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还是不能幸免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祖父是活得像书生,死的像勇士。父亲是,战战兢兢地活着,却死得十分狼狈。可我觉得不能轻率地说谁正确谁错误。相对于为了讨论新写实小说的某位代表作家的某部代表作品的高尚思想而一味批评某位人物的做法和说法,我更愿意用一种比较宽容的眼光来看待各人的选择。
生活在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战争时代的祖父,却十分喜欢待在自己的“澹静居”里,看书写诗,思考一些文人最爱思考的事情。祖父热爱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着的这片故土,心心念念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情事物。祖父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却到了一个小县城做教师,祖母不解他“大材小用”般的做法,劝他去更高的岗位发展。令我感动的是,祖父说,没有中学生哪来的大学生,只有中学生有才了,中国才能富强起来。
如果不是那场可恶的日本侵略,那么这本该是个向往安定的人最喜欢的人生:有自己喜欢的崇尚着的工作,有妻子有二子,有自己建造的房子,可以看书写诗,在那片自己世代生长的热土之上,直至鹤颜白发,直至安静离去。
可是,总有这么一个词。
那天侵略者来到他的小村庄时,他大概是知道凶多吉少的,所以他才会把小儿子匆匆送走。但是或许是年老体弱,或许是时间紧迫,总之他没有离开这片土地。这么说或许十分错误,因为书中明明说的是,祖父一向认为将土地留给敌人是一种懦夫的行为,而在这片土地上和敌人殊死搏斗才是勇士的做法。
总之敌人来了,和出逃的村人迎面相逢。有人害怕,对着死亡的本能害怕,有人下跪,有人求饶。但是祖父站得笔直,虽然身材矮小,但是笔直得仿佛永远不会倒下的大树。敌人看着他,他扬手一指,说出一句话。他说,日本侵略中国是不正义的战争。敌人都笑了,作者也说自己笑了,但我却笑不出来,不能理解他们所说的愚昧和无知在哪里体现。当遇到比自己强上很多倍的敌人,你明知道自己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你却还有些自尊,这个时候还能做些什么呢?除了控告敌人的暴行和发泄自己的愤怒,还能上前去夺了他们的枪支不成?而身为一位文人,在这种时刻不曾倒下便已是一位勇士,更何况说出这么底气十足的控告来。
最后他因痛骂敌人不止而受尽虐待,最终虐杀致死,敌人的手段残暴至极。
整本书都很平淡,本不该让我这种连看虐身虐心的小说和电视剧都不会哭的人产生哭意。但事实上,我看到描写祖父的死状那段文字时,掉了眼泪。我发现自己对于战争时产生的苦楚,一向无从抵抗,总能感受到犹如困兽般无可奈何又愤怒不止的暴戾。
父亲生活在文革时期,终日不知因何事被揪着写检查和思想汇报,最终被写的整个人都失去了年轻时的锐意进取和奋发向上,只求生活平静,没有检查可写。书中说他,将自己慢慢地缩起来,越缩越小,好像这样那些可怕的事情就不会像箭一样射到他的身上来。
父亲的死,实在是狼狈的。
他去看了一场战争片主题的电影,看到影片里的杀人和被杀,残忍和悲惨,仿佛看到了想象中的、回忆里的、旧时光下的祖父,也是那样残忍的死状,父亲深深地被打击到了。离开电影院回家的路上,发生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现在于他来说,没有生气的世界。
父亲本是一个先进奋发的人,通过积极争取婚姻自主,赢得了母亲的爱情;喜欢摄影,出了一部摄影集,一边是照片一边是文字,再好不过的一部书;崇拜罗斯福,喜欢美国人的豁达爽朗的性格;他本来是个勤奋苦学的人,也是个真正的大学问人。但是母亲用了一个词“学大于用”来悲剧地总结了父亲的学问。父亲一生的好学问都随着他的去世而失去了传承,不可谓不可惜啊。
但是那个年代,就连老舍都忍不住厌弃它继而离开它,足可见带给人的损害和磨灭。父亲选择谨小慎微地活着,其实在一般人看来无可厚非。谁都有选择怎么活下去的权利和义务。书中说,难以保证祖父到了父亲的境地,会不会和父亲一样选择战战兢兢地活下去。说不定吧,谁知道呢,毕竟当你面对国仇和家恨时,是有可能会有种被逼到绝地然后反击的冲动的。但是当你逐渐被自己国家迫害时,内心也许逐渐会感到无奈和寒心,却也慢慢丧失了反抗的冲动。
本来可以就这么浑浑噩噩活下去的。但是,谁让他去看了一场电影呢。又恰好看到了一位老人,而父亲又把这位老人当作了自己的老父亲。看着老人倒下时,就像亲眼看到了父亲从自己眼前倒下的样子,充满悲壮和伟大,深刻地冲进了自己麻木的心。
于是父亲,或许想起了祖父死得如勇士一般,再回想自己这么多年的日子,突然觉得十分可耻。于是心神不宁,于是发生了意外。这也是无可预知的一场灾难,在自己都已经准备放弃自己时,突然看到了一位高大的榜样,这样的冲击,更加令自己难以自容。况且,这位榜样,还是给了自己生命的老父亲。
父亲心里一直存着祖父的勇敢,所以这么难以原谅自己。父亲即便无来由地逃脱了批斗,却逃不掉自己心里的猛兽,日日夜夜提醒着自己反省。终是不能幸免。
我看很多书评,关于父亲的写检查生活,说是人性的退化。我总觉得这些人真是十分尖锐而刻薄。为何不用一种比较宽容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父亲的做法呢?当遇到一个时代都是这样强势而亢奋的错着时,一个人的力量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是完全可以忽略。那么这个时候,对于个体来说,还是一个被盯上了的个体,一个不能装傻的个体,只有两种做法:离开或者顺服。
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是是时代的悲哀,不是父亲主动选择的悲哀啊。难道在那种时刻只能选择死才能获得那些人口中所谓的一句忠勇么,或者说自尊?当身周的逼迫还远没有让人走投无路时,我是看不上自杀这种行为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做法,无论动机如何高尚。
虽然我不是主人公,但是那样的生活随着作者的笔触絮叨而来时,我依然能够体会到深重的压迫感,更何况是父亲本人。他能在那样的日子里熬了这么久,我已经很欣赏他的勇气。如祖父般光辉灿烂的死去是一种伟大,如父亲般未曾放弃生命却是一种坚韧。
有句话说,只有活着,才有以后。我深以为然。可惜父亲过得去这样的日子磨砺,却逃不掉本性里对于勇敢的向往,最终还是不想再留在这里,去往了祖父在的世界。于是那也可以说成是那些人口中的最后清醒了吧。但如果我是作者,我将被气疯过去,谁愿意自己父亲的死亡被说成众人口里如释重负般的解气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