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晋人的生命之思
《兰亭集序》--晋人的生命之思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是一段乱世,西晋的统一只是昙花一现,剩下的时代不是军阀混战,便是南北对峙。山河破碎,人心无所适从。此时,便有许多本来能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心灰意冷,形单影只,离群索居,孑然世外,在深山旷谷、野泉林竹间休养生息,无望地等待着一个清平时代的来临。
残酷的现实处境,加深了思想界一些敏感的哲学家对传统的封建专制的深刻反思,提出种种疑虑。同时,由于他们疏离了正统思想的束缚和限制,有了站在正统思想的对面以此作为客体打量、审视的机会和可能。于是“人的觉醒”“个体和社会关系的重新认知”等意识得以大量产生。他们重感情,重欲望、重个性、经学的束缚松散了或完全解除了,作为士人精神支柱的儒学正统思想已经失去了普遍的约束力,而新的一统思想还没有出现,可者说,新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还没有出现;各家并存,互相引导,由经学时代又回到了诸子时代,士人各事其主,各行其是,虽然时相论难,但不屈己以从人,亦不强人以同己。思想呈多元化的的态势,人的信仰、价值观、道德准则、生活方式,也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使整个文化形态处于最活跃,最不稳定的状态,一切都正处于不可预知的演变之中。
但是,思想再纷纭,再混杂,“人的自觉”却是各种思想的核心和焦点。
“国家不幸诗家幸”,大多有个性的思想都是在乱世产生的,也是离正统主体文化在时间和空间相对遥远的边缘地带产生的。
有时,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会被一个人收蓄并携带,成为这个时代思想道德集大成者。
有时,一个时代的精神信息会被一篇文章容纳其中,由这篇文章折射出其思想的辉光和锋芒。
王羲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永和九年的兰亭聚会确实是一次贤哲智者云集的盛会,到场四十二人,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各成诗一首,十六人的诗作暂时空缺。从所收作品可以看出诸位吟者对生命深刻和广泛的思考。聚会之后,众人推举德高望重的王羲之为诗集作序。“书圣”便不吝文思才情,献墨为序,书法展示了这次燕集的雅意神韵,文思更内敛了诸位的心迹所思。
一个残酷阴鸷的时代是不幸的,活着就是受伤、自我放逐、自我煎熬。
欢乐多么不易得到,在命运的长途中,幸运过于零星或趋于虚无。
而眼巴巴地看着大火不断地焚烧着年岁的锦缎,大风摧折着生命的繁花和枝叶。
生命就这样过去吗?
一生就这样在痛疼中破碎,身后只留下望不尽的废墟吗?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他指出了生命的倏忽易逝,有着时不我待的无限惋惜和彻心沉痛。
思想,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一类人的生存习惯。活着就得思考,灵魂的躁动、行走、探寻永远也不会停息和不能停息。可是,思想从大脑里分泌出来,到哪里去使用、验证、存放,就成了一件很让人苦恼的事情。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产生思想是一种快乐,释放思想却很为难,只能交膝会意,或隐逸林泉,放浪山水。这是无奈的顺情适意,是一种逼出来的恬静。
鸟有翅膀,却囚于笼中,不能鸣歌于高树,不能追飞于碧天,是何等得可悲!
“悟言一室之内”,就是让思想只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传播,这是对思想资源的埋没与浪费,也是对思想者的伤害;“放浪形骸之外”,就是挣脱压抑后的渲泄,是只讲求个人意义而不敢奢求社会意义的举动,或物化于纸,或吐诉于风,或沉吟于云水,或讲述于草木……
正因为此,“当其欣于所遇”,一旦遭逢到可以触动情思的心灵或外物,便会机不可失地“暂得于己”,陶醉于一时的快乐,享受到暂时的满足。由于快乐太难得,机遇太难逢,所以便在这快乐中尽情满足,“不知老之将至”。这里是说乐,实际上是说悲,乐太少了,就一种悲。
人的精神旅程,最容易喜新厌旧了。“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犹不能以之兴怀”,快乐一旦遇到了,人又很容易厌倦这种快乐,于是,快乐很快淡褪了,消失了,再也激不起人的情感波澜了。
人站在自己的废墟上,是何等失落和怅惘!
换个角度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的生命是何等的无常,生死谁也难以预料。也许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快乐就辞别人世了,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想起来是多么的让人神伤啊!
人类会长存,而个体的生命极其渺小脆弱的,谁也归终无法对抗死亡的降临,这是人类每一个个体最最难以承受的人生之痛!
所以,在人的一生,生死是最值得关注的事情,活着就有获取快乐的可能,一旦死了,一切就全都化作了尘灰!
从古到今,人们的诗文里总在感叹欢乐的难得,总在悲哀生命拥有的时光的短暂。这是自古一直贯穿至今的感怀。所以,王羲之们也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感叹纳入历史长河之中,以唤醒后人的生命意识,让后人会意生命存在时的千般滋味。
《兰亭集序》,以乐始,以痛和悲终。
但全文的最终指归却不是悲,而是对欢乐留在内心的痕迹的珍视,并启迪后人注意珍惜人生长途中的这种快乐!
而只有珍惜整个生命,才有可能获取更多的快乐!
佛教、道教总把人生看得很虚无,以为人的生命根本无法掌控,所以只好随意听天由命,可以虚掷光阴了,这是极端愚蠢的想法。
珍惜生命才是最大的智慧,最有效地利用生命资源,尽可能多地感受生命的欢乐才是最大的才情。
不让生命速朽是一种珍惜,有效地使用生命的分分秒秒是另一种珍惜,让欢乐的密度大些、再大些、深些、再深些是第三种珍惜,把生命里的快乐和感受诉诸后人,化作财富遗产也是一种珍惜……
玄学,清淡,是在浪费生命,是另一种麻木,另一种提前的实质性死亡。
在晋朝的生命之思里,王羲之的思想感受无疑是最通透、最深刻的。
穿透厚重、遥深的岁月,至今还在启示着我们对生命的意义和状态追寻、思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