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
小的时候特别贪嘴,但凡零食,我都爱吃。总觉得自家的饭菜不及街边的麻辣烫好吃,甚至地摊上零售的劣质糖果,也比家里买的的味道好得多。那个时候呀,想尽各种办法与母亲抗争,以诸如“我讨厌吃青菜”,“昨天中午吃了鱼肉肚子疼”,“我不饿”等等的借口来推脱午饭或晚饭,说到底这也全是仰仗着母亲的疼爱,会因此而多给我几角零花钱。
小时候的那些吃食,那可是足足说上一宿,都未必能细数得尽吶。最好再奉上杯热茶,几捧瓜果零嘴,且一定是要凤凰路老吴家炒的茶才行,自小就爱他们家的味道,如今是没有再变的了,因为这样喝着,才会有回忆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我读的那间小学出门向左,走约五十余步便有一家修车铺,店主是一个皮肤黝黑且看起来相当健壮的男人,他为人憨厚老实,也善良。我那辆好孩子牌自行车就是经由他之手,才得以骑十年不坏。他的老婆在修车铺旁边摆了一个麻辣烫的摊位,非常简易,就是支一口锅,里面煮着麻辣烫的汤料,旁边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几个菜样。那时候的麻辣烫并没有现在的丰富,只有土豆、海带、豆皮这三样,且十分便宜,一毛钱就可以买两串。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两碟子孜然和辣椒面儿,煮熟了的菜样,热腾腾端上来,再沾上这些调料,至辣至香,彼时的人间美味。
不过我的母亲是非常不赞同我去吃这些街边食物的,告诫我那不卫生,说那里面肯定放了大烟壳,难怪孩子们吃了都上瘾。可那个时候的我哪里会听呢,照样每天放学跟几个同学去那里吃个尽兴才回家,连家里的晚饭都免了。后来母亲也为此缩减过我的零花钱,甚至应允在家里给我做麻辣烫,以挽回我的胃口。然,那时我本一介顽童,与母亲正像是那孙猴子和唐三藏,紧箍咒也只奈何得了一时,久了,母亲也只能作罢,任我自由。
小时候爱吃石榴,晶莹剔透的果实,红得饱满,味道也酸甜可口,着实开胃。不知道你们吃石榴都是如何吃法?是一颗一颗细细品尝,嚼尽了汁水然后用牙齿剔下果肉?还是剥成一捧,一口塞进嘴里,囫囵的咀嚼,只享受其甜美的汁液,剩下的失去味道的果肉与石榴籽一并吐出?过去的我实属后者,但我不是自己剥。每到初秋,母亲就会买回很多石榴来,闲着无事时,就会拿一只小筐,和几个石榴来剥,等我写完了作业,就可以享用这一筐的美丽的石榴果实啦。我曾问过母亲,剥石榴费不费事?剥那么一筐石榴得用多久呀?母亲回我说,正好闲着,你也爱吃,就剥了,不费事。可我看母亲,上班也忙碌,做饭也忙碌,还常常坐在那里剥石榴,就好像她一直闲着,又一直忙碌着。
那个时候,我只自顾自的吃母亲给我剥好的石榴,对于母亲因为我剥石榴,而致使她的拇指留下黑色的,再难洗去的污印,我也只有几句适时的慰问,和裂嘴傻笑。母亲是从不会抱怨什么的,只因她觉得,她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后来我在外地读大学,自己也买石榴吃,只是这个时候,身边却没有了为我剥石榴的人,面对着一个个熟透的裂开缝儿的石榴,我能想到的,也只有母亲那双再也洗不白的双手。而我似乎也忘记了那种一口吃下一捧石榴,只享受甘且多汁的滋味。我剥下一粒石榴,放进嘴里,用门牙与下齿咬破它的充莹,舌尖触到它的汁肉,是酸,是甜,是小时候的味道,亦是母亲的味道。
我家的煎饼是最好吃的。每逢家里来了亲戚,母亲就会拿出那个平底的锅子,和一只足够大的碗。我们就知道,这是母亲要做煎饼了。她把面粉活成糊状,里面掺了已搅拌均匀的鸡蛋,零星的葱花,轻撒薄盐,油热之后舀一勺面糊均匀摊入锅中,面糊发出滋滋的声音,随之迅速汇聚成一张饼,待其稍微凝固,再转动几下,翻过另一面儿再烙。不一会儿时间,金黄的煎饼便可出锅了,边缘是焦而脆,中间是滑而嫩,香味自是溢于唇齿间,叫人不能忘怀。很多年后的大学食堂里,这种煎饼也有作为早点供应,味道与母亲的煎饼有些相似,却又相差甚远,大抵,是缺了那一份的关怀与爱吧。
西安有一种叫做“麻食”的小吃,据说已有千年的传承,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是西北一代特有的居家小吃。现在面食店供应的麻食多是机器制成,要论其味道,那自然是手工的最好,而手工麻食,也会因其形状,大小,面粉的不同而口感参差。我最喜欢的,便是我母亲搓的麻食了,不会像外面卖的那样小,入口经不起咀嚼,而自己家里的面,是从乡下朋友那儿买来的,更有劲道,极为爽滑。与麻食一道入锅的还有事先炒好的土豆丁,萝卜丁,碎豆干,黄豆。要想食材更丰富些,还可以放入冬瓜,瘦肉,木耳等等。冬天的时候,母亲会熬上一锅羊肉汤,然后用其浓鲜的汤汁来煮麻食,味道好极。这样好的味道,我自然是忘不得的了,于是每逢寒暑假回家,不论冬夏,都会央求母亲为我做几顿麻食,也唯有母亲,会不厌其烦的搓好一盘又一盘的麻食,放进冰箱冷冻,待下次我贪嘴时,好煮来给我吃。也唯有母亲做的麻食,才让我百吃无厌。
母亲做菜的花样很多,以前我总是说她爱把所有奇奇怪怪的东西混在一起做,味道时好时坏,其实大多情况下味道平平,所以那个时候我总是不领情。但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做的菜从来都是营养至上,她做菜时,放入的母爱如水,如糖,如油盐酱醋,如一切平淡至极却又缺一不可的味料,烹调着我的少年时光。
寻味,寻家之味,寻母亲之味。
大抵是因为很久没有尝到了,才称之为“寻”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