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社会转型期的阵痛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个符号的兴起


有这么一群人,身上具备诸如此类标签:“身份卑微”、“工作苦累”、“收入微薄”、“低教育”、“搬砖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温良恭谦让”相对应,屌丝们把自己定义为“穷矮挫苦撸”。他们渴望在这个粉饰的世界表现自我获得认同,但是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评判下,只能被贴上不入流而被抛弃在角落。他们渴望爱情,爱女神,爱幻想,将爱情看得纯洁无暇。他们有心仪的女孩,却因为自身否定不敢去行动。他们有自尊却意志不坚定,有理想却没有斗志。他们倾向地认为理想的无法实现是由于不公平,将失去的粗暴地归咎于社会黑暗,更不珍惜手中握有的。青春是他们最大的资本,但是将其挥霍在漫无目的上。他们放大自己的焦虑,放大社会黑暗,很少去承认自我缺陷。他们是城市的繁华下游走的灵魂,在纸醉金迷下分得一点微薄的面包,没有多少过去,更没有多少未来。他们是一群矛盾的个体,是高富帅的陪衬,女神的备胎。


屌丝一词起源于百度雷霆三巨头吧对李毅的球迷无用心的恶搞称谓。但百度李毅吧吧友本着自嘲的精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将这个词发扬光大。广大网友能迅速接纳这个看起来粗鄙不堪的称谓,说明这个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侧面也说明在每个人心中都有屌丝的一面。在此之后,“屌丝”火遍大江南北,引发社会的普遍讨论。越来越的人开始自称“屌丝”,将这个网络亚文化标签推向高潮。


“屌丝”的相关理念


最早表现愤世嫉俗、不知廉耻、放浪形骸这个特征的是古希腊的犬儒学派。早期的犬儒学派,还具有比较理性的思辨方式,追求真善美而揭发伪善。之后这种精神面貌在社会现实的冲击下被涂鸦得面目全非。犬儒学派开始不相信真善美,消极避世。他们集矛盾于一身,既去嘲讽得势者,又看不起自身。


最著名的犬儒学者是住在木桶里的第欧根尼。他希望自己像狗一样生活下去,拒绝所有主流价值观的洗礼,把自己困居在角落,被想象的安全感包围。极品高富帅亚历山大曾经问他需要什么赏赐,他很不给面子,要这位不可一世的征服者别挡着木桶的阳光。第欧根尼向下追求,自我蜷缩,就像哈里斯所言:“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


鲁迅先生曾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这个形象。有学者概括阿Q精神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说白些,在失败和屈辱面前,阿Q运用“精神胜利法”妄图达到一种精神安慰和精神麻痹。阿Q被打,逻辑就是“儿子打老子”,只会运用可笑可悲的意淫达到高潮来舔伤口。阿Q是那个时代无数小人物的痛苦缩影。


“屌丝”形成的原因


 个人


屌丝这个群体的形成,和自身的关系,被屌丝们在愤世嫉俗中忽略了。底层出身、收入微薄、低学历、资质挫,想当小白脸没貌,连怀才不遇都是妄想,因为没才,而这种人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即便有机会出现在这些人面前,他们也没有能力驾驭。这些人没机会上史书,唯一能重现的机会就是二流影视剧里的店小二、宋兵乙、龙套丁。这种人在逻辑上就不应该占据社会的高层次,除非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即便想当社会的蛀虫,朝堂的奸宦,也需要摸爬滚打,头破血流。在丛林法则下,屌丝们通向成功的路,只能靠周星驰的后现代电影才能实现,这何曾不是一种悲哀


屌丝们大多曾经都是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在现实重峦叠嶂的压迫下,很多转为极端的无理想主义份子。性格的缺陷,抗打击能力较弱,使得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在主流成功学被热捧时,他们开始对这个带着功利主义的产物变得极度不信任和排斥,发展出一套自己的哲学。他们用“认真你就输了”去掩盖面具下的波澜和湿润,这看起来是戏谑,却又真实。他们借助网络这个平台,结合自身属性,给自己写上标签,去站队去抱团去找认同感。浩浩荡荡具有屌丝属性的人,当被唤起隐隐作痛的人生坎坷记忆,屌丝称谓给他们划一个圈,集合广泛的群众基础,用自嘲自我戏谑自我分解作为壁垒,去抵挡高富帅没有硝烟的资源掠夺。


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没有什么可输,反而是最强大的防御。又好像是,不需要你来侮辱我,我自己侮辱自己,这也是最后的权利,最后的领地。高富帅先天肥沃的土地不需如何努力便可以收获,而屌丝们在戈壁般的领土上,迷茫而绝望,只认为在这片不毛之地开出花朵是幻想,便在自己贫瘠的领地上麻痹自我手舞足蹈。


