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马蹄声疾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似乎有些日子没写过和电影有关的文字了,一来觉得春日无限好,不赶着趟鼓捣点自娱自乐的小清新,岂不是辜负了这样的好时光;二来也属于吃饱了没事儿找事儿干,持续关注着大洋彼岸,热热闹闹的各类奥斯卡奖项,到头来究竟花落谁人家。

  直到数日前,那些小金人的归宿总算尘埃落定,再看看完全获奖名单,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如果还原于生活的真实,那种还原往往会超过自己的心理预期,其真实的结果,多少带有冰冷的残酷性,恩,让人猝不及防的残酷。而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承受这样的结果?就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一般,同样是个现实的问题。

  说到勇气——courge,最近这个英文单词,常见诸于和一部电影相关联的文章中,并以此作为对影片所阐述观点的核心定义,这部电影,就是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最新作品——《战马》。

      

 

 

  英国某地,一匹额前有着白色十字纹路的小马,被主人阴差阳错的买回农场,农场的青年艾伯特,非常喜爱这匹性格孤傲的小马,并且给它取名乔伊。适逢一战爆发,乔伊被艾伯特的父亲卖给军队,自此,从英国军人,到德国军队,以及法国平民和他的孙女,直到最后和艾伯特重逢在战场上。乔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人生起伏,更看尽人间冷暖,还有残酷的战争法则下,给所有人带来的苦痛创伤。

      

 

 

  这是一部用马的独特视角,以审视人类受制于贪婪欲望,因利益驱使而引发出战争的可悲性和非人性,为我们讲述的一个以血腥的战争场面,表达反战思想的电影。回望20世纪初期,当时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还远远算不上日新月异,因此,在此期间爆发的所有战争中,马匹还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无论骑兵部队,炮兵部队,还有后勤保障运输部队,都和马匹有着休戚相关的紧密联系。

      

 

  而近代文明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往往又和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人们,是幸运,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到时代进步带来的变革潮流;他们的不幸,却在于根本无法挣脱笼罩在头顶的战争阴云,无论战争的制造和参与者们,如何义正词严的阐述战争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当这一切需要民众付出家破人亡的代价,当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的士兵们血染沙场,用生命作为换取自由,换取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安宁和幸福,即便对所谓“正义”的一方来说,这种胜利的代价也委实过于沉重。

       

 

 

 

  影片中的乔伊,这匹先后经历种地,战斗,负重,也辗转更换过数次主人的战马,用它体内流淌的赛马的奔放和不羁,以及不甘于命运的挣扎和狂奔,真切的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时代背景下,一场大事件的被动参与者们的真实缩影。战争的残酷,体现在其两面性,一方面,它疯狂开动冰冷的战争机器,不停绞杀着人们的生命,同时也用“生存或者毁灭”的极端命题,考量着身陷这场战争中的人们,促使他们重新校正自己的道德和价值观。
       

 

  电影里有这样一段场景,乔伊在英德两军相互对峙的阵地上来回奔跑,终于被层层铁丝网拖累,无法挣脱桎梏,倒在阵地中央,发出声声悲鸣,这时,两边军队的士兵,各自使用吹口哨和磕牙齿的动作,开始呼唤乔伊。分属于英国和德国的两个士兵,冒着随时被对方流弹击倒的危险,悄悄来到乔伊身旁,并且同心协力剪掉缠绕在它身体上的铁丝网,期间两位士兵进行了有趣的对话。最后,德国士兵把本国产的钢剪送给英军士兵,英军士兵说:“谢谢,我会留着它修整花园。”这时的乔伊,成为士兵们人性流露,渴望和平的切入口,此刻的战场,被一种安宁的氛围笼罩,减却了血腥的气息,而多了几分淡淡的暖意。

       

 

  乔伊所遇见的每一个人,艾伯特,英军上尉,德军的兄弟俩,法国的祖孙,德军马夫,甚至包括乔伊自己,虽然有着各自的不同结局和命运,但何尝不是在重复着同一件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了乔伊在困境中,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影片最后,在战场上偶然重逢的艾伯特和乔伊,沐浴着漫天绚丽的阳光,回到家乡,与艾伯特的父母重聚时,想必无论是他,还是它,以及他们,都会因为这段经历,这场战争,从而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存在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更多的期待。

      

 

  源于对电影的偏爱,因此有很多观看过的影片,会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当我回忆起里面的某一段场景,某一句对白,它们总是能够带给我一种感动,譬如《幸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当然,说起这两部电影,不能不提及斯皮尔伯格,与《战马》的题材相似,它们也是以战争为背景,凸显苦难中人性光芒的经典影片。也许是有珠玉在前,我对于老斯,对于《战马》抱有太高的期望值,以至于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有一种隐隐约约的失落,尽管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符合电影界对史诗片的一般定义,比如多线性展开的故事情节,加上镜头画面的质感烘托,背景音乐的厚重辅助,但相比前面提到的两部电影,总感觉缺了些什么。是什么呢?这样打个比方吧,就像一个每次大考都是满分的人,忽然间交出一份95分的答卷,问题出在哪里?

  我再次想到《辛德勒的名单》,故事临到完结,辛德勒准备离开工厂,回归故乡前,和他拯救下来的近千名犹太人进行最后的道别,有过这样一段话:“这辆车,歌德应该会买,我为什么要留下?它能换十条命,多救十个人!这枚胸针,可以救两个人,或者至少一个;我本来可以多救一个人的,可我没有,可我没有。。。”

  就是这段话,凝聚并升华了电影由开始到终结,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拯救一人,即拯救了全世界!也是影片高潮所在。回过头来看看《战马》,我无法否认其中的很多场景,也会让人有所触动,亦如一首抒情的g小调小夜曲,不乏宛转的和弦,但缺少的,正是那种震撼灵魂的高潮之音阶!当本届奥斯卡评委们对斯皮尔伯格说不的时候,对于一心想把《战马》打造成经典史诗电影的他而言,这种结果的确显得残酷。但我想,他们的选择不失为正确。与此同时,我真切的希望斯皮尔伯格,不会被这一次的失败击倒。正如他在推荐《战马》时说的: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坚守一个信念——勇气!

      尽管有所欠缺,我认为,客观来看,《战马》依然不失为一部洋溢着人文关怀的优秀电影。至少它让我们更加明白,当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前进步伐,使生活都趋同于机械和僵硬化,还有某种潜藏情感的存在,应该是柔软和温暖,也值得珍惜的。比如——触手可及的,平常的幸福。

 


                 


 

上一篇:我的歌声里。。。     下一篇:生如夏花。七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