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五月的江南
我想我不能在自己作的茧里继续下去了,情感总归有个了断。
江南的五月是别样的美好,那份波光悠然自得,那份美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诗赞美。
千灯,一个诗意中透着些许意外的名字。千灯原名千墩。为御敌,古吴淞江畔竖土墩九百九十九个,至昆山南三十里,正好数到第一千墩,故名。
而我们的情感纠葛不过区区几十年,悲伤欢乐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变的弥足珍贵。是芭蕉打湿了雨叶,在暮霭中,倾听雨打残荷,匆匆而去。暮色里,心随我动,跫跫而来。千灯已然亮了。
江南太美,一泓泓的水掺入太多的氤氲,飘飘浮浮,煞是美丽,只是不知道怎么了,越是看到美的东西,我就会越想我的娘,想那蹒跚的脚步,想那佝偻的腰和那满头扎眼的白发。
行走在五月的江南,当阳光透过翠竹掩映的河埠廊坊,深宅幽弄,水苑漏窗,我确实找到了家园般的抚慰。从凝黛桥望去,秦峰塔巍巍,尚书浦潺潺,古昆曲悠悠。桥下一条陈旧的木船从正中的桥洞中荡过,梦里一片水泽,灯影桨声,相互映辉。
玲珑少年的眼眸里是否在期盼已久的新娘,徜徉在万籁俱静的石板街上,你就拥有了整个的江南。哦,江南秋深,古千灯已是茱萸遍插。
千灯之夜有着特别晶莹的光芒,整个千灯泛起淡淡的金色光晕——金千灯,那是今日乡土中国一种如何深厚博大而又脆弱易逝的美啊!寂寞,清静,美丽得使人不敢发出声音,一如很久很久以前。
此时,没有了声音,说万籁俱静有点夸张,可是真的很静,内心有从为有过的愉悦,原来放下也会如此简单,铺着鹅卵石的石道上就向未来延伸,宁静又美丽,斑斑驳驳中别有一番田园的风味。
就是从这条也许是江南最长的石板街上,千灯走出了昆曲鼻祖顾坚,走出了江南丝竹创始人陶渊明第九世孙陶岘,走出了文武两个状元、四十五位进士、六十多名举人,更走出了大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至今响彻在中国大地的声音。石板街的尽头就是顾炎武故居,他最初在此出生,最终又归葬于此。故居里悬挂着这样三幅对联——林则徐写的是“礼为德基义垂政矩,道崇家范才蔚国华”;梁启超写的是“清诗不敢私囊箧,明月倘肯留庭隅”;而清代状元石韫玉写的是“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不仅写出了顾炎武大学问映照出的大关怀,更对顾炎武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当年清兵南下攻破昆山,嗣母绝食自尽,临终还嘱咐儿子不做异国臣子。顾亭林毅然改名炎武,至死抗敌反清复明。处乱世而无颓唐之念,历磨难而不丧报国之志,顾炎武不仅成为中国七十二圣贤之一,而且成为那个最黑暗的年代里一片最耀眼的光芒。
漫步山塘街上,一步步融入古街的暮霭里,一步步走进历史旧梦的深处,恍若隔世。雕窗润雨吐雾,垂帘凝潮敛浪;楼阁凌水而耸,亭榭寻波而卧;朱栏倚渊而踞,琴宇攀峰而依。置身山塘,于树间花影窥月,在雨雾迷蒙听荷;波光射岚时啜茗,霞落几案时泼墨。
静穆的河水,勾勒出胜影飘忽的幻像;清凉的红桥,流盼那一河易逝的岁月。艳莲虽娇,以波为巢;银铃悦耳,终寄命于风。流连倏忽间,犹渔歌唱晚,或高歌,或清唱,由远渐近,由近渐远。或如金石相碰,又似皎月漏林;仿佛水荡风卷,又疑雨打残荷。其清澈冠绕山之溪水,其悠扬胜古刹之洪钟。余音拂岸缠檐,过桥穿廊仍萦绕不绝。哦,这就是苏州评弹啊!那一唱三叹,吟咏回环,跌宕起伏又峰回路转的音韵,令人洗心濯肺,回肠荡气。这音律,与江南曲径通幽的古老水居珠联璧合,融于一炉。七里山塘,岂不是一部恢宏的评弹组乐!吟唱和咏叹着姑苏人深邃的意境与沉雄的情感,启悟着一个个后来者。
在山塘书院,在一方红地毯铺就的戏台上,一品竹笛飘出迂缓的曲调,在周廊影榭、幽篁曲水间婉转,宛若天籁……此刻,七里山塘静静地泊在沉沉的暮霭中,红红抑或黄黄的灯笼次第绽放,一泓曲水披上了五彩斑斓的幻影。在酽茶中泡了两千五百年的姑苏城已是夜不能寐!或许姑苏城里历史的颓垣早就埋藏了吴宫的花草,或许因为喧嚣的都市淹没了深巷小镇中的吴声曼腔,而吴门烟水里也不见了大唐的渔火江枫。然而,唯有这山塘秋水,这秋水的恩泽从更远更深的地方流淌过来,流过晓风,流过残月,流过杨柳岸,永远流淌在这座生生不息的都市,在七里山塘,在永远的天堂。
一直从眼前蔓延至遥远的尽处,横横斜斜的厚朴,依旧摇曳在漫天的轻风淡雨中。我看见一颗忠魂,正穿越河的左岸,穿越南朝四百八十寺,穿越小镇二千五百年的时空,在中华民族的夜幕中飘着且舞着,溅得所有后来者遍身斑斑点点。
我的娘,你在做什么?是否还倚在炕头纳千层,是否还站在村口,迎着北风张望,在你的视线里我或许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我的娘才是我这辈子最爱的“爱人”。
