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饼子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店里,一个女子领着10来岁的女儿买饼子,饼子一块钱两个,比馒头贵一半儿,妈妈跟女儿商议着中午回家拌饼子吃,卖馒头的衡水女孩惊讶:什么是拌饼子?妈妈更惊讶:你没吃过拌饼子?!

我吃过拌饼子,奶奶做的拌饼子,春天的饭食,地里刚下来的小葱,井白凉水洗净,切成小段,拌上自家做的黄豆酱,点上香油,金黄的玉米饼子切成细碎的小丁儿,撒在小葱上,拌匀,红黄白绿,勾人馋涎,扒一口,香辣无比!儿时下午放学回来的头件事就是等着“半吃”奶奶的拌饼子,“半吃(轻声)”,有的地方叫“半求(轻声)”,两顿饭之间的加餐,大概相类于西欧下午茶里的点心,看《往事并不如烟》,曾留学德国的章伯钧老先生家里还保有吃下午茶的习惯,即便被打成全国头号右派,依然故习不改,百度了一下下午茶的由来:

从饮茶文化的发源来讲,最早于下午喝茶的民族,理应是一向以茶文化著称的古代中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下午茶发展为一种既定习俗的文化方式,则是英国人。

下午茶起源于17世纪。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早餐都很丰盛,午餐较为简便,而社交晚餐则一直到晚上八时左右才开始,人们便习惯在下午四时左右吃些点心、喝杯茶。其中有一位很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伯爵名叫安娜玛丽亚,每天下午她都会差遣女仆为她准备一壶红茶和点心,她觉得这种感觉真好,便邀请友人共享。很快,下午茶便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起来。

英国贵族赋予红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下午茶更被视为社交的入门,时尚的象征,是英国人招待朋友开办沙龙的最佳形式。享用下午茶时,英国人喜欢选择极品红茶,配以中国瓷器或银制茶具,摆放在铺有纯白蕾丝花边桌巾的茶桌上,并且用小推车推出各种各样的精制茶点。至于音乐和鲜花更是必不可少,并且以古典为美,曲必悠扬典雅,花必清芬馥郁。

 

想我童年时的“半吃”,虽无英式下午茶的尊贵与优雅,却别有乡村的一番野趣与情致,“半吃”完了奶奶简洁味佳的“中式茶点”,我们这些小孩子还有好多事干呢,放羊拔草拾老鸹虫,名义干活其实是玩,比上学乐趣多多了。不讲究的孩子就拿个窝窝头,窝头眼里抹上酱,小葱折几折,权作点心,然后三五成群,边吃边向着田野河堤呼啸而去。

那时白面少,玉米、山芋是主食,奶奶总能粗粮细作,张罗出好多花样来,榆钱饼子、菜团子,摊咸食、压饸饹。冬天晚上煮一锅尜尜汤,揭开锅盖热腾腾的蒸汽将电灯泡的微弱光芒都裹住了。暑天中午做薄皮子汤,薄薄一层白面包住山芋面擀成面条,加上菜码拌冷汤(凉面)也是全家人的期盼。偶尔擀上一轴子白面条,是弟弟的特供,看他大快朵颐馋得我心眼子都快流出来了。

华北三期后面有一家大柳面,最能勾起我对奶奶的怀念,这种山东特色小吃,纯粹手擀面,光菜码有十几种之多,芝麻盐,花椒油,酱萝卜,都是奶奶的味道啊,5块钱一碗,实惠得令人咋舌,后来呼朋唤友再去光顾,这家店面竟然影迹皆无,不知是另迁他址,还是赔钱干不下去了。

炎炎夏日,奶奶在东厢小厨房里做完一餐饭,每每汗水溻湿了衣衫,在一家人饿狼似的忙不迭挑汤拌面时,她会就着滤面条的最后一桶温乎水浆洗一下她的白布衫。奶奶是个板生人,她的衣服全是老式的大襟衫,多咱也浆洗得齐齐整整的。一年四季天不亮就起床,对着她的梳头匣精心盘着圆抓髻。奶奶的娘家原本也算有钱,但是她的父亲是个败家子,抽大烟,扎吗啡,后来就被革了命了。

奶奶的脾气很大,在家里说一不二,全家都怕她。爷爷在外头上班,偶尔回家,奶奶就没完没了的絮叨,家里的大事小情一一告诉。我那时跟着奶奶住,爷爷一回来,我就打横管儿,半夜醒来,还听到奶奶的唠叨。爷爷是有名的好脾气,奶奶有名的脾气大,我从小跟着他们,没见他俩拌过嘴红过脸。

奶奶过日子仔细,见不得糟蹋东西,有一年应该是八月节的时候吧,家里蒸了羊肉丸的包子,我下午放了学照例先“半吃”,那时家家烟熏火燎的房梁上垂下来一只放干粮的竹篮,俗称“饼子筐子”,奶奶小心翼翼从饼筐里拿出一个包子给我,我扛着个大肉包子跑出家门,边玩边吃,不知那次怎么灵光一闪,决计光吃肉丸子,包子皮深深塞进棒子秸里藏起来,回家再要一个,如是者三,奶奶也没问什么,我暗自得意,神不知鬼不觉,多吃了好几个羊肉丸儿!第二天中午一放学,就被奶奶劈头盖脸暴风骤雨般恶骂了一顿,我还不服,质问她谁看见我扔包子皮了?奶奶说你还敢赖?一早被三丫头家的猪从棒子秸垛里拱出来了!唉,千算万算没算到会被一只猪出卖了啊!

奶奶骂得凶,却从来不舍得打我,如果我被母亲暴打,她会装着帮忙的样子,为母亲逮着我,嘴里说着“打!狠狠打!不打哪行啊!”其实是掩护着,至多让母亲打到屁股两下子。在我万分叛逆的少年期,奶奶的骂和爱像一只粗糙柔韧的手捋顺了我,让我像一只猫咪在她的怀里享受着舒适、安全,直到她突患重病离开这个世界。

上一篇:2010年06月29日     下一篇:2010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