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西平风俗之坐桌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坐桌

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坐桌”这词只有在中原这一带农村可以用,或是能被人理解。出了这地方,你再说这词就不行了。也有人说是吃酒席,说吃酒席估计比较好理解一点。其实这和“坐桌”的意思是一样的。

在农村,平日里能吃点好东西的时机不多,只要在“坐桌”的时候能好好吃上一顿,好好改善一下自己的胃口。谁家要是待客了,他的亲戚朋友都要去坐桌。小孩也是一定要去的,有的大人一个人能带四个小孩去。我小时候也是经常缠着家里人带我去坐桌,希望自己能好好吃上一顿,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偷偷地藏一个大白面馍回来呢。待客,在乡下一般只有如下几种情况:娶媳妇的时候、嫁姑娘的时候、生孩子的时候、埋葬人的时候。其中待客最丰盛的就是娶媳妇的时候,最低级的就是埋葬人的时候,就这还得看主人家是不是很殷实,是不是待人很大方。如果碰上吝啬鬼家办丧事,那就可能不待客,熬大锅菜吃也是有可能的。

先说说娶媳妇的待客吧,这在农村是件极其重要的事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这家人的地位。其他可以省略,唯独娶媳妇这事情是件装门面的事情,不但要办,而且一定要办好,办体面,办出来威风,办出来气派,办出来某某家人在村里的地位来。要娶媳妇的人家要提前几天准备,请厨师,买东西,找家什,请闲人,支大锅,炸东西等等,俗称“待客。”

这酒席一般称为喜宴,家里的经济条件好的办许多席,就是先上十二个凉菜,供客人们喝酒之用。凉菜一般有芹菜、莲菜、菠菜、牛肉、粉丝等等,反正要凑够十二个菜。男客桌上一般要放几盒撕开口烟,(撕开口子主要是防止有些不自觉的客人把烟成盒装进口袋里带走)有个性的人家把烟撕开完,成支的烟摆在小盘里端上去。两瓶中档白酒。烟,一般是群英会的,软包的,宴席是以女方的娘家舅舅为主的,他要坐首席,就是在客厅里那个面南背北的位置,陪客的也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知名人士,例如村支书、村委主任等等。陪客的人不但要善饮,而且要能言,就是能侃,能天南地北地与人聊天,揣摩着坐首席的客人的心思,说一些客人喜欢的话题,甚至是极其煽情地奉承客人几句,让他多喝酒,多吃菜,少挑刺。因为今天着场面中,唯独娘家舅舅是得罪不起的,他若发起脾气来,可以掀你的桌子。

“她舅,来,来,多吃点菜,咱这小地方,咱这菜也不怎么样,你就多将就点!来,来,再喝一个,喝一个。”说着极其亲切的话,手里的酒杯要不时地举到客人面前,让客人都不好意思不喝。

“她舅,今个响午这菜味做的咋样?还可以吧,来,来,尝尝着凉拌牛肉,地道得很!”说完很殷勤地给客人夹一块牛肉放到碟子里。
  客人也有模有样地吃一口,似乎很有经验地说:“这味不错,味滋进肉里了,不错。看来这厨师的手艺不是一年两年了。”
如果陪客的很老练,那此时他只能是谦和地笑了。
酒也喝点不少了,因为就两瓶酒,总不能让客人把酒瓶底倒出来喝掉吧,陪客人会不失时机向娘舅征询道:“她舅,这酒喝的也差不多了,要不换菜吧?”
“到你这了,你看着办吧!”客人如此一说,陪客人就知道可以开饭了,马上示意身边帮忙的闲人去通知厨房开始上饭。但是如果这娘舅是个不好惹的主,或他心里窝着什么气,事情就不好办了,他会把鼻子一横,眉毛一挑,眼睛一瞪说:“慌啥哩?咋,没酒啦?这是啥酒席啊?连酒都不让喝得劲?哼?”陪客人立即就得酝酿最真诚的笑意来,十二万真诚地说:“她舅,咋能没酒哩?您到这了,还能叫您没酒喝吗?再上两瓶,咱两好好练练,好好向您学习学习!”得!碰上这类的主其他的客人就得倒霉了,只能坐在那里干等了。什么时候娘舅喝好了,喝过瘾了,才会大赦般地说:“这,这,这时候也不,不,不早了,开,开,开饭吧。”话已说完人已哗倒在桌子底下了。