江南的五月是别样的美好,那份波光悠然自得,那份美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诗赞美。
千灯,一个诗意中透着些许意外的名字。千灯原名千墩。为御敌,古吴淞江畔竖土墩九百九十九个,至昆山南三十里,正好数到第一千墩,故名。
而我们的情感纠葛不过区区几十年,悲伤欢乐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变的弥足珍贵。是芭蕉打湿了雨叶,在暮霭中,倾听雨打残荷,匆匆而去。暮色里,心随我动,跫跫而来。千灯已然亮了。
江南太美,一泓泓的水掺入太多的氤氲,飘飘浮浮,煞是美丽,只是不知道怎么了,越是看到美的东西,我就会越想我的娘,想那蹒跚的脚步,想那佝偻的腰和那满头扎眼的白发。
行走在五月的江南,当阳光透过翠竹掩映的河埠廊坊,深宅幽弄,水苑漏窗,我确实找到了家园般的抚慰。从凝黛桥望去,秦峰塔巍巍,尚书浦潺潺,古昆曲悠悠。桥下一条陈旧的木船从正中的桥洞中荡过,梦里一片水泽,灯影桨声,相互映辉。
玲珑少年的眼眸里是否在期盼已久的新娘,徜徉在万籁俱静的石板街上,你就拥有了整个的江南。哦,江南秋深,古千灯已是茱萸遍插。
千灯之夜有着特别晶莹的光芒,整个千灯泛起淡淡的金色光晕——金千灯,那是今日乡土中国一种如何深厚博大而又脆弱易逝的美啊!寂寞,清静,美丽得使人不敢发出声音,一如很久很久以前。
此时,没有了声音,说万籁俱静有点夸张,可是真的很静,内心有从为有过的愉悦,原来放下也会如此简单,铺着鹅卵石的石道上就向未来延伸,宁静又美丽,斑斑驳驳中别有一番田园的风味。
就是从这条也许是江南最长的石板街上,千灯走出了昆曲鼻祖顾坚,走出了江南丝竹创始人陶渊明第九世孙陶岘,走出了文武两个状元、四十五位进士、六十多名举人,更走出了大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至今响彻在中国大地的声音。石板街的尽头就是顾炎武故居,他最初在此出生,最终又归葬于此。故居里悬挂着这样三幅对联——林则徐写的是“礼为德基义垂政矩,道崇家范才蔚国华”;梁启超写的是“清诗不敢私囊箧,明月倘肯留庭隅”;而清代状元石韫玉写的是“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不仅写出了顾炎武大学问映照出的大关怀,更对顾炎武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当年清兵南下攻破昆山,嗣母绝食自尽,临终还嘱咐儿子不做异国臣子。顾亭林毅然改名炎武,至死抗敌反清复明。处乱世而无颓唐之念,历磨难而不丧报国之志,顾炎武不仅成为中国七十二圣贤之一,而且成为那个最黑暗的年代里一片最耀眼的光芒。
漫步山塘街上,一步步融入古街的暮霭里,一步步走进历史旧梦的深处,恍若隔世。雕窗润雨吐雾,垂帘凝潮敛浪;楼阁凌水而耸,亭榭寻波而卧;朱栏倚渊而踞,琴宇攀峰而依。置身山塘,于树间花影窥月,在雨雾迷蒙听荷;波光射岚时啜茗,霞落几案时泼墨。
静穆的河水,勾勒出胜影飘忽的幻像;清凉的红桥,流盼那一河易逝的岁月。艳莲虽娇,以波为巢;银铃悦耳,终寄命于风。流连倏忽间,犹渔歌唱晚,或高歌,或清唱,由远渐近,由近渐远。或如金石相碰,又似皎月漏林;仿佛水荡风卷,又疑雨打残荷。其清澈冠绕山之溪水,其悠扬胜古刹之洪钟。余音拂岸缠檐,过桥穿廊仍萦绕不绝。哦,这就是苏州评弹啊!那一唱三叹,吟咏回环,跌宕起伏又峰回路转的音韵,令人洗心濯肺,回肠荡气。这音律,与江南曲径通幽的古老水居珠联璧合,融于一炉。七里山塘,岂不是一部恢宏的评弹组乐!吟唱和咏叹着姑苏人深邃的意境与沉雄的情感,启悟着一个个后来者。
在山塘书院,在一方红地毯铺就的戏台上,一品竹笛飘出迂缓的曲调,在周廊影榭、幽篁曲水间婉转,宛若天籁……此刻,七里山塘静静地泊在沉沉的暮霭中,红红抑或黄黄的灯笼次第绽放,一泓曲水披上了五彩斑斓的幻影。在酽茶中泡了两千五百年的姑苏城已是夜不能寐!或许姑苏城里历史的颓垣早就埋藏了吴宫的花草,或许因为喧嚣的都市淹没了深巷小镇中的吴声曼腔,而吴门烟水里也不见了大唐的渔火江枫。然而,唯有这山塘秋水,这秋水的恩泽从更远更深的地方流淌过来,流过晓风,流过残月,流过杨柳岸,永远流淌在这座生生不息的都市,在七里山塘,在永远的天堂。
一直从眼前蔓延至遥远的尽处,横横斜斜的厚朴,依旧摇曳在漫天的轻风淡雨中。我看见一颗忠魂,正穿越河的左岸,穿越南朝四百八十寺,穿越小镇二千五百年的时空,在中华民族的夜幕中飘着且舞着,溅得所有后来者遍身斑斑点点。
我的娘,你在做什么?是否还倚在炕头纳千层,是否还站在村口,迎着北风张望,在你的视线里我或许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我的娘才是我这辈子最爱的“爱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