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家常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个时节,如果在往年风调雨顺时,就已经开始收秋了,正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好时候。场里会摆满几十种收获的秋作物,金黄的谷子、橙黄的玉米、紫红的红薯、麻白的花生、黑豆、绿豆、黄豆……人们忙着签谷穗、撇棒子皮、垛谷草,一派丰收景象。而今年后期雨水大,气温低,热量少,好多庄稼还没熟。     上午,父亲的一位“忘年交”来访,正好父亲去外面拴牛,我陪这位何叔聊了会儿天。父亲当年是“高小”毕业,算是“喝过点墨水”的文化人,经常又乡亲来找他谈天说地的聊天。就连老三届的一位南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回家,也爱来找他唠嗑。     我问何叔,收成怎么样,儿子(比我小几岁)在做什么,我听说棉花(籽棉)都涨到4。3一斤了,以前从来没有过上过4块钱,今年应该收入多点了吧?     何叔摇摇头,说:棉花是涨价了,但是产量下降了,今秋后期雨水大,棉花桃子下层的都沤了,上层的花大多落了,只有中间的桃子可以收,产量不过四、五百斤/亩,算起来一亩地收入不足两千元,还不如种粮食划算。儿子前几年买了一辆运输货车,吨位不大,拉的货少不挣钱,拉的货多就超吨罚款,最多的一次在山东被罚了一万多块。活儿少的时候连养司机带养车不划算,最近把车卖了,出去给亲戚打工挣点钱。——看来,农民要想挣点钱真是不容易。虽然国家政策好了,还有补贴,日子比过去是好些了,但是跟城市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就如同我弟弟,这几年也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他脑瓜聪明,有文化,懂技术,会开好多农机和简单的修理,会修电视。早年当过代课老师,会拉二胡,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吹得一曲好笛子。但,农忙时那是没黑没白的干活,放下镰刀拿起锄,忙完地里忙家里,抽时间还要给别人耕地、种地挣点外快。家里老人养牛养鸡贴补家用,很不容易。他们要比我们付出多几倍的努力劳动,收入还不及我们,再加上身体有点残疾,上养老人,下养三个孩子,真是很辛苦。     两个妹妹都在廊坊做废旧物资分拣生意,虽然收入比种地要好多了,但也是很辛苦,两个人都被风吹日晒的皮肤黝黑。但是当大妹跟我说,现在有钱了反而把钱看得淡了,如果是现在,绝对不会因为计较一些小利益,而跟公婆闹矛盾。——岁数大了,能够推己及人,体谅做父母的那份心,也算活明白了。其实两个妹妹始终都是特别孝顺父母的。每次回家都买好多糕点水果之类的,陪父母住上一两天,唠唠家常。我们姊妹们也难得一聚,那天聊了好久,妹妹和爱人姑嫂关系也特好,无话不谈。     在安详宁静的乡村小住两日,静静感受自然的天籁之音,静静体味清纯的亲情氛围。静下心来,心神合一,仿佛回归自然般的简单宁静。静下心来,仿佛能够听见月光落地的声音、花开的声音,都可以和秋虫鸣唱一般清晰、美妙、动听。
上一篇:石河边,那些美丽的过往     下一篇:夜听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