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玄想录
我查了日记, 发现我迷上古生物化石已有8 年光景了。事情好像是从硅化木开始的。有天在集市,我瞥见一截“树桩”孤零零戳在那儿,便用手去摸,感觉冰凉至极, 试着去掂份量, 竟沉重得抱不起来, 不由大为骇怪。后来知道,这便是硅化木了,俗称“木变石”。若说它是石头, 分明呈现着树的形貌, 那弯曲的树干, 鼓突的树皮, 回旋的年轮, 以至树节结, 都跟真正的树桩毫无两样;若说它是树桩吧,其硬度、质地、重量分明又是一块道地的顽石。这真是生命与石头的绝妙交合, 生命钻进了石头, 遂化为永恒。我们一直在赞美艺术的不朽,其实这才是最伟大、最浑茫、最自然的艺术,是无可比拟的雕塑。不独硅化木, 品类繁多的古生物化石都不是单方面的创作, 而是集合了宇宙、地球、生命的共同智慧, 以极大的耐心在时间的长河中孕育的珍宝。
我爱化石,因为化石的世界无限瑰丽和复杂,每一件化石,无论是动物的还是植物的,都能勾起我对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生命奥秘的无尽遐想。在这里, 时间往往是以百万年、千万年、几亿年来计算的。科学家们有个大致估算: 平均一万只动物死后,大约仅有一只会成为化石;而设若一万块化石藏在地下, 平均也只有一、二块能被发现。化石之珍稀,可见一斑。并不是什么动物死后都能变成化石的,绝大多数在迅速腐烂和风化后无踪无影了, 如果是被火山滚烫的熔岩吞没, 更会烧个片甲不留。昔有火山爆发后形成化石一说, 其实是不准确的, 唯有火山灰的掩埋还有可能。于是, 只有极幸运的死者恰好被尘泥或沙浆覆盖了, 经过千百万年和几亿年的“置换作用”, 其硬壳和骨骼部分才会变成“石的内涵与物的外形”相统一的化石。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就是这个道理。
每当我抚摩每一块动物化石, 不管是震旦角石, 是三叶虫, 是鱼, 是龟,是蜻蜓, 还是贵州龙, 我总惊讶于它们灵动的身躯何以在一刹那间凝固了, 忍不住要猜想, 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它们突然停止了呼吸? 这从天而降的大祸究竟是什么呢? 这生死之谜作为极大的悬念, 作为永恒的悲剧美,久久郁积在我的心间。我迷化石,主要就是迷的这种不可索解的美感。有些情况是比较清楚的, 比如剑齿象群不慎失足陷入了沥青湖, 久而成为化石; 又如,树枝折断,带香味的树脂溢流, 引来昆虫却给粘住, 再滴落到地下, 久之而成为琥珀。至于猛犸象掉入西伯利亚冻土层中, 一朝掘出, 鲜艳如生, 连皮毛都还有弹性,那属于雪藏,已非化石矣。
吕雷曾送我一只茂名龟化石, 因基岩已近铁矿石化, 非常沉重, 他从湛江一路拎到大连, 我恰不在,就再由高洪波从大连转带给我,两位所受辛劳,使我由衷感动。但这只龟的形象有点呆头呆脑, 只留下一个躯壳。我知道,任何龟化石都不可能有头和爪的,因为它缩得太快。迄今为止, 世界上几乎还没发现过头爪完整的龟化石,若有,就是稀世之宝了。我的另一块龟化石购自甘肃河州, 也就是那个素有中国“小麦
加”之称的弥漫着羊肉香味的小城, 那里是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发祥地, 不意化石的出产也很惊人。我所得之龟,其品种为“甘肃陆龟”,也无头爪,但那高耸的背脊和微凹的腹甲甚是憨厚。它属于新生代晚第三纪的产物,因而石化程度不高,近乎硬石膏壳。这些化石,也包括寒武纪的三叶虫、鹦鹉螺、三叠纪的海百合、中生代绝灭的菊石, 它们临终前的模样大多比较自然,从容,有种寿终正寝的坦然, 原因是或者其物种已不能适应环境, 或者遇上了海陆变迁、冰川融化、海侵和海退等等。这是很合乎达尔文进化论的。
然而,小到贵州龙,大到喜马拉雅鱼龙,还有甘肃鸟、辽宁鸟, 它们本来活得好好儿的, 翩若惊鸿, 矫若游龙, 可为什么突然就被“定格”在某一瞬间, 成为永恒的雕像?有些情况仅用进化论是解释不通的,恐怕要往灾变论上去想。现有这么一只贵州龙, 她藏在哪里暂且保密,她前肢雄壮,后肢劲健,指爪关节历历可见,整个沥青色的骨骼架浮雕般凸现于岩板之上, 当她长长的颈牵引着三角型的脑袋正要来个大回环, 一双大眼孔正回眸射出惊愕的目光时, 她就永远地停留在这一姿势上不能动了。她显然不是日渐衰竭至死, 而是突然死去的,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山崩?地陷?窒息?电击?她出土于海相地层, 当时的海洋会发生什么呢?
我有时会想到头疼也想不明白。关于恐龙在6500 万年前的大灭绝,更是著名的疑案。最新的权威的假说是“小行星撞击说”, 说是当时有小行星突撞地球,撞出了直径达几百公里的深坑(据说在加拿大海域已发现此大坑) , 刹时间尘埃蔽日, 天地漆黑一团, 巨石如暴雨倾泻, 气温骤降似冰, 氧气缺失, 破坏力相当于一千颗氢弹同时爆炸。众恐龙不被砸死,冻死,也得憋死,可叹中生代的霸主,英雄一世,却来不及告别一声就在白垩纪末尾绝灭了。人当然不可能窥见这一旷世悲剧, 因为人的历史满打满算也才300 多万年,但人却是可以幻想这一悲剧的,幻想可能比亲眼目睹更具刺激性。
然而, 化石给人的启迪并非全是任凭大自然摆布的消极,面对着“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图画,那优胜劣汰的竞争和自强自立的奋斗不是显得更重要吗。比如奥陶纪的震旦角石, 呈圆锥状, 流线型, 要沉底它就吸进水,要前进它就喷出水,据说潜水艇还是模仿它的结构制成的。但它终究是无脊椎动物,没法跟鱼竞争,于是泥盆纪就成了鱼的天下。后来, 一部分鱼生态日蹙,便又有了变鳍为腿,登陆求生的壮举, 便带来了两栖类的产生和繁荣。接着, 为向陆路全面进军, 两栖类又演化为爬行类, 终有伟大的恐龙时代。可惜恐龙的适应性毕竟不能与哺乳动物相比,尽管那时哺乳动物极渺小,但继恐龙灭绝之后,就迎来了哺乳动物的大发展。看啊,一批物种灭绝了,另一批新的物种又崛起了,开拓,发展,变异,进取, 真是前仆后继, 生生不息。谁的抗灾变能力强,谁就是胜利者。
那么人呢?
几乎从46 亿年前地球诞生, 继而有了水,有了真核细胞起,生命就踏上了演化的长途,延至今天,千变万化,才变出了人这种最高级的生命。人肯定也是要灭绝的,他由非人(硬骨鱼、哺乳兽、古猿等)变出,终将再变为非人或者超人。知道了这一宿命的人类,至少应该学会尊重规律,善待生灵,强化自身,切莫过早地被文明阉割了生机。人们常说,化石是地球的史册,每当我抚摩着手边的化石,翻动着这部大书时,总会作此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