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成尘 锦绣成灰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柳的可敬之处在于,她并不只耽于自己的儿女情长,她懂得爱国。南明行将就木,她与丈夫约好同死殉国,那是一个凉意袭人的夜晚,船儿摇进了西湖水域。她与夫君在船上对饮,神情自若,她已经想的通彻,国亡家便破,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以死抵抗,随着大明沉入深水,不复呼吸这世间浊气。她起身,纤瘦的身体越过桌子,吻上了夫君的额头,她在给他鼓励,要求他痛下决心,抛却红尘名利,与自己一同赴死。而钱谦益却试了试水,说,水太凉,老夫体弱,不堪寒凉,不如下次再来。此刻,我可以想象她的表情和心情,但那只是一瞬,她纵身一跃,从船头跳入了西湖。她并没有死,钱救回了她。其实她不会如此轻易死去,这一跳,更多的是给钱一个刺激吧,告诉他,作为一个妇人况且有如此勇气大意,而你作为一个丈夫,却贪生怕死。柳如是不骂不讽,却给了钱一个沉重的打击。

随后,钱的行为越来越过分,他剃发降清,做了清朝的官员。从当初的东林党要员摇身一变成为满人的御用文人,这可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去了京城,她留在了杭州。他们还是夫妻关系,柳虽然反对夫君的行为,但却没有打算与他断绝。她能够体会到,钱除了自己,还有更多的事情想去做。既然成为不了他的支持者,那么也不必妨碍他。

她久居杭州,独自消遣时光。时时写信问候钱谦益,信里写的是自己对他的殷殷思念,淡淡怀恋。钱并非草木,在京城并不得志且遭排挤,加上对柳的不舍之意,没多久,他辞官回乡,与柳相守着过了十余年,他们有一个女儿,生活倒也美满和谐。钱在80多岁上去世,彼时,柳五十多岁,家族财产纷争在丧夫之痛还未回转时袭来,她处理好这些令人憎恨的俗务,静静回到房中,理好衣冠,投缳自尽。

家族并不承认她的身份,与钱谦益合葬的是早年去世的钱夫人,而她只得屈就在五十多米外的孤坟里,独自遥望夫君。

至此,关于柳的身世叙述完毕。这其中的真实性已难再考,百年的岁月足够洗刷掉许多痕迹,那些流言蜚语不复流传,沉淀下来的是秦淮八艳的故事,是这个柳姓女子的诗篇著作。

就如主题曲锦灰所唱,你的身影此去成灰,一阕香艳的词 沉入故纸堆,回望浮生若梦 含笑如归。

后记:写这篇文字,起因是谭维维为柳如是唱的锦灰,非常有味道的主题曲,节奏和层层递进的感情色彩类似早先的暗香。柳如是的造型和演员非常吸引我,故事就不必说了。我要说的是,古装剧的审美必须被规范,这个规范就应该以历史为主。遵循历史的造型也许不是第一眼让你喜欢的,但她自有自己的独特韵味,符合古人的审美。看古装剧的人必定心存对古典文化的期许,所以不应该被误导,古装造型应该不只是取悦现代人的目光,要从根本上规范自己,沿袭真正的古风。

立秋这个字眼在我看来挺伤感的,就好像你正在看一场热闹的戏,忽然有人说戏快结束了,做好准备,最精彩的部分即将过去,凉意将慢慢的上台,而暑气会渐渐的退散,这个夏天最惊师动众的事情有两件,动车事故和梅超风。前者让我见识了网络谣言是何等的可怖,而后者则再次验证了宁波是个福地,台风退避三舍的民间谚语。

八月六日本来是要奔到杭州去参加茅威涛的戏迷演唱会,因为台风而放弃,这不能算是忍痛吧,只能算是一次小小遗憾,于我也并无损失,80块钱的一张票子,还不如来回车费和住宿的钱。幸好,八月底她会在宁波大剧院演陆游与唐婉和藏书之家,其中陆唐,是我心心念念的戏,原本以为她很少会再演,没想到竟是来宁波演,并在我开学离开之前。