娘舅这一关一过,其他的客人都比较好应付,热菜很快就上来了,在农村都是流水席,上一碗吃一碗,撤一碗再上一碗。一共是十二碗,其中有扣肉、鱼块、羊肉、牛肉、鸡肉、蒸甜米饭等等,最后一碗是蛋花汤,在我们老家那里俗称‘滚蛋汤’。意思就是喝完这碗汤就该走了。其中上扣肉的时候还要上馍,意思好让客人用馒头夹着肉皮吃。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上馍的时候是按人头上的,一个桌上只能上7-8个,小孩只能算半个。要是那一家上馍连小孩都能算一个的话,那就说明这酒席办的应该是很不错的了。

在吃饭的时候,还有一个风俗习惯:敬菜。这一般是客人给陪客的人敬的,意思陪客人的在桌上陪客很辛苦,只顾招呼客人,自己也没有吃好。敬一份菜,算是对其进行补偿。也有的客人与陪客人是故交,或是其他远方亲戚,借这个机会,给陪客人家里敬一份荤菜,让待在家的孩子老婆也解解谗。不要小看这敬菜,里面还是有学问的。敬菜的规矩是提前定好的,这主人家提前在置办酒席的时候已经考虑好了,如果准备充分,就可以对管事的人说:“客人可以敬菜。咱准备着呢!”这客人就可以敬了,如果主人家比较抠门,就会有人很委婉地给客人暗示到:“今个准备的不足,意思到了就行了,菜,就不要敬了。”客人也就很知趣地做罢了。即使在敬菜里还有一个细节,如果主人家经济条件不是一般地好,不但让敬菜,还会放言:“菜,随便敬,咱准备得多。客人敬的菜放到一边,咱这里再上一盘!”得!这多大气,说这话的主人家这酒席办得气派!一般的敬菜是这样的,例如上来一碗扣肉,坐在首席的客人持筷示意大家不要动,随后说:“诸位!今个这位**仁兄,陪诸位很是辛苦!这碗扣肉咱就不动筷了,敬他算了!”说着筷子一扬,这菜就有人端着放到一边了,至于他征询性的口气只是走走过场,在这酒席他一个人说了算。被敬的菜,放到一边后被贴上红纸,上写:**敬**。很快就会被端盘子的年轻人端走了。如果主人家没有准备多,那客人只能坐在那里等下一碗。如果有,很快就会端上同样的一碗。此时客人才可下手挥筷谈笑间肉尽骨灭!
在送敬菜的时候要放上两个馒头,如果家里有老年人,有的还放一瓶白酒,意示敬重!

酒席吃完了,客走人散,只剩下主人家里的人在收拾桌椅板凳,洗刷盘碟碗羹,往往要忙上两天方可结束。
嫁姑娘的也要待客,是姑娘出嫁前的一天,在娘家待的,场面一般不大,因为毕竟要把姑娘送走了,感觉心里老吃亏似的,所以不怎么喜庆。酒席一般也不怎么样。于是就出现了“八八席”,档次最低的一种宴席。先上八个凉菜(包括干果)是喝酒菜,然后再上八个热菜,就是吃饭了。有的“坐桌”的客人甚至吃不饱,发闹骚说:“勺子起个猛子,也舀不到一个菜梗子。”意思汤太稀了。

还有一种待客的原因就是家里有了小孩,俗称“吃面条”或“做满月酒”。这酒席的档次一般也不太高,中档水平,客人基本上能吃饱。

最后一种待客就是办丧事了,按理说家里办丧事是没有理由坐在那里大吃大喝的。但是有的人还是要办的,也许这是做儿女的最父母去世一种比较张扬的怀念方式吧。如操办的光彩,事后一些老人会聊起:“那人家**真叫孝顺啊!他娘下葬,待客整整二十六桌啊,上的全是囫囵鸡子囫囵鱼,那排场啊!啧!”

一般的人家办丧事是不待客的,埋过老人,家里人切点肉,剁棵白菜,窝几把粉条,弄几块豆腐,做一锅大锅菜,一人一个馒头,盛碗菜,找个背风的地方一蹲就吃起来,这就是一顿饭。说实话,看着那些孝子孝孙哭得死去活来,没有几个人有心思去细细品味菜肴的滋味。

如今在老家还有待客的风俗,但是档次提高的太多了,八八席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许多酒席开始用反季节蔬菜,例如冬天的黄瓜、西红柿、豆角等等。一些海鲜类,例如虾、鱿鱼也开始登桌亮像。比较稀少的干果,例如开心果、腰果等也悄然出现在一些酒席上。

我也参加过几次现代的酒席,也就是回老家的时候也去坐过几次桌,但却没有童年的那般感受。儿时对坐桌的渴望已经烟消云散,留给自己的只有那无尽的怀念!具体是怀念什么,一时我也说不清楚、、、、 


 


 

上一篇:故乡的榆树     下一篇:如烟往事系列 宋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