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杜甫草堂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漫步在杜甫草堂

 

 

    到了成都,不去杜甫草堂看看是不行的。

    到那里,似乎可以走进杜少陵苍凉苦涩的内心世界,换上一双忧郁的眼睛去打量当时的人间。

 

    车子泊在一条古朴的长巷子里。下了车,就看到了一座赭灰色糙石垒砌大门,不太宽也不太高,门额上是郭沫若题写“杜甫草堂”几个大字。郭沫若多用侧锋,字里既透出风骨,也富于血肉,让他题写是很合适的。

    第二进房子是白墙青瓦房,暗赭红木头花窗,踏入圆门,正中是一尊杜少陵铜像,是著名雕塑大师刘开蕖以黄铜塑的半身像,庄重大雅,善良质朴,好像一个唐朝的忧郁都凝聚在他的眉宇间,都流淌在他的一道道皱纹里。雕塑家用凝重而温情的雕塑语言写照出了杜甫这位内心积满了风雨云烟的诗圣对唐朝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穿过这进房子,是第三进,房子要宽大一点,正中是杜工部的另一尊铜像:躬着瘦高的身子,有一种孓然孤独的感觉,眼里依然是忧郁和苦涩。这位只做过小官的大诗人、大圣哲、具有大温情的人,他把生命里的温暖和关切都倾注到笔端、纸页、诗歌的字里行间和他漫游的路途上了,留给自己的只是嶙峋的瘦骨和一腔无奈

    在这里和诗圣合影是合适的,因为这尊像更多地表达出了杜甫质朴沉实的一面,和一般怀揣一腔温情的人没有太多的差异。

 

    再往后走,就是真正的草堂了。

    房子约有四五间的样子,左边有偏房,都是用茅草苫顶的,岁月风雨顺着那些茅草流淌了千年百年,茅屋上的草早已枯朽,几乎成灰了,布满沟壑,疏疏地长着几株绿绿的瘦草。房子和场边的柴篱构成了一个小院落。院落的左边放着几块糙石,是在在露天乘凉、饮茶、闲坐的桌椅。整个草堂被竹树围绕、荫庇着。柴篱留出的一个缺口通向院外,尽头是一道柴门。

    草堂里有灶屋、客屋,卧室、书房和堆放杂物的房子。

    我最在乎他的卧室和书房,在那里静静沉思,一个伟大而不朽的灵魂就曾在这里醒着,感知着多少人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多少温暖的诗意从这里传递到了遥远而荒漠的世界。

    我拍摄了他书房的那扇窗子,他就是从这扇窗口看见西岭千秋雪的,看见那些坐落在永恒时光里的纯洁的;同样也是从这扇窗,他听到了黄鹂的鸣啭,闻到了翠柳的清新气息。

   我寻找着《客至》里那些鹭鸟栖飞的田野,寻找着撒满他屋顶茅草的江郊,寻找着黄四娘家的花圃,寻找着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江边码头……

 

    他的茅屋之后,还有别人家的几座,都是散散淡淡、闲闲幽幽的,也都是竹树环绕,柴篱小径。

    诗圣曾经就在这里想让自己彻底地恬淡下来,歇息进充满田园情调的生活里,劝慰自己起伏不定的心。可是,他不能够,最后,他还是离开了羁縻自己灵魂的地方,顺着浩浩江流漂泊过夔门,开始了最后漫游的生活……

 

    在杜甫草堂,最好是沉默下来,慢慢地思考,慢慢地吟哦,慢慢地意会那些诗句的意境。

    看热闹的人不该到这里来,他们在这里来可能只会失望,因为这里过于散淡、过于村野和民间,过于素朴和闲远,或者过于冷清和偏僻。可是还是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他们只知道在这里找景拍照,以便在别人面前炫耀他们曾来这里朝圣,也借以显示他的生活已于杜少陵的那种“野人”“迂阔”生活拉开了多远的距离。

 

    同事们都上了车,我是最后一个上车的。杜甫草堂就在车后窗里变成了越走越远的风景。


 


 

上一篇:乐山悟佛     下一篇:在都江堰遐思迩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