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渺茫。爱心也许不会用尽,但人的精力和意志力总是有限的,在一次次困难和挫折所垒起的险峻高山面前,面对与日剧坏的身体状况,梅朵终于崩溃,独自失声痛哭。在空旷的草原上生活,信念也变得空旷了,坚持下来需要多强大的毅力,承受多庞大的孤独? 梅朵和月光在广袤的草原上不断努力寻找,挽留,不遗余力帮助了许多人。同样,他们也被草原上的人施以援手:多农喇嘛,耿耿画师,嘎啦活佛,班哲阿哥,月光一家,巴桑一家。 善得人聚,草原上的人同心协力终于建起了孤儿学校,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被收留,接受教育。生活中依旧不断有人无可避免地离开,任他们如何费尽心力也挽留不住。我记得这故事里的每一个人:被寺庙大梁砸死的泽仁,投水而死的央宗,转经而亡的阿芷,被刀割断手筋的所画,误食了一整包避孕药的翁姆,被泥石流掩埋的月光阿爸和阿妈,最后出家为僧的月光……每一个人的故事,每一处细节,都真实的反映出草原上,藏人生活的悲喜炎凉。一如《清明上河图》所展演的万千世相,《酥油》这副画卷除了开阖有度的展现了藏地的寥廓纯美之外,亦细腻呈现了许多藏人生活的真实及无奈。 许多描写藏地的书,写到细节处就失实。《酥油》当中有足够多惊心动魄的细节,看得人心头发紧,一阵阵发凉,而这些细节的事,无法虚构,不是亲身经历,无法描述得出来。这便是真实的力量。 在月光和梅朵照顾的孩子们中,有特别乖巧懂事也有特别调皮捣蛋的,他们需要被耐心引导,悉心教导。且不论条件艰苦,缺衣少粮,这些都可以捱过。但冬季大雪封山,暴雪几乎压垮了碉楼,就是命在旦夕的事。生死关头,他们拖着大大小小的学生逃亡到寺庙里。 我想,无论宗教和信仰的差异如何巨大,慈悲是人所共有的情怀。产生一种持久坚定的信念,坚定不移的去做,无论遇见什么困难也不放弃。做事的动机,是为了利益他人,让更多素不相识的人过得更好一些,这就是真正,深广的慈悲。这些心藏大善身体力行的人,比我们这些在城市里偶尔捐款一笔的人更值得尊敬。 当然,我不鄙视不讽刺任何一个有爱心捐款的人,毕竟这是大多数人贡献力量的方式。你知道,许多时候,钱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同样重要,比如,有了钱,梅朵和月光就可以在海拔比较低的坝子里再建一所孤儿学校,她糟糕的身体状况也能得以缓解。孤儿学校得以维持下去,某些孩子有些就不必进入佛学院学习。 孤儿院的创办人之一多农喇嘛圆寂,孤儿学校维持起来举步维艰。经济上和身体上的双重困难,使得梅朵不得不暂时告别草原,告别月光,告别孩子们。 “有时候分离就是拖着沉重的情感逃亡,送别就是拱手相让。”这是江觉迟写在月光送别梅朵时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下到平原来的姑娘,发现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不了城市生活,连过个马路也惊慌失措。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当初我在高原小镇隐居了几个月之后,刚下来,也是这样的感觉。 那时我在郑州,我站在马路边等朋友开车过来接我吃饭,我惊异地发现一个小小街头可以有这么汹涌的人流,吓得我不知所措。那些来来往往的车,我知道是车,下意识里却觉得那是铁皮怪物,会移动的大虫子,如此生疏古怪的印象。 所以,我非常能理解在草原上生活了那么久的梅朵回到内地之后有多么不适,那是连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都转变了。就像她的朋友说的,她从一个城市女孩变成了一个酥油女人。 为了挣钱早日回到草原再建学校,她投入了工作。与城市的隔阂,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让她无比想念那个辽阔纯净的地方,想念草原上的每一个人,最想念的还是月光。 月光,他叫冬月,可她叫他月光。他叫她梅朵(花朵的意思)。 与月光这样的人恋爱,你一点都不用担心他会变心,他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幸而总有些义无反顾的人,他们还有能力摆脱现代文明贩售的轮回,不沉湎其中,遵循信仰的指引前往陌生之地。哪怕前途叵测,生死未卜。

 

