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听暮蝉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两日,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两天。昨晚饭后,陪老爸老妈,坐在门口的小凳上,坐在乡村小巷的风口,边聊家常,边看暮色四合,看飞虫扑灯而来,任夏夜的风清爽拂过,临风听暮蝉……     “怎么知了夜里还叫?”我问;“天太热的时候,知了也会叫。”老爸说。     王维有诗云——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写得正是乡野暮色风光。     于是想起王俊雄的曲子《临风听暮蝉》。《临风听暮蝉》是音乐家王俊雄的《夜来藏情》书香音乐系列专辑之一,这位在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方面不遗余力的制作人,先后推出多个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系列专辑,《夜来藏情》便是其中之一。几年前,曾偶然听到他的《花间梦事》和《夜深风竹敲秋韵》,非常喜欢。     音乐以营造氛围的琵琶为主奏,配以擅表心情的二胡与之相呼应,间有清笛的欢快穿插其中,表达出一份空灵的情感。暮色、蝉声、风,还有一份闲适的心情在如水的风里流淌,曲中有诗,诗中有画,让人禁不住就喜欢上它,一听,再听,关于蝉的记忆,也悄然融化在这悠悠的音乐里,萦回……     蝉,俗称知了。儿时,夏天和小伙伴儿一起,趴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树枝,挑开一个刚破口的小圆洞穴,往往可以捕获知了蜕变前“知了鬼儿”,夜里拿手电照蝉逮知了,尤其在一场雨后,蝉的翅翼上沾了水珠,加上它的趋光性,往往一夜收获颇丰,可以装满一小布袋。还有就是那根竹竿拴上马尾巴丝做得套子,套知了,刚开始总是不得要领,一无所获。当蝉拼命地“知了——知了”地叫时,顽皮的男孩会自告奋勇地循着蝉声,光着脚丫爬到树上,学那“螳螂捕蝉”。小伙伴们还会想出别的有趣的游戏来,大家复又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童年的夏天,在蝉声里愉快地度过。     后来读书多了,才知道古人以蝉餐风饮露,为高洁的象征。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及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托咏蝉以寄意,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至今为人们所吟诵。“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最喜稼轩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鼓鸣蝉。     蝉的幼虫要在地下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在夏日的某个适当时机破土而出,爬到树上蜕皮、羽化为成虫。蝉的生命非常短暂,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天,但它还是把整个生命献给这个夏天,并纵情歌唱。当蝉完成了生命延续的重任时,终其一生。——“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接连几天的闷热,终被这夜色融化,被夏风吹凉。夕阳落后,我们坐在风中,听蝉歌唱……
上一篇:夏日山居     下一篇:朋友驻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