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不粘贴城市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文学不粘贴城市

阮直

 

 文学不粘贴城市,是因为文学就不是集体农庄或集团公司群体繁衍的产物,这早就是被有文学史以来的创作实践证明的事实。不知为什么文学评论家黄树森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深圳在经济上当然是领跑全国,但颇具文化意蕴的是,目前在深圳有10000人常年持续不断地从事文学创作(包括网络写作),间歇从事文学创作的也有50000人左右,队伍十分庞大。此外,在深圳还有约1000家的企业、团体内刊,近10家文学论坛、网站,这些也是重要平台。这在全国都是罕有的!城市迅猛发展为文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素材,也引来了人才,而且居民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渴望精神的充实。深圳现在所缺乏的是重要的、标志性的文学大家和高端杂志。如果拥有了这两样,这几万人创作队伍的发挥空间就很大了。我甚至认为,深圳有潜力成为像英国爱丁堡那样的文学城市。”(《羊城晚报》2010年7月19日)

 这就让人很难理解了,一个还不到30年的城市,在这个城市出生的一代人也不过刚刚成家立业,30郎当岁,就算是个作家了也厉害不过韩寒吧,就算有三个韩寒诞生了,也算不上就是“文学城市”了吧。因为西安市里居住过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和三倍深圳以上的文学写手,可西安也带不上一顶“文学城市”的高雅帽子。

 北京城里居住着当今中国那么多的一流作家,也没有哪级组织,哪个评论家冠以北京市“文学城市”的称号,就连一个小小的南阳市,在20年前就诞生过11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而且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姜”,可也没人认为南阳就是“文学城市”了。文学这东西不是莱阳梨、沧州枣,银川的枸杞,关东的乌拉草,离开了产地长不了。

 文学是“人学”,人都是流动的,写东北土改题材《暴风骤雨》的周立波是湖南人,居住在西安市里的贾平凹专写商洛的事儿,京味十足的作家老舍,其最重要的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都不是在北京完成的,诞生了鲁迅的绍兴、诞生了巴金的成都,迄今也不见当地政府申报“文学城市”的称号。可见“文学城市”的事不是“汽车城”、“煤都”、“硅谷”,能形成规模生产、批量上市就可获得相应的称号了。

 我们还以黄树森说的爱丁堡为例,因为《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柯南·道尔,《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英国犯罪小说作者伊恩·兰金以及亚历山大·史密斯都居住在爱丁堡,连最著名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在此诞生,所以他就被联合国命名为“文学城市”了。可我觉得这样界别文学,那么“文学城市”的雅号与“工业化城市”就没多大差别了,都是人为可以制造的。参照此标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一个编辑团队,有了足够的资金,有着一个广阔的大市场,就会成功。可它也不是文学呀。那是学问与知识,是组织行为,就像中国的清代朝廷编撰《四库全书》,动用近4000人,耗时15年完成的这部浩瀚巨著,其总字数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一倍还多,可它毕竟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创作,是编撰。

 至于有柯南·道尔、有J·K·罗琳、有伊恩·兰金以及亚历山大·史密斯,可我觉得这些作家的文学分量都不如半个昆德拉。文学家的伟大不能看他书的印数,论印数香港也应该是“文学城市”了,把金庸、梁羽生加在一起,其书的总印数不比柯南·道尔、J·K·罗琳少多少吧。

 文学创作这事不能比人数,孔子之后写书的人是孔子学生多少倍也没用,就是没有一个超越孔子的;鲁迅之后的新中国从事写作的人都实行着公款开支,组织培养,连县一级都设立文联,抓文学队伍建设,不也没有超越鲁迅的作家吗。没有世界一流的几个作家在一座城市里诞生,写这座城市的一方水土,就想弄一顶“文学城市”的帽子戴,那就是没有孙悟空的地方叫不叫花果山又有什么用,哪个山头还没几只皮猴呢。

 更何况,深圳也无法与爱丁堡比文学吧,人家几百年了?人家是怎样的创作环境,可别觉得“不差钱”就啥都不差了,那就差在傻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