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话----红叶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近连续在空间里写了一些赞美枫叶的诗篇,朋友们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到我对枫叶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其实果真如此。喜欢红叶,可谓由来已久。提及此事还得从小时候说起。

  那年我八岁,刚上小学。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夜,林业局居民区停电,妈妈点燃一根红蜡烛放在炕桌上,我们就借助烛光做作业,做完作业。已经读高中的大姐看我们尚无困意,就对我们说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我和弟妹们欣然同意。大姐天资聪颖,加之学习勤奋,堪称品学兼优,学习成绩始终在年级排名第一,若不是赶上文化大革命,就会被保送上军医大学。于是大姐从抽屉里找出一本她学过的中学课本,翻开其中的一篇为我们读起来。记得那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主人公是志愿军某部运输连一位老战士,经常驾驶汽车穿过封锁线为前线运送弹药补给,由于敌人的狂轰乱炸运输路上险象环生,常常是出生入死。然而敌人的疯狂肆虐丝毫动摇不了志愿军战士钢铁般的决心,运输连的战士们不畏艰险,机制灵活地与敌人斗智斗勇,按时将前线所需物质送到战士手中,保证战役所需。新来的助手是一位小战士,姓马,别人都习惯地教他小马。小马年轻英俊,活泼热情,勤劳善良,热爱生活。每次接到命令临出发前,小马都要把车擦拭的干干净净,然后采一束鲜红的枫叶插在驾驶室里,起初老战士不以为然,甚至嗔怪小马弄脏了驾驶室。面对司机的嗔怪,小马总是笑笑,不予争辩。再一次运输的途中,为了便于瞭望、以躲避敌机的轰炸,小马不顾危险站在驾驶室的后面观察敌机的动向,不幸被弹片击中,把一腔热血洒在朝鲜的土地上。从此,人们发现这位老战士也喜欢上枫叶,每次出车前也总喜欢在驾驶室里插一束枫叶。就是这个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印象,那个叫小马的战士就时刻鲜活在我的记忆里,从此我才知道有一种树叫枫树,那艳红如霞的枫叶就从那时起照亮我的心灵。这就是我喜欢枫叶的起源。

  在林区生活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当中秋时节,林海的千山万壑就会被秋风染成五颜六色,远远望去,大山溢霞流彩,飞红铄金、蔚为壮观。人们都习惯地称之为五花山。其中的长着红树叶的树往往被林区人称为色树,学名叫色柞。这种树叶也会在秋天里变成鲜红的颜色,装点着大自然,使林海呈现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丽意境。

  在中学读书期间,每当中秋时分,山上的林场、经营所都要承担秋整地任务。由于人手不足,因此,我们也经常去林场参加劳动。那是上世纪1973年的金秋九月,我们所在班级来到陈家亮子经营所参加秋整地劳动。离开埋头苦读的教室,来到山风送爽,果实垂藤,溪流潺缓、鸟鸣花香的大山里,多彩的世界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绚丽画卷,让我们心旷神怡。每天晚上就住在用木板垫稻草搭成床铺的简陋宿舍,吃完早饭就要趟着露水奔赴枫叶如火的山场,然后在密不透风的山林里挥动斧头、镰刀清理树林里的荆棘灌木,耳边蚊子瞎虻嗡嘤往来,成团结队,不时扑面而来,疯狂叮咬,稍有不慎还会遭到马蜂的侵袭,即使如此大家仍然兴致勃勃的工作着,体会着劳动带来的无穷乐趣。每天收工时,我都会折几支红树叶带回宿舍,让那红叶伴随我们入梦。枫叶红了的时候,山上的各种野果也成熟了。元枣子、山里红、山丁子、野葡萄等垂垂累累、挂满枝藤,让我们大开眼界。一天收工后,看见天色还早,我和2个伙伴一起,向大山深处走去,去采摘野果。天道酬勤。真的碰见几棵果实繁密的山里红树,我们便急忙采摘起来,不一会几个衣袋便鼓起来。就在准备下山时,才发现已经找不到来时路。无奈只好跟着感觉走。谁知越急越容易出错,情急间,不料一条宽约丈余的河水拦住去路。好在河面上横着一根倒木,就成了简易的“桥”。我们便壮着胆子踏着摇摇晃晃的树干依次过河,眼看就要过河成功,谁料最后一名伙伴走到桥心时,他脚下一偏,桥身一晃,“噗通”一声,顿时落入水中。河虽不宽,水却很深。伙伴一下没了踪影。见状,我们大惊失色,就在这时,伙伴突然在下游浮出水面,挥动手臂向岸边游来,我们这才松了口气,立即递过去一根树枝,将他拉了上来,这才惊魂稍定,然后与浑身湿淋淋的他一起向山外走去。等我们辗转回到驻地,已是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看见老师和同学们还在急切地等待我们。“山中历险记”成为我们此次劳动的一个插曲和谈资,并深深地铭刻在记忆里。其中的一个伙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奔赴改革开放的前沿打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至今提及此事仍感慨不已。后来我还写过这样的诗句予以记载:中秋林海枫叶红,野果满山香气浓。归途伙伴落河水,万幸无险却有惊。

