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窑洞
窑洞在我去延安之前还真是神秘的物。我以为就是在山体上掘个洞,然后摆放些桌子、凳子等生活物什,就是通常意义上可住人的窑洞。去了可不是这么回事。
参观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曾住过的地方,在延安住行,无一例外是按当地的风俗,住在窑洞里。远远看去并不是连绵的群山,窑洞在山的腹部闪着眼,而是屋檐隐现,屋瓦俨然,与我们江南所见房屋建筑并无异。但走进,就发现区别了。原来依山体而建,贴山根垒一砖一瓦。并不是和江南和大多数地方在山上建房,和山体保持一定距离,生怕亲吻,因为担心泥石流,或山体上滚落的东西。他们将房建得和山体脐带相连,并且深入内里,在山的腹腔做文章。外面当然露出房屋的形貌,但只是引子,或只是标记:这处是房屋。门洞上面是半月形,进去没有轩敞的厅堂和高大的天花板,而是很紧凑,也许跟在山体内部做文章有关。那么庞然的山体掘一个洞是不易的,况且还要置出几室。我开初以为是仅有一室,厅和厨房和卧室共处一个空间,是相通的,其实不是。它也有我们江南所建房屋的各种内部构造,只是小巧玲珑而已。就是新中国的开创者、一代伟人毛泽东所居窑洞也是可怜见的几间小室,客厅十平米不到,通往卧室的是一个狭小的通道,两人并行都要侧身。卧室更是几平米的小空间,一床一桌空间就所剩无多。我想象在这样艰苦狭小的环境产生了那么大的思想,生出那么博远的胸怀,环境是不能局囿人的。人怪罪环境那只是托辞。掘一个可容身活动的洞穴可见要清理出多少泥土,那时没有大型机械,完全靠两只手和一双脚,亏了延安人民。窑洞住宿人说冬暖夏凉,我没体验过,但进去略略感受,我想此言不虚。因为山体那么大一个襁褓,风寒是不惧的,可安心躺在自家屋子里听着外面的朔风呼啸,悠闲看着雪花恣意曼舞。热天吗,你说山体会是一个火球?炎阳下,你背靠山体,会感觉脊背一股清凉。不是说山上的泥土是特制的,含着地面泥土不具的凉润,而是跟山体本身有关。山上多树木根茎,蓄水,那么庞然的一个躯体,该奔流多少溪河,有的肉眼观察不到,它在地表下颤颤淙淙。清凉的水该给你传输多少夏日的凉润,蹲在水的怀抱中,就无忧外面的炎阳高悬了。
我随着大家在一个又一个窑洞里进出,算是对窑洞好好一观了。大同小异,好像没有哪个更有特色,一色的温暖、素朴、小巧、让人流连。流连的不仅是因新异,对我们来说,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回,算是圆了一些梦,但更多是惊异,那么简单的几孔窑洞,出入那么些惊天动地的人物,以至让中国改变,迎来新生。不仅窑洞简朴,就是窑洞内的陈设也是简陋到极致,有一个伟人的沙发还是从汽车的坐垫上卸下来,简单改装而成。房内的陈设和先前农户的家里差不多,和我们学生时代寝室景象相像,让我们这些整天接触电脑、考究家具的人很为感叹唏嘘。感叹唏嘘的不仅是那时生活的简陋,更有那些新中国伟人不求环境只求工作的精神。因为同时代的许多其他军队高官根本不是此类情形,他们出有车,房内装饰可说奢侈豪华。
在回来的路上我还萦绕这个问题。但导游在车上的一番说辞让我又思考另一方面问题。导游说,窑洞分砖窑和土窑,材质不同,但现在住窑洞的人少了,住土窑的更少,但也有。大家路上可看看,那在山顶闪烁几星灯火的就是住土窑的人。他们生活很艰苦的。导游停顿了一下,好像调整下情绪,说延安富人也有,说某某在延安街上投资400多万修了一座桥。两相比较,简直是天上地下。大家一时沉默,好像贫富差距在哪地方都有。我们就按着导游的说法注意观察车窗外的景致,那些山很快出现了,窑洞的微弱灯火也依稀闪现。在黑暗的天幕下,灯火显得弱不禁风。当然是土窑,建在那么高的山体上,生活何其不便。导游说了,平日即使扛一辆车上去也是挺艰难,况且逢雨遇雪,泥泞不堪,出行都是头疼的问题。我心系这些土窑人的生活。砖窑的灯火亮堂多了,并且是几层小楼,显出气派和富足。到延安街上就是新式楼宇矗立,和中国土地上见到的所有高楼无异,看来窑洞正在步出历史,像一个渐行渐远的老人。确实时代不适合的物事就应让它从生活中走开,只作为一段历史观照。我想那些土窑人也会走出历史,走向新生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