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 / Ling Canal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是人们对灵渠的由衷评价。灵渠位于桂林市东北六十六公里的兴安县城边,全长三十四公里,建于秦始皇执政时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它连接湘江和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而它设计的科学,结构的灵巧,工艺的精致,对今天的水利工程,仍有参考价值。
灵渠景区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整个景区古朴典雅,实为缅怀先人智慧、感触中华精神之好去处,游览灵渠,您能领略“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经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荡,蓬窗买酒便。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之岭南水镇风情。
飞来石在兴安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石质成分与周边岩石相差巨大,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传说里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或说猪婆龙为孽,飞来镇妖神石,灵渠赖以长存。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凡11件,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铧嘴在灵渠大小天平前,是将7分水流入湘江,3分水流入漓江的分水石堤。它形如犁铧,呈不等边的四边形,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大小天平。两条近似平行的南北边堤,分别为73、43米,和23米,形成北偏东60度锐角,是铧嘴的顶部。南北边堤相距23米,整个铧嘴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
秦堤在兴安灵渠的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自分水塘至大湾陡,全长3150米。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沿堤有万里桥、三将军墓、粟家桥、四贤祠、南陡阁等景致。
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衔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南陡阁边,我遇到一位叫赵世林的老人,是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心忧灵渠的保存,义务倾心宣传灵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渠、认识灵渠,从而达到保护灵渠的目的。在兴安,不少与灵渠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历代诗客文人的吟诵灵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撑,灵渠才得以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并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感觉到:岁月有情,灵渠无价。
灵渠景区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整个景区古朴典雅,实为缅怀先人智慧、感触中华精神之好去处,游览灵渠,您能领略“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经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荡,蓬窗买酒便。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之岭南水镇风情。
飞来石在兴安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石质成分与周边岩石相差巨大,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传说里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或说猪婆龙为孽,飞来镇妖神石,灵渠赖以长存。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凡11件,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铧嘴在灵渠大小天平前,是将7分水流入湘江,3分水流入漓江的分水石堤。它形如犁铧,呈不等边的四边形,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大小天平。两条近似平行的南北边堤,分别为73、43米,和23米,形成北偏东60度锐角,是铧嘴的顶部。南北边堤相距23米,整个铧嘴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
秦堤在兴安灵渠的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自分水塘至大湾陡,全长3150米。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沿堤有万里桥、三将军墓、粟家桥、四贤祠、南陡阁等景致。
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衔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南陡阁边,我遇到一位叫赵世林的老人,是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心忧灵渠的保存,义务倾心宣传灵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渠、认识灵渠,从而达到保护灵渠的目的。在兴安,不少与灵渠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历代诗客文人的吟诵灵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撑,灵渠才得以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并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感觉到:岁月有情,灵渠无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面向太阳,心美神扬。心在佛在,善美自在,阿弥陀佛。
下一篇:撼美情缘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