许多人,蜻蜓点水般掠过藏地。因心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期许,在短暂的交往和驻留中看见的往往是藏人的天然,纯真。可又有多少人真正领教了他们的顽固。荒蛮。无知。愚昧。这些生命中固有的精神暗疾存在于广袤的大地上,被丰美的草场,巍峨的雪山,鲜艳的格桑花所掩饰,必须实在的踏足,经历长期的交往之后才能显现。也许,站在更高的精神层面而言,我们可以说,这些都只是特征,表象,不是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是与人相处时必须面对,妥善处理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许多抵触和不必要的矛盾。

 

我从未以此生身为汉人而自诩,相反,我愿相信我的灵魂属于更辽远的地方。在高度现代文明的侵蚀下,汉人性情的缺失,内心的困扰,迷惘和焦灼,层出不穷的精神暗疾,溃泛的速度要比其他品性单纯的民族来得严重和迅猛地多。

 

我只是想说,由于生存环境,思维模式和人生根本信念的不同,即使抱以极大的热忱去行事,其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有许多料想不到的意外和艰难。

 

我将以虔敬的心写下这篇书评。为我所不知的,默默付出,经受了那么多苦难的人们。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洁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 我不知道,最后在冬月的心上,会不会涌起仓央嘉措一样的恍惚和惆怅。尘世间最大的痛苦,必定有一种,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他为了度亡她而出家,她却在逃脱了生死关隘之后,抱着重病之躯不顾一切回到草原上来找他…… 你是否以为,我要开始强调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错了,我和作者都不是要说爱情,爱情,只是这故事最出其不意的一抹余音。 我知道《酥油》这个故事会打动我,从翻开这故事的简介开始我就知道。如若不是它非常的好,我所信赖的好友,也不会推荐给我。顺便说一下,这部《酥油》还没有出版,我读到的是还没有完全修改完的电子稿。听说七月底这本书会正式出版。 关于藏地内容的书看过许多,那些似是而非的藏地文明探索揭秘,旅行手册攻略,以及一些打着藏地的名目诉说自己自以为感人的爱情故事的书。其目的,说得刻薄一点,无非是为原本乏善可陈的内容增添一点虚荣和神秘感。 许多人只是去走马观花。包括我在内,都是另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藏地的寒苦,艰困。不止是生活在那里,还想真真切切的做一点事。 对,就是做一个普通的教育志愿者。到一无所有的地方,从零开始。持有只是热忱和信念。 在我年少的时候,听说了许多志愿者的事迹,我也想要做那样的人,是我逐渐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阻止了我的冲动和热情,那里,很可能没有水,要自己提水,没有煤气和电,要烧火点蜡烛,去一个学生家家访要走几十里里山路,像我这样身有残疾者,是不可能去承担那样的工作,如果我去了,反而是给别人增添麻烦呢! 后来我更深入的想过,即使我真的可以去,我可以忍受多久不洗澡,忍受多久没有抽水马桶,粪便的气味随风飘送,蝇虫绕着身子乱飞,没有水果,牛奶,护肤品。这些城市中人习惯的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一旦到了高原和深山就恍如天方夜谭,要被打回原形,更不要提万一生病或出现意外,十乡八里没有医院,像书里的梅朵一样,去最近的镇上医院骑马来回得一两天。 这些感受都是亲身经历。是我以另一种形式在旅行中一一目睹领受,反省和检讨。只是短短时日已是十分不耐,长此下去几乎不能想象。想想又悲哀,我们这些依赖城市,寄生于现代物质文明中的人,和被毒害,染上毒瘾不能自拔的人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 幸而总有些义无反顾的人,他们还有能力摆脱现代文明贩售的轮回,不沉湎其中,遵循信仰的指引前往陌生之地。哪怕前途叵测,生死未卜。 许多人,蜻蜓点水般掠过藏地。因心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期许,在短暂的交往和驻留中看见的往往是藏人的天然,纯真。可又有多少人真正领教了他们的顽固。荒蛮。无知。愚昧。这些生命中固有的精神暗疾存在于广袤的大地上,被丰美的草场,巍峨的雪山,鲜艳的格桑花所掩饰,必须实在的踏足,经历长期的交往之后才能显现。也许,站在更高的精神层面而言,我们可以说,这些都只是特征,表象,不是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是与人相处时必须面对,妥善处理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许多抵触和不必要的矛盾。 我从未以此生身为汉人而自诩,相反,我愿相信我的灵魂属于更辽远的地方。在高度现代文明的侵蚀下,汉人性情的缺失,内心的困扰,迷惘和焦灼,层出不穷的精神暗疾,溃泛的速度要比其他品性单纯的民族来得严重和迅猛地多。 我只是想说,由于生存环境,思维模式和人生根本信念的不同,即使抱以极大的热忱去行事,其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有许多料想不到的意外和艰难。 爱是恩赐,是恒久不息。信念从不曾断绝,希望却始终
爱是恩赐,是恒久不息。信念从不曾断绝,希望却始终渺茫。爱心也许不会用尽,但人的精力和意志力总是有限的,在一次次困难和挫折所垒起的险峻高山面前,面对与日剧坏的身体状况,梅朵终于崩溃,独自失声痛哭。在空旷的草原上生活,信念也变得空旷了,坚持下来需要多强大的毅力,承受多庞大的孤独?

