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哪里?——洪洞大槐树下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四次到三晋大地,偶尔的机会,来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寻根问祖,看看我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来是2008年12月24号,正赶上圣诞节,看了一场皇城相府的圣诞晚会,随后参观了东方古堡——皇城相府;第二次来是看望大同的几位同学,顺便游览了云冈石窟和悬空寺等山西的名胜古迹;第三次来纯属做了几天居住在山谷里的居民,住在松木沟,听尽百种婉转鸟音。第四次,正赶上雨季,时而与山间的大雨相遇,倏忽间,鸟儿飞尽,雨帘簌簌挂起。因为公务去洪洞办事,闲暇的时间,去看了看大槐树,也算圆了一场经年的寻根梦。就凭我们小脚趾甲的两半儿,就凭我们都说去卫生间是“解手”……     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甚;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惠帝建文元年又发生“靖难之变”战乱四年,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一片荒凉。明时将山西境内人口稠密的移民集中到此地,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近50年内,先后从山西移民1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中国北方大量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现在古大槐树旅游景区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祭祖。     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不论冬夏,游客络绎不绝,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很多人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明代时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尤其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     移民临行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景区广场还每天定时上演明代移民的古装情景剧,再现移民时的生离痛别情景。这些人演的那么投入,往往另在场游客泪流满面。     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押解过程中,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后来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迁民到了新居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新居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上一篇:朋友驻心间     下一篇:浅水湾的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