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梁羽生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说说梁羽生

 

 

    前几天,忽然听到梁羽生去世的消息,心里忍不住一惊。这几天,老是想着这位有“新派武侠小说创始人”之称的作家。之所以总是想起,是因为我踏上写作这条路,和梁羽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1984年,我念初二之时,买了我平生第一套长篇小说,那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我当时十四岁,第一次读完一本那么长的小说,感觉就是武侠小说太好看了,那时也不知道金庸是谁,根本没注意作者,只是觉得武侠小说好看,因此,只要是武侠小说,我就会去找来读。当时我一个同学家订了《羊城晚报》,报上正连载一部武侠小说,那部小说是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我只看了中间几期连载,被那部小说吸引住了。有天在报刊亭看到有《七剑下天山》的小说卖,立刻就买下了,还记得当时的定价是三块八。买回家后一口气就读完了。在梁羽生的小说里,总是会在说到某个和这部小说有关联的情节时加一句括号引出的话:“事见拙著某某某”。小说家的这一手法对少年的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吸引力,便想法设法找来他在甲小说中提及的乙小说,这样不知不觉,竟然买了梁羽生不少的武侠小说。在那个阶段,有同学说金庸的小说比梁羽生的好,我总不以为然。现在回头看,当然很容易比较出他们的高下。其实武侠小说写到梁羽生那个份上,已经很不容易了,但金庸的出现,却也确实让人生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

    但也得公平地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无疑自成一格,在他的每部小说中,几乎都会集中一个历史事件,他的故事就围绕那段历史展开了,另外我至今也佩服他的是,他可以将小说一部连着一部往下写(金庸只有《射雕三部曲》),能有这样笔力和架构的小说家似乎只此一人。拉美的略萨号称“结构主义大师”,但略萨的结构只限于一部独立的小说,在西方小说家中,结构似乎从手段变成了目的,但梁羽生的结构能力却体现在他一部部连续包容的庞大世界的外部。这种结构当然和西方现当代小说家的“结构”是两回事,但却无疑是小说家本身最体现内在强力的一种结构。就这个能力来说,梁羽生是远远超过金庸的。金庸的结构方式倒是和当代西方小说家有相似之处,他的结构注重在每部独立的小说之中。

    我那时喜欢梁羽生要超过金庸,有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梁羽生的小说基本上是采用章回体,金庸的小说只《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两部,其最后的《鹿鼎记》也是章回体,但那些回目不是出自作者本人之手,算不得数。

    我得承认,正是梁羽生小说的回目对仗,让我在少年期喜欢上了古体诗词。那时不像现在,我读书没什么渠道,而且,很怕父亲发现我着迷课外书,根本不敢对父母提出那样的要求。当时课本上的古诗很少,我就干脆把梁羽生撰写的回目全部抄了下来,一句句读,细心揣摩对仗的格律与平仄,揣摩他撰写的词。慢慢地我对古词也发生了兴趣。正好父亲有一本《唐宋词选》,那本书就开始成为我每天中午的必读书。那时我并没想着以后要走上写作这条路,但却跃跃欲试地开始填词了。我专门在一个日记本上写下自己填的词。一版一首,几乎把那本《唐宋词选》上出现的词牌名全部填过了一遍。我后来写诗的三十几个本子都因为自己不满意而把它们丢了,但那个填词的日记本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给弄丢的,那个本子是我至今想起仍会涌上一丝惆怅的少年记忆。

    当然,梁羽生对我的直接影响却是我开始写起了武侠小说,而且,我也是用章回体来写。小说虽然不怎么样,那些回目我到今天还自信写得好。到我十六岁初中毕业时,我写了两部完整的武侠小说,长的那部有二十四万字,加上另外没写完的九部残稿,我在进高中那天统计过,我写了差不多六十万字。那时写小说,根本没有过发表的念头,写了只是给同学看。记得有个同学上课时也看我写的小说,结果被老师没收,后来那老师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要抄小说,我说是自己写的,那老师脸上闪过的不信和不屑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结果被认为撒谎,“手抄本”没收。我那时只是觉得惊奇,因为我觉得写小说不是很容易的事吗?那时我写小说已经每天可写七千字了,一点不觉得累,只是觉得好玩。我现在回想,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一天可以轻松地写七千字,也确有让人不信的理由。

    但高中一进,学业变成紧张,小说就没写了,转头写起现代诗来。而且很奇怪,小说一停,我对古体诗词的兴趣也一下子就变没了。现在的很多朋友都以为我是通过写诗进入写作的,其实不是,我是写小说、而且是写武侠小说开始创作的。我少年时写的武侠小说至今还在抽屉里,只是我不会再去翻阅了。

    随着现代诗的写作,梁羽生也就离开了我的视线。我的阅读不再是武侠小说了。只是记得后来读《牛虻》,惊讶地发现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完全就是照着那部小说来写的,甚至梁羽生小说中最后的那封信,几乎也就是把牛虻写给琼玛的信抄了下来。我才恍然发现,现在评论者总是说金庸学习了西方的小说,实际上梁羽生也学习了不少,只是他学习的不是现代派技巧,而是故事和情节。

    现在到旧书店淘书时,也会看到有梁羽生的小说,那些小说时不时会让我心中一动,就像看到一个在时光中远去的老朋友,我认出了他的样子,但却不上前和他握手了。于是我终于只是从梁羽生的那些书前走过去,把眼光停留在我今天喜欢的书上。

    得知梁羽生去世的消息后,我到我的书架前浏览了一下。他的武侠小说我早就没一本了,倒是还有他一本散文集《笔不花》,我把那本书抽下,看了几页。那本书我还记得当时不想买,只是“梁羽生”的名字让我想起少年往事,还是买下了,此刻重翻,也当是一种淡淡的怀念吧。

 

上一篇:病读惠特曼     下一篇:离我很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