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你有几多愁?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小少年,你有几多愁?

 

1

    读到陆放翁“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小令已经有许多年了,深深地被他的句子所感动。人生到底有多少愁?为什么年岁渐长愁渐多?究竟世间何物可消愁?那些缠绕人许多岁月的愁最后都到哪里去了?那些超脱豁达的人用什么方法把愁苦删简、抛掷到了人生之外,只剩下恬淡和平静存放在自己的内心

    谁都是免不了生出愁绪啊,谁都是愁情的载体,除非你是个麻木不仁的人,或者是一个没有品尝过生活真滋味的人!

    一级一级地,从低处向上攀爬,有意或无意就上到了层楼的高处,,风拂着衣袖,云伸手可及,越到高处人越孤独,越爱苦思冥想,视野也越开阔、辽远,也许在天高地远的境界里,会看到撩拨愁绪和消恨解愁的人、物,景或者无愁无苦的人生乌托邦吧!

    古今有多少登楼者,临风把盏,浇濯块垒,拍遍栏杆,怅望无极,留下诉说苦愁的句子?

 

2

    成人的愁苦容易理解,愁在己,愁在人,愁在国,愁在天下,抑或愁在宇宙自然,人生永远是顺境与逆境的交替、是坦途与坎坷的猝逢、是自由与限制的次第呈示,是悲叹与欢歌的此起彼伏。叔本华以为,人生来就是悲剧的,因为每一个具体的人只能生活在时间和空间的某一狭小的角落,他不可能体验和感受所有时空、所有遭遇、所有身份、所有境界的苦乐,所以,人的痛苦和不幸在劫难逃,于是欢乐难留痕迹,愁苦耿耿萦怀、刻骨铭心,给人似乎生来就是承受苦痛的错觉。

    陆放翁的诗句诉尽自己一生的酸甜苦辣,也披示了芸芸众生里每一个人的历程与心境。说自己年少时对生活幻想太多而去刻意地寻找证明自己存在意义的东西,这时的愁虽也是愁,但那愁还是浅淡的;等自己年老了,尝尽人生的遂心与无奈、得意与屈辱、辉煌与惨淡,感慨就复杂纷繁得难以倾吐,待要说出这些感慨时,心里却又觉得人生的况味本就如此,感慨又有什么作用呢。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道尽多少世间冷暖,又蕴含了多少悲欢离合,透露出多少超脱与达观的恬淡和豪迈!

    可是,在这个成人占据强势位置的社会里,许多人误读了放翁的诗语,总爱以放翁的佳句为依据教训少年郎,无视、讥讽和否定他们真实的忧虑和愁情,这对少年来说,显然是一种伤害,会在他们年轻的生命里留下斑斑点点的隐痛。

    所以,只有正视和尊重少年的愁情,做好梳理和引导,才是爱护少年和尊重少年应有的表现。

 

3

    那么,少年有哪些愁情呢?

    首先,少年有瞻望前途所产生的迷茫之愁。随着年龄的递长,少年郎渐渐离开了童年的懵懂,世事的大雾欲散未散,他开始寻找和确定自己入世的路口,似乎四面都有灯塔暗示,又似乎任何一座灯塔都不是为自己释放着辉光,偶像影影绰绰,但个个都天遥地远,一想那抵达理想的遥遥路程,就担心自己的才情和足力。四面都是道路,反而没有一条专属自己的道路。少年郎便左冲右突,试探着在每一条路头涉足,孓然踽踽而行,然后,驻足,迟疑,回返或身影渐远。他们担心选错了路口,担心天有不测风云、天不假己,担心陷入路途的深处再返回重新选择时已是过午日偏,白白留下叹息与尴尬。或者,他们钟情的方向和领域太多了,舍弃任何一个方向和领域都于心不忍,于是脚在此而意在彼,身在左而心在右。因为他们知道人在大地上行走只有一次机会,告别的就永远告别了,离开的就难再相逢,钟意的可能在数年后山遥水远、风马牛再难交及。况且,人生活的世界和自己的识见都是动态变化的,今日所好,也许转瞬就是所恶,后悔是更多人一生的苦涩,前车之覆让小小少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叫金小静,学习一直处于年级第一,各门课程都遥遥领先,几乎没有哪门课不适合她去修习和发展,在高一结束选报文理科时,她一时没了主意,各科老师都指导她应报自己任课的专业,父母也有他们不能动摇的意见。她在文科和理科教室徘徊复徘徊,几乎和我讨论了一个漫长的下午,最后还是按父母的意愿报了理科。现在她已大学本科毕业上研究生了,可心里的遗憾还是没有散尽。

