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黑色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走进天府书城二楼,正对门口的畅销书架上没有放着《李可乐抗拆记》,怎么了?这不是一本畅销小说么?看见一个一脸干练的书店经理模样的中年人正在对着几个营业员喊叫,我走过去,请问怎么没有看到“李可乐(yue)抗拆记”,经理一脸茫然,我又重复了一下书名,并补充:就是李承鹏最近写的关于“拆迁”的小说。经理想了一会,恍然道:哦!李可乐(le),对!李可乐(le),是有这么一本书,在三楼的门口。           李承鹏说,出这本书获取的大部分稿酬已经捐献给了灾区。李承鹏博客上有人跟帖说,将严重鄙视那些买得起书却仍然赖在网上看的人。我想,在这个城市里,虽然自己仅仅漂在温饱线上,却向来都把买书的钱纳入计划支出内,因此,在李承鹏的博客里看完《李可乐抗拆记》的三分之二后,果断的买回实体书,看完了剩下的三分之一。买的是正版全折,这也异于我以往购买畅销小说的一贯风格。          《李可乐抗拆记》最大的特点是反映现实,反映了“拆迁”这个曾经影响或者必将影响我们每个人的一个社会行为。毫无疑问,对于国家来说,“拆迁”有利于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土地在那儿仍然是土地,但是这么一倒过来又到过去,就立刻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地方官员而言,也既保证财政收入也是政绩,如宜黄官员所争辩的,“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           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拆迁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离开浸透了祖祖辈辈汗水的熟悉的土地,意味着抛弃安宁祥和的家园被迫接受一个新的未必适合自己的生活,意味着无条件、无酬劳地配合开发商及其合伙人赚钱。对老百姓而言,“抗拆”又意味着什么呢?阻碍经济发展,不以大局为重,愚昧、落后、反动……           无数的拆迁与抗拆事故中显示的,最核心的问题,已经不是“拆”还是“不拆”了,态度非常明确,“拆”。所以政府和人民没有矛盾。可以讨论的是什么?是赔偿多少钱。赔偿得多了,开发商肯定不干,商人本性嘛!赔偿得少呢?那肯定是开发商太心黑,于是,就造成了抗拆——矛盾,都转移在了普通百姓和开发商之间。政府的功绩就是,支持开发商,保障拆出更新的“新中国”,在矛盾最白热化的时候,又出来做和事老,就给予了人民“青天尚在”的希望。          老百姓的家园有没有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土地这样的宝贵的不动产,在老百姓那里为什么突然廉价得甚至比不上钢筋混泥土浇灌的小盒子,在我们国度,还没有足够的社会环境可以触及到这类问题。当下的社会环境,也就是《李可乐抗拆记》故事的背景。           其实《李》算不上伟大的作品,他的全部伟大只在于,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却不为其他作者所写。所以,我一直在犹豫,应不应该将《李》作为可以收藏的书,想了几天,我最后得出,这是一本可以收藏的书,而不仅仅是读一读。          首先,我乐观的相信,社会会不断的发展,政治会不断的开化,人权会越来越受到保障,人的生命会更加得到每个人的重视。有那么一天,人们会对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关于拆迁的事件,感到陌生和不可思议,人们怎么也不会相信“拆迁户与城管对峙3小时后自焚身亡”曾发生在2009年成都;“拆迁队翻窗入户殴打熟睡村民,导致一死一伤”曾发生在2010年山西太原;江西宜黄和江苏连云港都曾发生了村民“以自焚抗拆迁”的事件;“房屋遭强拆,村民下跪喊冤”曾发生在2010年河北……那时候,只有读一读《李可乐抗拆迁》,看看丁香街的居民们为了争取那高一点的赔偿金,和开发商殊死战斗的丰富的细节,你才会觉得这些离奇的事件具有可信度,而不是网络新闻上的只言片语。          其次,网络作为一个催化剂,让很多小事件酝酿成为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引起了人民的关注,从而让事件往良性的方向发展。然而很多事情发生了,又过去了,旧新闻被新的新闻覆盖。荒唐的,机智的,悲哀的,幸运的……不少,都成为一时的社会话题。《李可乐抗拆记》当然不可能一一记述,但是有那么一些能被完整的记录,就是文化的幸运。记录不必百分之百真实,毕竟小说不是历史,然而小说远远比历史生动许多。          还有,这个社会习惯读书的人太少了,我所接触的很多人,相当一部分还是所谓的知识分子,但是,几年里几乎没有见到读过一本书,对于即使出于猎奇的心理的阅读者,《李可乐抗拆记》也算是一本通俗而精彩的小说。对于只读一些阳春白雪的读者而言,看一看关注社会的冷峻文字,也可从柔软的诗愁中惊醒,尽管不是但凡阅读就要“思想”、“批判”、“社会”,权当换个口味,总是没错的。          还说说这部小说的不足之处:整个故事只有李可乐与开发商和拆迁队周旋一条单线,因此,叙事的深度和广度上略显不足,尽管小说采用李可乐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此外,小说在写与拆迁队斗智斗勇的细节上所用的笔墨显得略多了,让小说显得过分喧闹,也导致故事节奏感不强;还有,叙事并不是很干净,故事中提到的很多潜台词没有得到呼应,与时有与主题无关的情节,读者在故事中产生的疑惑并没有得到一一的解决。                 2008年,一位学者曾写杂文说道,许多当代社会事件简直太精彩了,作家不需要虚构,如实笔录,其作品就可以超过任何伟大作家的天才想象。2010年,一位外国作家说,中国作家简直太幸运了,在你们生活的时代,有多少可以创作的精彩主题啊!李承鹏以其胆量、立意和幽默辛辣的文笔写就的《李可乐抗拆记》应该算是中国当代第一本真正关注社会痼疾,而以实录的精神创作的优秀小说。
上一篇:烛光如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