怎么说呢,我对茅,并无多么深切的迷恋与热爱,在她的戏迷里,有许多迷得如痴如醉的人,也有许多学她学的惟妙惟肖的人。我并不想成为那样的。我要的是能成为她的知音,了解她,欣赏她,剖析她,能够明白她如何演戏,如何达意,如何用自己的型去塑人物的魂。她是越剧界的风骚人物,有人说她是传奇,有人说她是霸主,赞美非议交杂出一种并不容易亲近的口碑。而我也不喜欢被神化和被捧得高高在上不可亵渎的人,一样事物,好不好,坏不坏,并不在于大众的口碑,而是要你自己去看,用自己的审美来批判和选择。好在,她是我所喜爱的那类人,我认可戏迷对她的溢美之词,也接受戏迷对她的质疑不解。

我看戏,并不先看人。这与大多数人的习惯迥异。这种习惯也带到了影视方面,倘若一部剧无法构建起一种属于自己的美学体系,那么便不会吸引我。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万茜所演的柳如是的剧照。之前并不认识她,也没听说过她。在心里抱着一种执念,演古人并不容易,皮相上的貌美如花只能维持一种静态的表象虚浮美,一旦动起来,就会暴露你的体态和气质。今人多花瓶,扮相养眼的女子并不少,但美得耐看和自成风格的人少之又少,每每对着舞台上的戏中人就总是感叹她们的身段与作态,有时候我并不喜欢她们的装扮和化妆,但依旧痴迷她们的水袖,腰身,碎步,嗓音。她们其实大多都已经不是妙龄女子,却能用呖呖莺声,剪剪碎步以及款款身段来达到我所心怡的古代女子的状态,这其中的自持与端庄又有多少好处是说得的。

我喜欢上万茜的柳如是也因为剧照里那身非常讲究制式的明代女装,褙子,包头,发型,几乎就是按着明代古画上的仕女造型出来,几支发簪也点缀的恰到好处,不夺目,自敛容。万茜的柳如是感觉上眉目幽静,眼神素淡,乍一看,似乎少了点妩媚风流。随后看了电影的配乐片花,里面的她依旧清淡如菊,少有媚态。她有一些唱曲的镜头,没有功底的人是表现不出那种旖旎风流的,收了,过了都不对,但万茜给我的感觉很恰当,一手执扇柄,一手敛袖,手势自然轻柔,表情微笑大方。对了,柳如是虽是风尘女子,但更多的是要把握才女的本质,这种含而不露,端而不浪的气质实在难得。她们不是庸脂俗粉,不是靠浓妆艳抹和奇装异服来堆砌的女子,明代文人之所以追捧和欣赏她们,很多来自她们身上的品质与内涵,是与明代文人的审美形态相契合的,这种美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园林的造物和谐美,二是昆曲的高雅音容美,这两者在这些明末秦淮河上的女子身上结合的很好,融合的很好,而柳如是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柳如是最让我感兴趣的方面,是她与钱谦益的忘年恋。她应该是阅人无数的,来往秦淮,追逐美人的俊美儿郎不知多多少,她也曾与年轻有为的陈子龙有过一段感情,但最后却愿意褪尽铅华,甘心依附大她三十多岁的钱谦益。刚开始,两个人的关系是互相取悦给予的,钱喜欢她的善解人意,温柔端方,当然她的才情也满足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虚荣心态,而柳自然是爱他的成熟稳重,德高望重,钱让自己有安全感,平等感,以及小女人的幸福感。这些,岂是那些只知道风花雪月,恣意玩乐的公子哥能满足的。明末的时局动荡不安,他们在画舫上举行了正式的婚礼,柳如是与自己名妓的身份告别,留给姐妹和仰慕者们一个有些高傲决绝的背影,她住进了钱的府邸,一座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园林住宅。多好,隔绝了俗世纷扰,软红千丈,她很快定位了自己,成为了一个持家而又富有闲情逸致的主妇。她的着装一直都是保守素净的,妆容也是清丽的,她知道,这是她成为钱夫人的必须转变,不能像过去那样毫无遮掩的引人注目。

