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温暖 缕缕清新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和哥哥聊天时,哥哥很幸福的告诉我,放假回家,看到妈妈正在一个人包水饺,他马上洗好手坐到妈妈旁边。母子两个一个擀皮,一个包饺子,慢悠悠的唠着家常。觉得好温暖好幸福。哥哥说:我又找到了那种久违的感觉,似乎回到童年时代,静静的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妈妈讲故事时那温暖又恬淡时光里。     听着哥哥的讲述,“温暖”二字在我的脑海里定格,旋即,大脑就像动感相册一样翻转跳跃。那些暖暖的记忆,一页一页展现在眼前。     善良的田螺姑娘。小时候,冬天的晚上,妈妈等我们兄妹几个完成自己的作业,就会把炉火挑地旺旺的,带我们围着一个大大的箩筐剥花生豆。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妈妈的故事又要开始了。那时候,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收音机,好多知识都来自书本和大人的讲述。妈妈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很多遍了,可是我们还是津津有味听着,妈妈描述的那美丽善良的田螺姑娘似乎刻在了我的心里。常常一个人呆呆的想,长大了,我也要向田螺姑娘一样,会做很多好吃的,让我的家人吃的香香甜甜地。     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就会围在妈妈的身边帮忙做饭。成家后,也做得一手好饭菜,这才体会到,田螺姑娘的饭菜是把浓浓的爱心揉在里面了。所以,只要下厨房都会用心调制,看着家人有滋有味的享受着我做的美餐,心里都会暖暖的、甜甜的。     暖暖的太阳味。从小就喜欢睡晒过的被子,软软的,有一股暖暖的太阳味。小时候,每到夏季,妈妈就会把冬天盖过的被子重新拆洗。做被子的时候,会在院子铺几个大大的席子。等妈妈缝被子时,我就会躺在席子的边上,仰头看着树荫上的太阳,隐隐约约,总觉得它有点甜味,可仔细去闻什么也味道也没有。转身爬到妈妈正在缝制的被子上,那股似有似无、暖暖的、丝丝甜的太阳味沁入心脾,舒服极了。妈妈总是笑着挠挠我的头发:快点长大吧宝贝,长大了就可以帮妈妈缝被子咯。十七岁离开家去上学,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回到家帮妈妈拆洗被褥,和妈妈一起坐在大大的席子缝制那带着暖暖、甜甜太阳味的被子。围在妈妈身边的日子总是那么的温馨甜蜜,总觉得妈妈家的被子比我家被子的太阳味好闻。     妈妈知道她的女儿喜欢太阳味,只要我说回老家,妈妈就会提前把被子晒好。晚上,钻进被窝,一股暖流从脚心一直冲到头顶。使劲掖着被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贪婪的吸着那股暖暖的、略带丝丝甜的味道,不觉间已经沉醉。     亮在心中的“鸽子灯”。在我们家乡,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像过年一样的忙碌。妈妈用白面和黄豆面和成面团,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鸭子、鸽子、刺猬、苍龙等。最关键的一项,就是用面团做出代表吉祥的“十二月灯”。先把面揉成大约胡萝卜粗细的圆柱,在顶端一圈捏上圆边,中间捏一个凹窝,在十二个面灯的圆边分别捏出1—12个皱折,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还要再做几个同样的代表每个孩子生日的花灯,把它放在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上面。我最喜欢小鸽子,每年代表七月的花灯都会稳稳地坐在鸽子背上。面灯做好以后,放到锅里蒸,蒸熟了,妈妈会一一检查每个花灯凹窝里的干湿情况,哪个灯凹窝是干的,就预示那个月份干旱无雨,哪个潮湿就预示着那个月份有雨,母亲说很灵的。上学后懂得了风雨雷电等科学知识,但也没有和妈妈争论过花灯的灵验性。每到正月十五,我仍天真快乐的配合妈妈,做出很多美丽的花灯,尽情享受着那忙碌而新奇的快乐。     在妈妈做面灯的时候,爸爸也在做他的萝卜灯,他把红萝卜、胡萝卜切成两寸长的圆柱,把上面一半的肉从中心挖去,然后在萝卜灯的上面和下面刻上花纹,中间刻上“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等字,再在凹窝里插上用麦秸缠绕棉花做成的灯芯,萝卜灯就做成了。小时候,我们也会模仿着去做,当然,后来做的灯,都比爸爸的好看。     天刚傍黑,爸妈就把做好的灯里面倒满豆油,然后一盏盏点燃,吩咐我们去送灯。我们一手端着燃烧的花灯,另一只手还要在前面挡着风呵护着,防止风把灯吹灭。大家喜气洋洋来来往往,一次次的端着、送着。把“青蛙灯”放在院子中的水池边,把“苍龙灯”放在粮仓,把“萝卜灯”放在大门口,把“鸭子灯”送到没有水的水盆里。看着满院灯火辉煌通亮,闻着那到处飘绕的燃烧的豆油香,心里那个高兴劲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摆好自己家的灯,就和伙伴们三两一群去别人家看灯,大家嬉闹着评论着各家的花灯。看到谁家的灯有了新花样,就会缠着妈妈去看,巧手的妈妈明年一定会做出更好看的花灯。     可惜的是,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再回爸妈家看十五的花灯。二十多年没有看到那满院的灯火,没有闻到那飘绕的豆香了。但甜坐在门槛上,欣赏着那两只刚刚学做,就被爸妈允许摆在大门口的萝卜灯,那种自豪和幸福感还时常萦绕在我的梦里。     温馨的记忆如缤纷的柳絮,随风吹起又片片散落,沉淀在心里,丝丝温暖、缕缕清新。
上一篇:浮光掠影游西安     下一篇:雪 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