楼林立、草坪绚烂、风景幽静的数码城小区漫步,让我们解读这个事业蒸蒸日上的企业。稍后,他带我们来到的公司一个装饰精美、设备齐全的多功能厅,我们在此放开歌喉,各展才艺。不知为什么,我们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上世纪的1974年7月。恰巧指导员就在我们身边,于是就提议让指导员演唱这首曾影响了我们半生的歌曲《回延安》。在南国高楼林立的怀抱中,窗外是迷离闪烁的霓虹灯,晚风吹拂街头的垂柳依依摇动,指导员依旧是豪情满怀,他接过话筒朗声高唱起我们耳熟能详的《回延安》。这熟悉的旋律再一次把我们的思绪带回35年前的冬季,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铭刻着我们火红青春的林海雪原。

  那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仍然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跟随指导员挥动的手势高唱着歌曲,雪花在工棚外漫天飞舞,和着阵阵林涛组成雄浑豪迈的人生交响乐……

上一篇:母爱温暖胜阳光     下一篇:记住母亲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