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奔腾过小桥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5月和6月,是教育和求学疯狂的日子。大孩子朋友个个疯狂,全国上下草木皆兵。

 

    我住的小区有所挂靠在某大学名下的实验小学。这所小学从一开始就风风火火,办学近10年来,每年的毕业生70%都考上了全省最顶尖的中学,去年的文科状元小学六年也是就读于此,一时间这所学校更火了。三四年前小区旁开发了一座楼盘,仅一栋孤楼,且在吵杂的十字路口,但照样卖得很火。朋友在楼盘开发的初期,也买了一套70多平的二居室。朋友的孩子今年满6岁,该上小学了。她一直心仪这所实验小学,但因为小区的实验小学不私自接收非业主的孩子,外来学生都是通过旁边几所幼儿园推荐,然后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朋友的孩子没有在旁边任何一所幼儿园入托过,这样孩子连报名考试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问她,为什么不在旁边的幼儿园上呢?她说,在那些幼儿园仅上半年,除正常托儿费外,还要另交5000到10000不等的赞助费,她觉得太亏了。再说房子去年交付,冬天时才装完,暖气不能使用,房子味道太大,所以她最终放弃了,现在很后悔

  

    旁边稍远一些还有一所社会学校,应该与她居住地同属一个区域。她忙跑到派出所去准备把户口迁到这套房下,结果派出所说,她们的楼盘还没有在派出所登记,目前还不属于这个派出所。不属于这个派出所,当然也就无法正常在那个社会小学就读了。她自己找到那个小学,学校的负责人说,他们只收本片儿的孩子,其它区域的一律不收。眼看着四月份已经到了,可她孩子上学却没有一点着落。她忧郁对问我,我的孩子不会没学上吧。

  

    她开始四处托人,首先是想上我们小区的实验小学,因为这个小学难度太大,同时她还托人办理去那个社会小学。托了很多的人,却没一个人有准信儿。一眨眼又到了五月,她快急疯了。就在这时,有人说可以帮忙去社会小学。虽然不是很中意,但终究有学上了,在别人暗示下,她办了一张500元的购物卡,算是感谢了帮忙的人。就在这时,实验小学也有了消息,朋友的孩子获得了考试机会。那天考完后,我给朋友打过去电话,她刚出去吃饭了,她的儿子一个人在家,孩子显得很兴奋,说他考得很好,题都做过。对于一个仅有六岁的孩子这一切好像太过残忍,但面对如此艰难的求学机会,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唯盼能过关斩将,顺利入学。

 

    三天后朋友接到通知,说是被实验小学录取了。我说当机会来临时,真是挡也挡不住呀,现在什么也不用愁了。朋友一家、尤其孩子都很兴奋,也急切地在学校把钱交了。但是晚上快九点时,朋友打来电话,很痛苦地说,现在一下子蹦出了三个需要“领情”的人,其中一个让给办事人和中间人各办一张三千元的购物卡,另一个直接说现在的行情都是几万,咱们关系太熟,你给办事人一万块钱就行了。还有一个在外地出差,说等回来再说。朋友苦恼地说,现在的人怎么都这么直接!该怎么办?我听了更是觉得荒唐,上个破小学,就敢要这么多钱!朋友和老公都是出了学校直接走进单位,和社会少有接触,虽然当初没学上时,是自己四处求的人,但面对这样的狮子大张口,心里极不舒服。于是一气之下,她对三个中间人都说了在没有准确音讯的时候,害怕办不成,她不得还求了其它人,只是她现在也不清楚是谁办成的,而且她也没有那么多的钱。书生气过浓的她此话一说出后,这三个人一个比一个火气大,都质问她什么意思,其中一个更是气愤地说,没有钱你还想上这所学校?开什么玩笑!我能给你办成,就能给你毁掉,不信走着瞧!

 

    刚刚获得的喜悦被一下子冲淡了搅乱了。朋友气愤地说,怪她当初“有病乱投医”惹下的后患,又怪她不知如何处理把事情搞成了这个样子。第二天见到朋友,原本就很弱不经风的她显得更加虚弱无力,一双大眼睛肿胀着,脸色苍黄,她和老公是大学同学,结婚后一直到处租房,有了孩子后,两边家人东拼西凑两人才按揭贷款买了这套房。孩子平时还上着英语辅导班,现在的托儿费每月也都上千,实验小学一学期的学费是4000元,中午托管费一学期是2000,就这些费用已经让人头痛了,没想到现在这些人却是如此贪婪。

 

    我除了陪着她抱怨几句外,也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对于这些人索性不管,好像有点过河拆桥;管,有种被耍弄被挨宰的痛苦。朋友家在外地,两边的家人也都知道了此事,都劝她要理智,全当为了孩子。

 

    从早上到现在,我也一直被此事纠结着。我目睹了朋友孩子上小学的全过程,仅仅是上个小学就如此艰难实在让人费解。都说山区就学不易,可我们这样一个省府城市,一对有着不错工作有着本地户口的长居人口的孩子上学也是这么的艰难?教育资源奇缺吗?每年大专院校要成批培养出多少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然而却不能缓解小学的入学问题。这一切仅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悲哀吗?

 

    教育不断在改革,改来改去,上学越来越难,一个家庭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有些已经远远超出了房子的支出,教育成为了一个家庭的最大支出。改来改去,教育这块蛋糕也变得越来越香甜越来越炙手可热。你没看垃圾短信里房产的短信已经越来越不如各种辅导班的短信来势更加凶猛。走按步就班考一个普通大学的求学之路,一个家庭需要支出约30万以上的费用,而走艺术与特长类,估计在50万到100万不等。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这仅是一个数字吗?

 

    其实所有的悲哀与艰辛与离谱,似乎都是为了十二年后6月7、8号这两天能被“镀金”而隐忍着,经过了这两天,他们真的就能从此飞黄腾达,所有的投资就可以开始回收成本坐收盈利?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孩子怎么越来越像买股票,越来越像下庄赌博。只是赌博自古都是赢少输多,看到一个个出了大学门又进失业门的学子们,又怎不让人心生悲凉。   

 

    无论有多少的怨言和不满,又有几人不用去拥挤这座已经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踩死踩伤者不计,只要桥没被踩断,对于多数人来说,还要赶紧练就一身绝活,往上挤吧!

上一篇:读《七十年代》杂感     下一篇:一路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