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农历三月初三前后的几天,正是阳光明媚气候温和的节候,也是农村庙会比较集中的时候。今天礼拜天,休息,恰逢附近庙会。于是,聚伙,直奔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早期的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现在庙会上又增加娱乐性的活动,于是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内容。庙会发展到今天,其原意已有所淡化化,目前到是成了走亲访友联络感情,休闲娱玩的一种载体了。

记忆中最深的庙会当是老家农历七月十五的庙会了。对它印象之所以深,大约是因了天气的原由吧,因为每年的那个庙会总是有那么一两天或更多几天会有雨,这让我总是从心里盼着雨停可以好好满足一下儿时嗜玩成性的心理,久而久之便在心底深烙成印了。

庙会是一定会有戏班来唱大戏的,多半是河南的豫剧。小时候对戏并不是太感兴趣的,到是戏台下那些卖吃食和些小玩意的,常常牵了我的心思。于是便会缠了大人要得五分一角的来填补一下现在看来无所谓当时却异常美丽的小小心愿。现在,那里有了庙会,心还会让这庙会的石子波起景象的涟漪。白脸的奸臣,红脸的忠良,人山人海的热闹。

记忆中的戏台是在很宽的土台子上,打了桩,再用碗口粗的竹子或木杆搭成前台和后台,后用很大的几块帆布罩好。唱戏的时候,我们并不在台下认真看戏的,到是会偷偷溜达到后台看戏角们那好看的脸。当时记得自己怯怯的在一个角落里,盯着一个旦角的脸,觉得她好看得不得了,当她回头看着我笑时,我却红了脸低下头去。戏剧中的脸谱艺术抽象,当我问起大人说那脸怎么红的红白的白啊,他们就告诉我说红的是忠良,白的是奸人。以至于我后来走在街上都会盯起人的脸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最终还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当时并不知道现实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红脸也好,白脸也罢,那只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过到是有好多家长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让唱戏的师傅给孩子打了戏脸(地方上把画脸称为打脸),类似于关公或是包公一类的正面人物的脸谱。多年后,再回到老家若赶上过庙会,那戏台已弃之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处宽宏的礼堂了。毕竞,家乡富了。

现在的节日多了起来,庙会好多人已是无法领略到了,传统在慢慢的淡化隐退。对于传统,该继承还是要继承,该发扬的还是要发扬,毕竟那之中有我们的血脉气息。

上一篇:忽略     下一篇:某年某月的某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