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苏童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买书,正好看见苏童的新的短篇集,其实也不新了,2011年6月版。忽然有点对不起人的感觉,好久不读小说了,连带着也没读苏童。可是,这个人,曾经影响了差不多一代人。这么说似乎有点夸张,其实也不过分,大约有十年时间,我都觉得他是中国最好的小说家。当然,他现在也是。

阿城后来在《常识与通识》里谈人的味蕾与胃口的关系,大意是小时候父母叫我们吃饭不挑食,是有原因的,十二指肠分泌的蛋白酶将影响我们一生的饮食选择。其实阅读不也如此吗?少年时代我们听刘兰芳、单田芳,后来我们不都是按图索骥地去找连环画,进而读那些通俗的演义,并且对好汉排名津津乐道吗?那些个子虚乌有并逐渐消逝的英雄情结不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吗?

我走上社会那会,苏童是中国最红的小说家,乘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余威,他的作品被连番改编,他的小说非常畅销,他一会国内一会国外,他比明星耐看,而且他有明星无法企及的内涵。当年,他的《米》改成电影,捧红了陶泽如,但是却不能公映。这是投资方的损失,却更为苏童的红来了一个火上浇油。

是的,我觉得他太棒了,他的叙述是那么的自如,虽然调子常常是阴郁的,甚至是评论家所说的有南方的湿润气息的,但是他的文字从来就不硌人,到了他的小说创作中期,他甚至不怎么愿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仅仅是叙述,就非常抓人。那是我一直认为的好小说的样子,但是社会上的小说开始流行讲故事了,讲不了故事的就瞎编乱凑,讲故事的变成了主流,怎么讲得好,人们反而不是很在意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热,退潮了。

苏童早期的那些比中篇长一点,比长篇短一点的小长篇多好啊,即便是张艺谋约稿并放了他鸽子的那个《紫檀木球》。至于他真正的中短篇,那更是没说的,庖丁解牛一般的叙述技艺,精致而玲珑的结构,在方寸之间腾挪躲闪,却拳脚大展。有一年写书评,我就把他写短篇比喻成李寻欢弹射飞刀,既有例无虚发的精准,又有熠熠不灭的光华。那就是文学创作上的惊艳。甚至是他的游戏之作,都可能因为精妙的叙述而打动人,他自己一定记得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叫《什么是爱情》,讲一个非常诗意的女孩子被一个文艺青年苦苦追求,在即将成功之际,因为女孩子在饭桌上放了一个屁而恋情告吹的故事。现在看看,那是标准的游戏之作,但是写得一点也不难看。

苏童后来在某个场合说过他为什么一直坚持写短篇,以及短篇小说创作对他的诱惑。随着他名声日隆,人们开始邀请他推荐小说,他也确实推荐过,并谈论了那些被他推荐的小说对自己的影响。他推荐的那些小说,有的看过,有的我没看过。太多的翻译小说在阅读上还是有些障碍。让我很高兴的是苏童确实没有放弃短篇创作,虽然他的长篇开始密集起来。其间,他还出版过几本散文集,有一本薄薄的叫《寻找灯绳》,等于半个自传。小说家认真散文,写得最动人的,总是关于自己的部分。我读读,挺感动的,他的曾经艰苦的起步。

起步的艰苦,几乎是每一个优秀作家的必须,难的是走稳了之后,还能不能朝前走,甚至还会不会走。说到这个,我就打心眼里佩服贾平凹、王安忆、韩少功、叶兆言,以及苏童。

在全民文学热的尾声,苏童是偶像级别的人物,低调平和。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苏童短篇小说编年5卷本,以时间为线,从1984到2006,22年的短篇一网打尽。苏童在自序中写道:“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短篇小说,喜欢读别人的短篇,也喜欢写。许多事情恐怕是没有渊源的,或者说旅程太长,来路已经被尘土和落叶所覆盖,最终无从发现了,对我来说,我对短篇小说的感情也是这样,所以我情愿说那是来自生理的喜爱。”你看,这是要谢谢他。相比于那些无法自知的作家,以及把小学请假条都收进文集的出版爱好者,苏童的这个编年卷,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令人叹服。

昨晚我读他的《茨菰》,看见后面有一篇叫《肉联厂的春天》,真叫人吃惊,这是很久很久很久之前的一个短篇!没有二十年,也有十五年了。十五年之后,你再去读读,一点也不觉得陈旧和陌生。估计他也是这么看的,所以特地收录在鲁迅奖的获奖丛书中。

他用小说营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真高兴这样的作家是使用汉语的中国人。从1984年开始,苏童在短篇的路上奔跑了近30年,说他影响了一代人,还真是!

上一篇:红泥小火炉及其它     下一篇:这样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