    其次,少年有窥见世事真相后的伤心之愁。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心都是白璧无瑕的,他有着天真的幻想,没有极端功利的期待,没有堆集在内心的宿怨旧恨,没有备遭误导后的冷漠放弃。他的世界是童话的,是纯净的,是没有污染的,是理想化的。他们的读物所描述的世界让他们向往和着迷。可是,每个儿童的背后都有一双大手不容商量地推着他走向少年的天地,他在更大一些的世界上,看到了许许多多往日看不到的景像,听到许许多往日听不到的声音,感受到许许多多和童年梦幻不同的世态人情。惊心痛苦于人间原来有欺骗、有血腥、有伤害、有屈辱、有压轧、有愚弄……这种发现,颠覆了少年的美梦,粉碎了他用积木和简笔画构建起来的乌托邦图景,他顿然产生天地塌陷、世道崩溃的失落感。这时,他便对世界产生了失望,乃至绝望,对社会和别人产生了不信任,对书籍也产生了怀疑。少年的一颗心惨惨淡淡,凄风苦雨,特别孤独和无依无靠。这是人生的一个危险阶段,容易把自己感受到的负面景象放大再放大。他们或从此消极悲观,一蹶不振,或怨天尤人,恶意滋生,或封闭厌世,冷眼待物,或无所追求,苟且混世……此时的少年啊,最应得到更多人间的真诚的友情温暖,来消解和纠正他过于苛刻的心灵而产生的错觉。如果在这个时期他受到过多过频的伤害,那他就可能跌入迷茫的深渊,再难回到阳光和芳草的世界。

    再次,少年也有关注芸芸众生的忧患之愁。少年涉世未深,尚未经历阶级和阶层的倾轧、贫富造成的委屈、强势弱势导致的羞辱,他们心里多多少少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有了“世界大同”的期待。一方面,他们不自私,凡事不是先考虑到自己的得失、利害,另一方面未来的世界是他们的,他们祈盼自己走向的天地高远、广阔而阳光灿烂、鲜花盛开,所以,他们想对未来负责,也对未来有着比成人更强烈的祈望。可是,现实中的种种迹象和趋势却让他们忧心忡忡。现实总在透支未来,资源总被涸泽而渔地耗损,寅吃卯粮的恶性开发让他们内心出现阵阵隐疼。,同时,他们也有担心自己将来不适应社会的隐忧,社会变化太快了,白云苍狗,谁也难以预料。

    在我接触过的少年里,这些愁绪都是存在,不是一人两人,几乎是这个年纪的人共同情结。

 

4

    记得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说一个即使做了一些危害别人和社会的事的人也比一个行尸走肉活得有意义。小小少年有了愁绪,是产生出思想的端倪,是一种祥兆,是一个人拥有智力的表现。所以,抹杀少年的愁心就是在抹杀和消除他们的思想,利用和引导他们的愁思才是成人应有的朴素、客观、大度、智慧的做为。

 

5
    罗大佑的歌曲往往直接、准确地道出了少年内心的状态,“记得当时年纪小,随风逐浪无烦恼,天空就是世界心中白云飘”“天空就算再高,梦也飞得到”,把少年纯净无邪、无忧无虑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等到白发上鬓、温醇散淡,“悠悠岁月匆匆过,成败得失都尝透,人间浮沉漂泊白了少年头”“天空无限辽阔,梦能载多少”。忧愁渐渐消去了,困惑也风散在地平线之外,少时天真老沧桑,朝为青丝暮成雪,人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没有了许多愁的年纪,思想也慢慢寡淡了,淡得就像秋光夕影、晨月远星啊!

    爱少年,就得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愁和恨,送他们走向辽阔的人生境界去!  

上一篇:斯世同怀     下一篇:秋水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