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三千年的红尘彼岸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蒹葭,三千年的红尘彼岸

                                        

                                      文/ 橄榄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霜露。秋水。伊人。

    溯洄。溯游。在水一方。在水之湄。

   《蒹葭》,一首美的语言无法形容的诗!整体看来,它像一幅空灵浩渺动静相宜的清秋水墨画。细细的读,它的每个字,都宛如嫩叶上清新的露珠,柔柔的一滴滴浸润着读者的心。而“蒹葭”这俩字,听起来像有回音似的,音韵联绵,非常富于音乐美。读起来,更是唇齿留香,感觉满口都是那种山间水边萋萋芳草的清雅气息。而且,“蒹葭”,这两个带有草字头表示植物的汉字,看起来其形状更是美轮美奂,像极了秀美女子玲珑窈窕的身段。整部诗经里,最喜欢的,非这首《蒹葭》莫属!

    看过很多不同版本的《蒹葭》赏析,都是各持己见。主要的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脐’、‘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之涘”,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自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难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还有的说:“此诗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公性别亦难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及的意绪。所谓伊人,可能是一位美女,也可以是一位公子,甚至可以虚化为一些抽象的事物,比如爱情、自由、信仰等。如此看来,这首诗,不仅写了景,抒了情,还言了理。”

    这种种解读,我最愿意相信“爱情说”。因为身为女子,我没有什么鸿鹄之志,不喜欢高深的政治谋略或伟大的理想信仰,我只喜欢沉浸于诗中那股幽幽的相思情调,和整首诗朦胧凄美的意境,我只想将它当作一首情诗来解读。(一首最美的最摇曳的情诗!)还有说诗中的主人公性别难以确指——其实,“蒹葭、白露、伊人”,这些意象,都是非常女性化的。尤其是反反复复叠章吟咏着的水,水的意象更是代表女人,体现出柔媚多姿的女性美。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诗中主人公应该是位男子,我也这样认为。而那“在水一方的伊人”,不正是他寤寐求之的窈窕淑女吗?

   《蒹葭》,该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三千年前,渭水河畔,芦苇苍苍,零露溥兮。翩翩少年漫步河提,偶遇对岸缓缓独行的清丽少女。于薄雾迷离盈盈秋水间,少年看得呆了痴了,不觉对那女子一见钟情。可是,要怎样才能认识她呢?河水好宽啊,难以泅渡,对岸伊人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少年伫立着徘徊着,焦灼不安神情迷乱 。伊人的身影在濛濛雾水间晃动,时而在水边,时而在沙洲间,时时宛在,而又终不可及。任凭逆流顺流百般追寻,然“道阻且长、且跻、且右”!少年张望着沉思着,始终难觅在水一方的伊人身影。无奈中只好天天去河边等待,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黄昏。望穿秋水,幻象难近,飘渺阻隔,空余惆怅……

    又或者:彼岸女子是少年的初恋情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分手。可能是父母反对他们“大逆不道的自由恋爱”;可能少年只是在“单相思”,也可能,是少年伤了姑娘敏感脆弱的心…… 他想重续恋曲,于是去河畔找寻日夜思念的心上人。这河畔,曾经洒落过多少浓情蜜意,而此刻,却空余寂寥秋水,清冷霜露,却再也难觅伊人踪影!少年勇敢的登攀追寻,怎奈险阻重重征途漫漫,终不可至,终不可止啊!滔滔渭水,阻隔着浓烈的相思与执着的守望。于落寞的守望中,少年幻想着盼望着伊人或许就在眼前,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洲,宛在水之湄……

    隔着苍苍蒹葭,隔着三千年的万丈红尘,彼岸的伊人,依然红颜秀美,痴情男子幽深的相思气息,依然扑面而来。三千年前,是简约纯真的年代。那个年代,人们还没学会虚伪欺骗背叛和玩弄吧。那个年代,一定有最纯美的爱情发生过存在过!就像这渭水河畔的男子,他如此执着的找寻等待着,那怕把秋水望穿,那怕把险滩踏遍。他的心思是那么单纯,他甚至都没想过找到以后要怎样,就只是为了看她一眼,还是牵着她的手从此长相厮守呢?……这样的男子,若在今天,绝对会被他的“哥们儿”大肆嘲笑。——追求的过程那样艰幸,结果又是那样渺茫,而这傻帽居然还日复一日的痴心守望。他到底图个什么呢?追求一个女孩子难道都像他这样无欲无求吗?再说,弱水有三千,难道真的就只取一瓢饮吗?……真是傻到家了!

    可是,试问,天下男子,又有哪个没有过最初的懵懂与心跳呢?又有哪个没有初恋过?(不管你是痴情的、风流的、薄幸的还是好色无度的?)——有没有过为了看哪个女生一眼而专门绕道等在人家巷口?有没有过写第一封情书时的忐忑与羞涩?有没有过一遍遍偷偷学唱女孩子喜欢听的歌呢?有没有过在下着雨的放学路上悄悄递给她一把伞呢?……只是,这样可爱纯洁的情怀,又能在每个人的心田里驻足多久呢?这人之初的至善至美,到最后无一幸免的都要被世俗的烟尘所浸染所迷乱吗?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转瞬即逝吗?走得最急得,都是最美的时光吗?现实果真如此残酷而混杂吗?——那我宁可,只拥有开始,再不要过程,更不要结局!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若,人生的一切都能永远定格在初相见时的那份欣喜中,再不要有后来的变故与跌宕,那该有多好,该有多好!

    《蒹葭》诗中这痴傻的无欲无求的男子,就让他永远徘徊在那渭水的清秋河畔,就让他的心,永远为彼岸的伊人牵引着渴盼着,让他的浓情任凭流年飞逝,都亘古不变!让他与彼岸的伊人,朝朝暮暮年年岁岁,永远为我们站立成最美丽动人的风景,蛊惑着我们的想象,缠绵着我们的相思,让我们永远都有勇气对爱心怀天真与热烈,那怕苦涩,也是种浪漫;那怕潸然泪下,也是种别样的凄美;那怕到最后千疮百孔焚心以火,我们永远也不后悔不忘记!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她伫立于三千年前的水之湄,伫立于三千年前的红尘彼岸,她与纯情的少年郎守望着最美好的爱与最动人的相思。她让我们永远都有理由相信,这人世间,毕竟曾经真实的发生过存在过,真正的爱情!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美丽的诗句,再次读起。文止,而余情不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家有"头疼"儿     下一篇:浮夸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