柳的可敬之处在于,她并不只耽于自己的儿女情长,她懂得爱国。南明行将就木,她与丈夫约好同死殉国,那是一个凉意袭人的夜晚,船儿摇进了西湖水域。她与夫君在船上对饮,神情自若,她已经想的通彻,国亡家便破,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以死抵抗,随着大明沉入深水,不复呼吸这世间浊气。她起身,纤瘦的身体越过桌子,吻上了夫君的额头,她在给他鼓励,要求他痛下决心,抛却红尘名利,与自己一同赴死。而钱谦益却试了试水,说,水太凉,老夫体弱,不堪寒凉,不如下次再来。此刻,我可以想象她的表情和心情,但那只是一瞬,她纵身一跃,从船头跳入了西湖。她并没有死,钱救回了她。其实她不会如此轻易死去,这一跳,更多的是给钱一个刺激吧,告诉他,作为一个妇人况且有如此勇气大意,而你作为一个丈夫,却贪生怕死。柳如是不骂不讽,却给了钱一个沉重的打击。

随后,钱的行为越来越过分,他剃发降清,做了清朝的官员。从当初的东林党要员摇身一变成为满人的御用文人,这可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去了京城,她留在了杭州。他们还是夫妻关系,柳虽然反对夫君的行为,但却没有打算与他断绝。她能够体会到,钱除了自己,还有更多的事情想去做。既然成为不了他的支持者,那么也不必妨碍他。

她久居杭州,独自消遣时光。时时写信问候钱谦益,信里写的是自己对他的殷殷思念,淡淡怀恋。钱并非草木,在京城并不得志且遭排挤,加上对柳的不舍之意,没多久,他辞官回乡,与柳相守着过了十余年,他们有一个女儿,生活倒也美满和谐。钱在80多岁上去世,彼时,柳五十多岁,家族财产纷争在丧夫之痛还未回转时袭来,她处理好这些令人憎恨的俗务,静静回到房中,理好衣冠,投缳自尽。

家族并不承认她的身份,与钱谦益合葬的是早年去世的钱夫人,而她只得屈就在五十多米外的孤坟里,独自遥望夫君。

至此,关于柳的身世叙述完毕。这其中的真实性已难再考,百年的岁月足够洗刷掉许多痕迹,那些流言蜚语不复流传,沉淀下来的是秦淮八艳的故事,是这个柳姓女子的诗篇著作。

就如主题曲锦灰所唱,你的身影此去成灰,一阕香艳的词 沉入故纸堆,回望浮生若梦 含笑如归。

后记:写这篇文字,起因是谭维维为柳如是唱的锦灰,非常有味道的主题曲,节奏和层层递进的感情色彩类似早先的暗香。柳如是的造型和演员非常吸引我,故事就不必说了。我要说的是,古装剧的审美必须被规范,这个规范就应该以历史为主。遵循历史的造型也许不是第一眼让你喜欢的,但她自有自己的独特韵味,符合古人的审美。看古装剧的人必定心存对古典文化的期许,所以不应该被误导,古装造型应该不只是取悦现代人的目光,要从根本上规范自己,沿袭真正的古风。

立秋这个字眼在我看来挺伤感的,就好像你正在看一场热闹的戏,忽然有人说戏快结束了,做好准备,最精彩的部分即将过去,凉意将慢慢的上台,而暑气会渐渐的退散,这个夏天最惊师动众的事情有两件,动车事故和梅超风。前者让我见识了网络谣言是何等的可怖,而后者则再次验证了宁波是个福地,台风退避三舍的民间谚语。

八月六日本来是要奔到杭州去参加茅威涛的戏迷演唱会,因为台风而放弃,这不能算是忍痛吧,只能算是一次小小遗憾,于我也并无损失,80块钱的一张票子,还不如来回车费和住宿的钱。幸好,八月底她会在宁波大剧院演陆游与唐婉和藏书之家,其中陆唐,是我心心念念的戏,原本以为她很少会再演,没想到竟是来宁波演,并在我开学离开之前。

怎么说呢,我对茅,并无多么深切的迷恋与热爱,在她的戏迷里,有许多迷得如痴如醉的人,也有许多学她学的惟妙惟肖的人。我并不想成为那样的。我要的是能成为她的知音,了解她,欣赏她,剖析她,能够明白她如何演戏,如何达意,如何用自己的型去塑人物的魂。她是越剧界的风骚人物,有人说她是传奇,有人说她是霸主,赞美非议交杂出一种并不容易亲近的口碑。而我也不喜欢被神化和被捧得高高在上不可亵渎的人,一样事物,好不好,坏不坏,并不在于大众的口碑,而是要你自己去看,用自己的审美来批判和选择。好在,她是我所喜爱的那类人,我认可戏迷对她的溢美之词,也接受戏迷对她的质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