  高中毕业后,我们来到林业局所属的沙河子经营所知青点,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美丽的松花江水就在不远处逶迤流过。金秋时节,这里也是山呈五色,斑斓多彩。我们的知青队二排排长李丙顺师傅是个中年山东汉子,黑红脸膛、中等身材,一口山东方言。待人亲切热诚,据说当年在山东老家时曾在文艺团体呆过,会唱几口山东柳剧。于是每当我们工作疲乏或完满完成任务时,李师傅就会亮开嗓门高歌一曲。那年林业局下达给经营所3000立方米冬运木材生产任务,为了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红叶尚未褪色的十月中旬,我们知青一、二排就开进深山安营扎寨。这期间,李师傅就像亲人一样呵护着我们这些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们。当时我和3个战友担任我们知青排木材生产的第一道工序的伐木锯手。锯手这一工种不但劳动强度高、而且危险性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因此,李排长不但在生活上细心呵护我们,也在工作上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由于采用弯把锯作业,为了节省木材,操作规程要求树桩不能过高,这样就需要坐在或跪在地上进行工作,其艰苦程度不难想象。虽然我们十分认真,但难免百密一疏。一天上午,李师傅发现一个锯手放过的一些树桩超过了规定标准,就在吃午饭时,把我们叫到身边,提出了批评。伙伴们很不服气,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看到我们不以为然,李师傅义正词严地说,我心疼你们,但工作上不能不严格要求你们,图轻松省力,不按规程办事,决不是林业工人所为!一句话,说得我们脸红了起来,下午悄悄将树墩高出的部分锯掉了事。看到我们的举动李师傅的脸上露出欣慰微笑。一年后的冬天,我离开走上社会的人生第一个驿站,沙河子经营所,也告别了这位质朴可亲的李师傅。但每遇到家乡的朋友,我都会询问关于李师傅的消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还将与李师傅一起工作时的难忘经历写成一篇名为《好雨润物细无声》散文,发表于黑龙江林业报。来赞美以李师傅为代表的那些不辞艰辛,甘于奉献、终年辛勤工作在深山老林的林业工人。文中我曾这样写道:就是这些有着大山一样淳朴厚重品格的人,他们就像那金秋艳丽如霞的红叶,默默地用自己生命色彩装点着林海雪原的广袤热土,我们的时代才万紫千红,风光无限。

  三年前,年逾古稀的李师傅因病去世。这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从山东来东北林区参加林业生产建设建设的老工人,就安葬于他生前工作过的那片青山,静静守候着那片每当金秋就红叶繁茂的土地。

  著名散文作家杨朔先生生前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香山红叶》,文章用细腻华美的笔触给人描绘出北京十月的香山红叶。使我对红叶的印象更加深刻。对文中描绘的北京香山开始心驰神往,期待有一天能亲临此地,一睹红叶美景。

  都说天道酬勤,梦想居然实现,不过已是多年之后。

  真正接触香山红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秋天,我陪同单位领导杜主席去首都办事,这是我首次进京。十月的首都,秋高气爽,分外壮丽。我和老主席住在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从这里去办事的地方要乘坐一小时的公共汽车。按照规定以老领导的级别完全可以打出租车。但为了节省费用,老领导以近花甲之年坚持乘坐公共汽车,这种勤俭尚朴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我们在北京奔波数天,顺利完成任务。当老领导得知我第一次进京,就不顾疲劳利用闲暇时间,带我去天安门广场、故宫、王府井百货商店、前门大栅栏、北京动物园等地参观游览,令我大开眼界。离京的前一天,老领导还带我一起来到北京香山。在这里,我才真正看到杨朔散文里描述的红叶。考虑老领导年事已高,我们没有登山,只是在山脚下远眺了那漫山遍野的红叶,似火似霞的红叶,一团团,一簇簇,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一酬夙愿。为纪念此行,在山脚的小摊,我还买了几枚塑封的红叶带给家乡的朋友。现在还有一枚至今摆放在我的书柜里。看到它,就会想起那次陪同老领导金秋去香山的情景。就在那次赴京的两年后,我尊敬的老领导就在行将卸甲归田,可以放松身心回家安享天伦之乐之际,却不幸在去林区参加全省林区文艺调演归来的途中猝然辞世。悲痛之余,在为老领导送行时,我敬献上这样一副挽联,以表达对老领导的缅怀之情:为官清正廉明;作人慈和坦诚。——我们永远怀念您!

  因为红叶的缘故,引发这样多的话题,眼下又是金秋时节,再过几天,又要到枫叶红了的时候,就用一首小诗来作为迎接枫叶的一份贺礼,同时结束本文——山风劲爽秋意浓,五花山色胜丹青。

  只因心中有红叶,淡定从容看雨风。

  

上一篇:田间携得鲜瓜归     下一篇:唱响时代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