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烦恼带回家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这次回老家,心情不好,因为所在的单位倒闭了,失业待岗。

  快到家的时候,看到母亲站在路口,像一棵经历多年岁月风霜的老木桩立在那里,正承受着难以言述的孤独。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疼。

  母亲看见我,惊喜地问:“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也不提前打个电话,我可以给你准备一些好吃的饭菜。最近几天,我实在想你,就天天站在路口等,果真把你等回来了。”母亲说着话,脸上笑得像一朵绚烂盛开的菊花。

  我每次回老家都不提前打电话,因为回家的时间不确定,如果往家里打电话,一旦汽车晚点或临时有事回不来,母亲会很牵挂,会彻夜睡不着。记得以前有一次,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要回来,母亲就坐在大门口等,夜已很深,焦急与牵挂如一团团的火烈烈地舔着母亲的心。当时,北风呼啸,雪下得很大,母亲冻得浑身发抖也不肯回屋。这样,守了大半夜,直到看见我平安归来,悬挂的心才放下来。而母亲因为受凉,多年的哮喘病复发,咳嗽了一个冬天。有了这个教训,从此以后,我每次回来就再也不打电话了。看到母亲的白发又增添许多,我心里一阵发疼,禁不住走上前,把母亲的头发用手梳理整齐说:“娘,您怎么不把头发剪短一些?”

  母亲却什么话也不说,就跪在地上祈祷,意思是女儿平安回来了。母亲自从5年前高血压病复发后,身体越来越虚弱,跪下去再站起来都很困难。看到母亲颤颤地跪在冰凉的地上,我心里犹如刀割一般的疼痛,忍不住哽咽着对母亲说:“娘,您这是迷信啊!您的身体不好,以后不要这样了!”

  母亲说:“闺女,不用担心,我身子骨硬朗着呢,我每天早上坚持走路两个小时,真害怕一旦病倒了,会连累你,使你不能安心工作。”

  母亲平时在家里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急得团团转,日思夜想地就是盼着我回来,有个人说说话。接下来,母亲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前街的张大爷死了,就是小时候给你买糖的那个瘸腿老头;兰枝离婚了,带着孩子回到娘家;红英前一段回来,问你回来没有?”小镇就是东西一条街,母亲恨不能一口气把街上的人和事全部说完。

  离开家乡10多年了,这些人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模糊不清,如果是以前,无论母亲说什么,我都会耐心地坐下来听,并且装出很有兴趣的样子问这问那。可是这一次,母亲问的多,我回答的少。我一想到自己待岗在家,心情就不由自主地变得沉重起来,不想多说话,认为母亲的唠叨多余,最后,忍不住冲着母亲大声喊道:“不要说了,我心里烦,什么也不想听!”

  母亲急忙哑声了,心细如发的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情不好,只好黯然无语地走出屋。母亲虽然走出屋,可因为担心和不安,不时地在窗外走来走去。

  母亲的牵挂如空气一般驱之不散,看到母亲心焦,我很自责,觉得不该这样对待母亲。

  当痛苦与压力来临的时候,我就格外地想起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

  第二天清早,沿着家门前的小路往更远处走,路边的枯草上虽然结满了白白的一层冰霜,透着凉气,可却给我一种踏实而温馨的感觉。走着走着,看到了小桥和莲溪书院,眼前的一切是那么地熟悉和亲切。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光。莲溪书院是清朝时的名字,后来改名为项城师范学校。莲溪书院三面环水,一条小路把书院与外界连接,小路上的那座浮桥是我每天必经的地方,每天晚上,母亲总会站在桥边接我。

  记得有一年冬天的夜晚,雪下得很大,母亲站在路口等我。我放了晚自习,又写了一会儿作业,已是晚上11点了。我以为母亲不会来接我了,可是走到桥边,看到母亲像雪人一样,忍不住哭着说:“娘,您以后别来接我了,我都14岁了,是个大姑娘了!”可是母亲怕我掉在河里,怕我摸黑路害怕,依然来接我。

  我又看到了芦苇荡,在河中央的一座高台上。冬天,我常常到这里摘芦苇樱子让母亲编草鞋。母亲编的草鞋很精致很暖和,鞋上面编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因为家里贫穷,我在学校从来不和别人比吃穿,就是盼望冬天来临的时候,当别人说我的草鞋很漂亮时,心里获得一种满足和自豪。

  莲溪书院门口的迎面墙上刻着宋朝宰相吕蒙正写的《破窑赋》。我小时候也背诵过这首赋,只是当时没有太深的体会。如今走到这里,再次念起,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母亲曾告诉我说,这首赋是勉励身在困顿当中的人看开一些,人生在世,所遇无常,会有太多变数,难免潮涨潮落,所以不要把变数想得太多看得太重,人生匆匆,何必计较太多,何必烦恼缠身,珍惜眼前的一切,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

  母亲老了,最怕的不是疾病,不是死亡,而是寂寞。

  我在家多住了几天,陪母亲散散心,给母亲洗洗澡,剪脚趾甲、手指甲。母亲看到我的笑脸之后,开始愁眉渐展起来。

  要回省城了,母亲送我,再三叮嘱,一定好好地工作和生活。我使劲地点着头,我知道,母亲晚年最大的幸福就是女儿生活平安,工作顺心。不把烦恼带回家,是我这个做女儿的孝心的最好表达。

上一篇:和矿工住宿舍的日子     下一篇: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