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老爸老妈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老爸是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为躲避日本鬼子住过地窨子,睡过坟堆,经常听着子弹在耳边“嗖—”的呼啸而过。过灾荒年饿得啃树皮、挖草根。后来解放了,还考上了邻村的“高小”,(据他老人家说,还是正取的,成绩还不错。)喜欢书法,不管到了哪里,只要看见好字或者碑刻,都要停下来研究半天。小时候买不起那么多笔墨,夏天挑一担水桶,用自制的大毛笔蘸水,顶着炎炎烈日在平整的麦场里练字。     一九五六年水淹、一九六三年的洪灾风浪都经过,一九六六年邢台大地震,震中离我们村很近,父亲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气息了,满嘴的牙也没了,后来终于大难不死逃过一劫,我的前娘和两个哥都没有了。母亲是在那个最困难的时候嫁到我们家的,上面有老下有小要养,后来又有了我们姊妹四个。他们为了抚养这一大家子人,所吃过的苦是我们现在的人很难体会到的。 只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改衣服穿,有时候还自己织布染色裁衣服。吃过的所谓水果,就是野坟地里的杜梨,闷到麦秸垛里闷几天,又面又甜。     记忆中还是喜欢过夏天,从槐花一开,我们碗里的食物品种就逐渐丰富起来,“槐花苦类(一种蒸菜)”浇上蒜泥,我们可以争着吃好几碗;紫花苜蓿炒菜、打面糊是那么香;连盐碱地里的碱蓬苗都可以做菜;雨后的蘑菇、水天牛,知了、鸟蛋更是难得的美味。参加工作后吃惯了饭店里的大餐,觉得母亲做饭手艺真的不够好,但那时,父母都是妙手大厨。尤其喜欢父亲切的面条,那么细,就像挂面,吃起来很爽。     一阵清风,将我从岁月和生命的幽深处拉了回来。那些长满皱纹的故事,仍然在褪色的槐花里飘香。看着父母那刻满了沧桑的脸,笑容那么亲切,真希望能够多陪伴他们几天,多陪伴他们走一程。     乡野之夏的芬芳,在似水流年中弥漫。多少风花雪月的故事,多少亲情挚爱的往事,都化作了世间的清风细雨,都化作了蝉鸣蛙唱,珍藏在乡野的记忆里……
上一篇:边城印象(二):云冈佛心     下一篇:庭院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