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纪行之纯朴善良的各族老百姓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新疆的日子,我不仅饱览了河流、湖泊、森林、草原、戈壁、绿洲、蓝天、白云的自然美景,还充分领略了各民族老百姓的纯朴善良,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身上人性的光辉。

 

 

看完葡萄沟,却没有新鲜的葡萄可吃(还未成熟),大家就想着吃西瓜。车上有学生送给我们的好多个西瓜和哈密瓜呢。我和另一个同伴各抱着一个大西瓜,想在停车场找到一个能切西瓜的地方。正在我们四处张望的时候,旁边大排档走出来一个敦实的汉子,他向我们招手:“来我这里吃罢,没事的。”同伴有些犹豫,而我径直走了进去,心想,他要钱的话,就给他十块八块得了,我们那么多人,他还敢把我们怎样?汉子邀我们进去之后,拿起一把长刀擦拭干净,递给了我,并且告诉我,放心吃,不会收我们的钱。我们开开心心将两个西瓜吃得一干二净。收拾完桌子,向店主表示了谢意就离开了。期间,我问他是哪个民族的,他告诉我是维族人。

这是一件极小的事,但如果在三亚、张家界甚至北京、上海的一些旅游景点,大概是不太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的。经常出外旅游的,绝大多数都有过被宰的经验。商品经济时代,在酒店都要收开瓶费甚至不准自带酒水进酒店的年代里,像这位维族兄弟一样的店主,也许只有在少数民族同胞那里才会有吧。

 

 

在布尔津那天,吃罢晚饭,我们漫步在街头。晚霞给五彩缤纷的小城披上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来到一个卖西瓜的小摊前,大家停住了。摊主是一位回族大妈,黝黑,微胖,笑得很憨厚。她告诉我们西瓜好吃,两块五一公斤,没有多余的推销的话。有同伴挑了两个西瓜准备带回宾馆大家吃,放在电子秤上一称,一个5.4公斤,一个4.3公斤。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回族大妈根本算不出两个西瓜加起来有多重,更别说多少钱了。她有些木讷的看着我们,意思就是我们算清了给她就是。有人提议给20块就可以了。顽石愤怒了,对我的同伴说:“连不会算数的老大妈都欺骗,于心何忍!”小赵给了她25块,我们拿着西瓜往回走了。

路上,我想起了马师傅和我们说过的话:“少数民族里也有坏人,不过都是跟汉族人学坏的。”

 

 

到了霍都的时候,维吾尔族学生夏依丹热情的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我们也正想走进维族人家里,看看他们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

在快到夏依丹家的时候,夏依丹的奶奶(和她的叔叔住在一起)把我们截住了。时值中午,太阳正烈,老人家知道我们要去,居然站在路上等着我们,令我们十分感动。老人家把我们让进她家的院子,就去摘杏子,树高人矮,她就使劲摇晃着树,成熟的杏子洒落一地。老人家笑呵呵的捡起杏子,洗净,送到我们每一个人手中。我们一边吃着最香甜的杏子,一边通过夏依丹的翻译和老人家交流。

杏子还未吃完,夏依丹的父亲就过来迎接我们。这位维族汉子高大帅气,穿了一身崭新的衣服,还没进他的家门,就让我们充分感受的了他的热情和隆重。到了夏依丹家,她的母亲将我们请进客厅。这是和我们汉族人家完全不一样的客厅,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四周垫上褥子,我们就在褥子上盘腿坐下。夏依丹的母亲在我们面前的地毯上再铺上一条宽宽的绸带,将切好的西瓜、哈密瓜,洗净的杏子、油桃一盘又一盘的摆放在绸带上。却之不恭,我们唯有放开了吃。夏依丹的母亲是中学教师,正在中考监考,接待了我们,就又赶到学校去监考了。临走,再三要求我们等她回来,一定要在她家吃晚饭。我们吃了水果,又吃了夏依丹的母亲自制的果脯,一个个吃饱了还撑着,哪里还吃得进晚饭呢?为了不要太打扰他们家,我们只得告辞。男主人话语不多,只是拉着我们的手不让走,坚持让我们吃了饭才离开。我们只能谎称有事,才“逃离”了夏依丹的家。临走,夏依丹的父亲还送给我们很多当地的饮料和一袋果脯。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维族人家里,虽然呆的时间不到两个小时,但维族人的热情好客、单纯善良还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我在那拉提草原尽头的原始森林里等着落下的同伴的时候,有两个放牧的哈萨克小伙子骑着马朝我走来,他们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又下马来和我聊天。尽管他们的汉语说得很不流畅,但大概意思我都能明白。交谈中,我得知,他们从没有走出过这片草原和周围这些山,没有看过电视,不知道什么叫城市。其中一个问我:“你们那里是什么样子呢?”“有我们这里漂亮吗?”我告诉他们:“你们这里最漂亮,你们这里的人也最好。”

不知道什么是城市,也没看过电视,远离了喧嚣与浮躁,看不到下三滥的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接触不到那些骗人的广告,不用生活在新闻联播那虚幻的世界里,所以,哈萨克牧民依然保有着纯真和友善。但愿他们永远不要走出那个洁净的世界。

 

 

最后,我一定要说说为我们开车的马师傅。

马师傅大名马慧明,汉族人。人如其名,马师傅又智慧,又明达。马师傅属于兵团二代,原先在国有企业工作,在杀开一条血路的改革开放中,和几千万国企工人的命运一样,光荣下岗了。后来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找到现在这家私企,就“再就业”了。马师傅最初给我的印象是朴实、敦厚,做事有板有眼,精力旺盛,连续开车几百公里,从来没感觉到他疲倦。当漫漫长路中,我和马师傅有了更多交流之后,我对眼前这个普通的北方汉子刮目相看了。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马师傅的认识的话,那就是“大隐隐于市”。

马师傅见多识广,20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新疆的每一个角落,对新疆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十分精熟。不仅如此,他还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东海困境到南海危局,从美国在瓦罕拉走廊的图谋到西来公身陷囹圄,都有自己不同于流俗的独到的见解。马师傅说,没有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在新疆开创性的设立建设兵团,就没有新疆的稳定、发展与繁荣;他坚定地认为,在毛泽东时代,7.5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还说,今天新疆不稳定乃至全国各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正是改革开放后信仰缺失、两极分化、贫富悬殊造成的;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几十年来,我们失去了独立自主成了美国的附庸,中国的发展之路就越走越窄。

我的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同伴几乎无人可以和他对话,我接触过的很多大学教授,他们的见识也远不如这位汽车司机广博、深刻。认识马师傅,是我新疆之行主要的收获之一。

 

 

很多没有去过新疆的人,都以为那里民风强悍,出行危险。我去新疆之前,也有好多人提醒我注意安全。当我在整个北疆转了一圈后发现,那里的民风远比内地淳厚,我所在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更不能与之同日而语。新疆维、哈、回、蒙、汉等各民族老百姓正直善良、纯朴宽厚,他们身上既保有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留下了毛泽东时代深深的烙印。我爱新疆,爱那里绝美的自然风光,更爱那些有着美好品质的各族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