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幼小岁月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爱在细碎琐屑中

 

 

题记:人之初始,生命弱小而纯净,有着更多的自然性和神性。那时,还未经历过任何生活无奈、怅惘和艰辛。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来自天性,来自本能,表现出未被命运窜改前的生命本质。如今,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在外地谋生。每当念及她的时候,一些远去的细碎琐事,点点滴滴,在耳在目,恍然如昨,便陆续写下一些零散的文字,借以寄托对她遥远的思念,并以此为她祈福。

 

○两岁多时,妈妈教她识别各种颜色。一天,睡午觉前,妈妈说,记住啊,窗帘是绿颜色的。说完,我们就午睡了。

她怕忘了,就不停地说:“绿颜色的……绿颜色的……绿颜色的……”

过了不知多久,她轻轻地叫妈妈,说:“妈妈,窗外有只小鸟一叫,我一不小心,就把窗帘是啥颜色给忘了。”

惹得妻子笑出了眼泪

 

○一次,她上火了,流鼻血。就说:“妈妈,看来我以后要少吃点辣椒了。辣椒是红的,吃多了就会流鼻血吧?”

妈妈点点头,说,就是啊,以后少吃点辣椒就不流鼻血了。

 

○快三岁时,她对麻辣食物越来越有兴趣。一天,吃麻辣鸡,吃罢,她对妈妈说:“妈妈,我的嘴唇上好像有纱巾在轻轻滑过。”妻子笑着说,是啊,我们大人只知道说是麻稣稣的,却说不出具体的感觉。她一抱抱住孩子,说:“你咋想得这样好啊!”

 

○有一次,我拉着她的小手在路上散步。她给我说:“爸爸,我们不在佛坪住了,搬到我外婆家的汉中住算了。佛坪一天到黑都在刮凉风风,汉中没有这么大的风呀!”

孩子小时身体不太好,总爱得扁桃体炎,她对凉风特别敏感。

 

○一次,我正在书房看书,她跑进来,一脸严肃的表情,说:“爸爸,过些年以后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是不是就没有小朋友了?”

问得我不好回答她的话。

 

○当她知道太阳光太强,会把人晒黑。她就说:“爸爸,你的老家太阳是不是太大啊?你晒得黑;妈妈是在这里长大的,太阳小,没晒黑。”

 

○妈妈常用自行车带她去幼儿园。

有时,她坐在后座上睡着了,引得路人总给她妈妈说:“孩子瞌睡了。”

坐自行车上学的孩子有很多把脚夹了,女儿从来没有夹过脚,手也总是紧紧地把着车座。

 

○为了她坐在自行车上不打盹,我就说:“宝贝,我们说点什么吧!”

过了一会儿,我和女儿就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爸爸!”

   “干哈?”

   “不干啥。”

   “哪你叫我!”

   “我爱你呀!”

    以后在去幼儿园的路上,这段话被我们颠三倒四地说了不知多少次。

 

○孩子和她妈妈到阿姨家玩。阿姨家的小女孩才一岁多,她在给小女孩喂虾条吃。她看袋子里不多了,就对小女孩说:“这虾条最难吃了,咱们不吃了,姐姐去把它撂了。”离开小女孩,她正准备一个人吃,可又一想,这样做不好,就又去和小女孩一起吃。

小女孩的妈妈看在眼里,会心地笑了。

 

○上幼儿园小班时。那是个星期一,匆匆地给她穿了衣服就用自车送她上路了。到了幼儿园门口,她哭着对我说:“这裤子太短了,太难看了!”我说,不要紧啊,谁让你长这么快的!

她哼哼唧唧就是不进幼儿园的大门,等我去抱她时,就在自行车周围哭着绕圈子。

拗不过,我只好用自行车又带她回家另换了一条裤子。

小女孩的臭美,到底该追溯到怎样小的年龄,简直不太好说。

 

○有些小孩从学校院墙的小洞里往出溜,很好玩。她怕我们怪她,就拿着一个硬纸板,偷偷地一个人去衬着往出溜。不巧被妈妈看见了。

 

○孩子爱自在,可妈妈太关心她,每天晚上一遍遍地给她窝被子。她觉得急人,老把被子蹬开,常常满头大汗,就着凉了。

后来,我们就把被子松松地盖在她身上,她自在了,不蹬被子,也不多感冒了。

 

○孩子上幼儿园中班了。一天,到妈妈的单位去玩,门口有个卖粉条的,她偷偷摸摸地捡回来几截粉条让妈妈在炭火里给她烧着吃。卖粉条的到屋里来烤火,看见了,就一本正经地开玩笑说,好啊,你偷我的粉条嘛,我要把你送到派出所!孩子想了想说:“不是不是,我是拿了几根,烧吃一下,看好不好。如果好的话,我就让我妈妈去买你的粉丝。你是个小气鬼!”反而说得那个卖粉条的不知咋回答了。

 

○妈妈单位门外有个塑料盆的老头,孩子不知怎么和他在那搭腔说话了,她问那老头:“你姓啥?”老人说姓杨。由于妈妈刚给她教过一首儿歌——“小山羊,胡了长,脖子上挂个小铃当……”她就又问:“老爷爷,你是不是姓小山羊的羊啊?”逗得老人笑了好久。

这是别人听到后,说给孩子的妈妈的。

 

○孩子六岁左右时,画画的欲望很强烈。一天,我回家,看见她正站在床上往床里面的墙上画铅笔画,有花有草有房有河有人,也各种各样的动物。孩子既然已经画了,我就没说什么。后来,她时不时地又画了一些,有几幅很好看。

时隔不久,著名作家叶广芩来我家做客,无意中看见了那些画,就大加赞赏:说孩子画得生动传神,心态舒展自由;说我思想开放,善于给孩子留下一片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这一件事,她后来写入了她的纪实小说《琢玉记》中。

 

 

上一篇:唯独你是不可取替     下一篇:母亲,我们情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