社会


任何一个标签化符号化的群体都是时代的产物,屌丝的兴起亦然。中国的应试教育缺陷,只看重学历不重能力,所有精力投入到应试,而素质得不到提升。学生在高考完后被抽光了理想和浑身气力,面对各种专业不知所从,即便有喜欢的,也被家长们选择了热门专业。学校着重点改变,不再追求学生素质建设,反而去抓经济效应,各种没条件开课的高校,跟风开设热门专业课。毕业生们自视甚高,却缺乏实践能力,导致其无所适从、浑浑噩噩、严重滞销。


在另一个方面,社会不公导致机会缺乏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当初崔健唱出《一无所有》时,大家一无所有,但是大家拥有一切。在那个时代,社会拥有很多真空,拥有无限的契机。然后现在,既得利益群体的强势使得通向中上层社会的路径被逐渐关闭。我们一无所有,我们真的一无所有。50%的财富控制在20%的人手中,贫富差距拉大,生存压力急剧增加,生存空间昂贵,奋斗变得苍白无力。


物质的急速发展,消费主义的横行,没房没车不配结婚的理念,以及丈母娘的考究目光构成屌丝们追逐幸福道路上巨大障碍。


社会转型的阵痛


每一个社会转型期,都会出现某一些特殊群体。二战过后的美国,由于战争冲击、社会不公、种族歧视、对外侵略,出现过“垮掉的一代”。由于战争的创伤,使得一帮年轻人失去对人性的基本理解。他们笃行自由主义理念,不修边幅、自由放荡、落拓不羁。他们是潦倒的作家、酒徒、骗子、学生,喜欢穿奇装异服,反对垄断资本主义,蔑视法律秩序。为了寻求自由,他们放纵、吸毒、堕落,借此向主流价值挑战。


他们觉得自己贫穷,便是拥有一切。


日本作家三浦展写得一本畅销书《下流社会》也反映了日本“现在的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这些人可能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加班却成为家常便饭,失去生活热情。现在生产力的大发展已经基本脱离温饱困境,但是面对婚姻、家庭、职业的压力,很多人选择逃避,心甘情愿向下步入“下流社会”。在社会化大生产下,温饱困境早已脱离,但是精神上奋斗的热情却锐减,甘于平庸。


各种各样的群体涌现,比如宅男、甩干女、便装女、飞特族。他们对人生毫无规划,失去原动力,也是丢掉上一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生人”的理念。其本质是物质发展速度超过精神,便会面临这样一个困境。


而如今的屌丝群体,便是相同原理的产物。


“泛屌丝”的泛滥


严格意义来说,完全符合屌丝特征的人,就像“祥林嫂”一样,是集万千惨案于一身的人。真正广大的屌丝群体和越来越多自称屌丝的人,我觉得可以称作“泛屌丝”。意思是只要符合屌丝特征的半数以上,拥有屌丝的一面或者几面。


屌丝这种亚文化的兴盛,以及低俗趣味的流传,算是在荆棘丛生的社会里开出一朵喇叭花,孤芳自赏。越来越多的人不介意自称屌丝,更有很多专业意义上的“高富帅”佯称自己为“屌丝”。这充分说明,人们已经不介意这个看似粗俗的称谓,这也能给自身的堕落找一个好的借口。从侧面反映的,是人们对往脸上贴金的不屑,对虚伪的蔑视。但最主要的,是一种对自身的麻醉。“哥都是屌丝了,这样很正常?”这是我们这一代普通青年面对现实的疲惫,高富帅们不懂。


屌丝的出路


屌丝的称呼,戳到很多人心中的软肋,只要对应上屌丝的惨,便会有认同感、归属感、融入感。社会的板结化导致了屌丝产生的温床,是时代的造物。但是屌丝们要么逃避现实,在愤慨和意淫中挥霍青春,要么直面惨淡的人生。我觉得中产阶级是屌丝们可以去奋斗的目标。也许中产阶级是一个伪命题,在中国不存在阶级,所以可以称作中等收入阶层。屌丝们必须调整心态,破罐子破摔,一条路走到黑。中等收入阶层的大量出现是中国未来缓解矛盾,解决先富后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解决方法。


“屌丝”自身条件有限,不奋斗便只有被扫进角垢,连给别人跪舔都没有机会。自称“屌丝”不是一件坏事,用自嘲明确自己的处境,算是一种清醒。既然不能成为高富帅,索性就放低点清高和理想,向中产阶级进军。最好不要自称屌丝还洋洋自得,用反理性行为浪费青春,成为下一代屌丝的父亲,恶性循环。也许你还在愤世嫉俗时,很多同类屌丝在悄悄地进行一场自我改变计划,像“丑挫穷”这些也都是可以慢慢调理,虽然时间漫长。几十年后,曾经都是屌丝的人,有些早已焕然一新,只留下你在原地守卫着虚幻的空城。


如果屌丝想避世,逃避现实,也是一种向下的勇气。既然已经投错胎,费洛蒙无处释放,连同情都无处博取,那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在共产主义前的每个时代,总有一大群垫背的,也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


就像狄更斯小说双城记的开头写道:“这是个最

上一篇:我最爱的一本书     下一篇:当爱已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