渺茫。爱心也许不会用尽,但人的精力和意志力总是有限的,在一次次困难和挫折所垒起的险峻高山面前,面对与日剧坏的身体状况,梅朵终于崩溃,独自失声痛哭。在空旷的草原上生活,信念也变得空旷了,坚持下来需要多强大的毅力,承受多庞大的孤独? 梅朵和月光在广袤的草原上不断努力寻找,挽留,不遗余力帮助了许多人。同样,他们也被草原上的人施以援手:多农喇嘛,耿耿画师,嘎啦活佛,班哲阿哥,月光一家,巴桑一家。 善得人聚,草原上的人同心协力终于建起了孤儿学校,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被收留,接受教育。生活中依旧不断有人无可避免地离开,任他们如何费尽心力也挽留不住。我记得这故事里的每一个人:被寺庙大梁砸死的泽仁,投水而死的央宗,转经而亡的阿芷,被刀割断手筋的所画,误食了一整包避孕药的翁姆,被泥石流掩埋的月光阿爸和阿妈,最后出家为僧的月光……每一个人的故事,每一处细节,都真实的反映出草原上,藏人生活的悲喜炎凉。一如《清明上河图》所展演的万千世相,《酥油》这副画卷除了开阖有度的展现了藏地的寥廓纯美之外,亦细腻呈现了许多藏人生活的真实及无奈。 许多描写藏地的书,写到细节处就失实。《酥油》当中有足够多惊心动魄的细节,看得人心头发紧,一阵阵发凉,而这些细节的事,无法虚构,不是亲身经历,无法描述得出来。这便是真实的力量。 在月光和梅朵照顾的孩子们中,有特别乖巧懂事也有特别调皮捣蛋的,他们需要被耐心引导,悉心教导。且不论条件艰苦,缺衣少粮,这些都可以捱过。但冬季大雪封山,暴雪几乎压垮了碉楼,就是命在旦夕的事。生死关头,他们拖着大大小小的学生逃亡到寺庙里。 我想,无论宗教和信仰的差异如何巨大,慈悲是人所共有的情怀。产生一种持久坚定的信念,坚定不移的去做,无论遇见什么困难也不放弃。做事的动机,是为了利益他人,让更多素不相识的人过得更好一些,这就是真正,深广的慈悲。这些心藏大善身体力行的人,比我们这些在城市里偶尔捐款一笔的人更值得尊敬。 当然,我不鄙视不讽刺任何一个有爱心捐款的人,毕竟这是大多数人贡献力量的方式。你知道,许多时候,钱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同样重要,比如,有了钱,梅朵和月光就可以在海拔比较低的坝子里再建一所孤儿学校,她糟糕的身体状况也能得以缓解。孤儿学校得以维持下去,某些孩子有些就不必进入佛学院学习。 孤儿院的创办人之一多农喇嘛圆寂,孤儿学校维持起来举步维艰。经济上和身体上的双重困难,使得梅朵不得不暂时告别草原,告别月光,告别孩子们。 “有时候分离就是拖着沉重的情感逃亡,送别就是拱手相让。”这是江觉迟写在月光送别梅朵时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下到平原来的姑娘,发现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不了城市生活,连过个马路也惊慌失措。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当初我在高原小镇隐居了几个月之后,刚下来,也是这样的感觉。 那时我在郑州,我站在马路边等朋友开车过来接我吃饭,我惊异地发现一个小小街头可以有这么汹涌的人流,吓得我不知所措。那些来来往往的车,我知道是车,下意识里却觉得那是铁皮怪物,会移动的大虫子,如此生疏古怪的印象。 所以,我非常能理解在草原上生活了那么久的梅朵回到内地之后有多么不适,那是连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都转变了。就像她的朋友说的,她从一个城市女孩变成了一个酥油女人。 为了挣钱早日回到草原再建学校,她投入了工作。与城市的隔阂,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让她无比想念那个辽阔纯净的地方,想念草原上的每一个人,最想念的还是月光。 月光,他叫冬月,可她叫他月光。他叫她梅朵(花朵的意思)。 与月光这样的人恋爱,你一点都不用担心他会变心,他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上一篇:我在爱一个人     下一篇:烟花易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