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旧事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每天走在宽阔的街道上,眼前的景致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说它们熟悉,是因为这块土地是养育我的地方,从呱呱坠地时到现在,我从未离开过它的怀抱。我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能感到它血脉的流向和心跳。虽然眼前已不是我记忆里的那些街道,但这里的风没有变,四季的风从街道的一方吹向另一方,依然是温馨的、暖暖的、凉凉的、冷冷的,我能感受到它们包含着的爱意。群山环抱着这座小城,无论你沿哪条街走到尽头,你都能走进大山的怀里。山还是原来的山,田野清新的空气,仍然使人神清气爽。说它们陌生,是因为脚下的街道,不在是记忆中的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泥泞的小街道,曾经低矮破旧的木板房和土墙房,已经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取代。满街让人目不暇接的门面,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个劲地往瞳孔里钻,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说真的,改革后故乡年年在变化,这些年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地在发展。宽敞明亮的居所,沿街的绿荫花圃,夜晚闪烁的霓虹灯,给人以清新惬意、幸福美好的感受。
     我是一个不十分念旧的人,或许是记忆中故乡承载了儿时太多的情感和不舍,脑子里对故乡的旧貌有着深深的怀念,那时的快乐梦想至今仍然铭记在心里。
故乡的旧貌在我的记忆里没有留下亮丽的色彩、却用她的平凡编织出一个个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藏在青色的瓦片下,雕刻在斑驳的墙壁上,散播在田野,温馨让人难忘。而最让我难忘的是街上的小书摊和新华书店。小书摊设在街道边破旧、窄小的木板房里。用白纸和报纸裱糊过的板壁,就像一件弄脏了的破衣裳,黑白相间,裸露出褐色的木板。黑色的皮筋横拉成直线固定在木板墙上,把一本本连环画书(也叫小画书和小人书)夹在皮筋下面,长长的有六七排,让人看了眼馋。屋子里放几张高矮长短不一的小板凳,供来这里看书的孩子们坐。人多的时候板凳不够也没有人在乎,在地上垫一张纸坐在上面,有的或站着或蹲着。看管小书摊的是一位瘦小的大妈,她静静地坐在一旁,眼睛注视着孩子们。这里的收费非常便宜,一分钱看一本小画书,五分钱可以看一部小说,一毛钱可以带回家看。常来这里的多是少年儿童,也有少数成人来这里翻看和借阅的。从我记事时起,不管兜里有没有钱,我都要来这里玩玩。没钱的时候站在别人的旁边看,有钱的时候就向大妈租来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传奇的故事如吸铁石般吸引着我,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许多知识。小书摊在我的心目中,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小书摊上的书已不能满足我的要求,于是新华书店就成为我寻求获得更多知识的地方。新华书店坐落在县城最热闹的十字街头,十字街由几条街道在这里交汇形成为一个不大的广场,只要你站在广场的任何一个地方,你都能看到新华书店那名人题写的“新华书店”招牌大字。这些字差不多有一米高,是用水泥雕在水泥磨砂的白色墙壁上,然后涂上红油漆,格外醒目。新华书店是混砖结构的两层楼房,房顶盖的是小青瓦,占地面积大概有二百平米,楼上是办公室,楼下是书店。书店面向广场和临街的一面,各有两个大橱窗,站在街上和广场上,透过高大的窗玻璃,能清晰地看到里面排列的书籍和图画。新华书店的外貌在今天看来可说是貌不惊人,但在六七十年代,它是我们小县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走进书店,呈现在面前的是一排排玻璃柜,玻璃柜里摆放着各种书籍,内容十分丰富。那时人们的生活十分拮据,但对知识的渴望却不像今天的人这样淡漠,每天来书店买书的玩耍的人络绎不绝,逢上赶集的日子店里更加地热闹。因为囊中羞涩,我很多时候属于来书店看热闹的人之一,有事无事来这里将这里的书籍过过目解解馋,看看有没有增添新书。当时一本二百多页的书只卖几毛钱,但差不多要花去我半个月的早餐钱。为了积攒下买书钱,我和一些小朋友到附近工厂的家属区捡鸡毛卖,用卖鸡毛的钱买我喜欢的书。慢慢地我拥有了为数不多的书籍,我又将这些书籍与别人交换着看,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我心中的小书店在十年动乱中悄无声息地关闭了,新华书店却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变故。十年动乱中新华书店的大部分书被定性为封资修的东西被烧毁,政治书籍占据了玻璃柜,书店被人们冷落了,逛书店的人越来越少。改革开发后新华书店的面貌发生了改变,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文化饥荒后,对知识的渴望十分迫切,来新华书店买书的人多了起来。这时的我经济比较宽裕些,常来书店将一些外国名著和名人传记以及我中意的其它书籍买回家。但新华书店的好景不长,人们随后忙着致富又将它淡忘了。随着县城的两次改造扩建,新华书店被金钱所迫,由原来的闹市区迁到边街。由于门庭冷落生意清淡,新华书店的职工也难耐寂寞,索性将门面租给一家新成立的私人银行,搬到开发商赔付的一间不足五十平米的小门面。名人的大字招牌换成一小块匾额很不招人眼,店里已经很久没有增添新书了。与周围热闹的饮食商店相比,新华书店的冷清显得很不协调,就像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孤独地呆在一旁。我曾经为书店现在的处境担忧,不过店里有朋友告诉我,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每年发行学生教材,如果不是这样,新华书店早十年就倒闭了。不管现在新华书店如何艰难,它没有在我的眼前消失,这是我心里稍感慰藉的。
人们常说有收获就有失落,如果说现在富裕的生活和故乡的新貌是家乡人的收获的话,人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往日的岁月,还失去了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崇尚文化的传统美德,以及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的渐渐远离的文明。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岁月磨逝了我的青春,却磨不去我儿时的快乐。那些美好快乐的记忆不会淹没在时光里,埋在繁华闹市的尘土下。
现在每当外出散步,我很少走新华书店所在的那条小街,原因一是不忍看见它冷清的场面,这与我记忆中热闹的场景反差太大,难免为它落到今天这一步心生酸楚;二是现在书店里纯文学的书籍太少,为了迎合一些读者的爱好,书店里也进了不少有关明星们的传记和世面上流行的言情小说,我不是追星族,言情小说于我的爱好和年龄不相称。三是现在看书的多是在校学生,年轻的年老的闲时看看电视,泡茶馆砌长城,或是出去旅游,很少有闲情逸致静下来看书的。如果我经常去书店,又怕被别人看着另类。虽然现在很少走进新华书店,但我心里仍为它默默祝福希望它的黄金时代不会像我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复返,我由衷地希望它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它的将来一定会像永不凋谢的花朵,芳香四溢,吸引来更多的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