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骄杨”之称的霞姑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布衣纸伞的他,

意相随;
  真情隽永的你,

爱依偎。 
惊世的霞姑,

旷世的情缘。

 

一条无尽的爱河,
    从你的心头出发,源源不绝;

任凭风雨刀枪,孤独深锁,

你心如磐石。

听见你白色的乳汁轻语,

三个乖巧的孩子从此长大,

你做了世上最好最好的妈妈。
你用血肉之躯捍卫信仰,

淌出殷红的血,

蘸写对丈夫的忠贞。

 

“我失骄 杨君失柳,”

空有湘江痛流悲,

从今永去,百身却难赎。
   怎不抛长泪?

雄心碎,何处寻开慧?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心底燎烈看行吟,

荡心的和弦震颤,
      浓郁的爱 ,浓厚的情 ;

字字是血,声声含泪。

   掬一把心泪洒遍,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题记

附:《无愧“骄杨”之称的霞姑》一文没有编入晓晓著的5月将出版的书中,原因是谈到了爱情,对青少年不宜。发到博客,正值清明节,以哀悼霞姑。

 

《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当年推荐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问“骄杨”当作何解。

毛泽东回答:“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霞姑走,失开慧,“山巅朱凤声嗷嗷”,“东风送哭声嗷嗷”。毛泽东诗词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怀念爱妻亡妻霞姑之作,几乎是世人周知,世人也几乎是震撼的感动。三个孩子的母亲,用血肉之躯捍卫着自己的信仰和对丈夫的忠贞。岁月的流川不能漫漶纯洁而悲凉的记忆……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板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板仓也有父亲先进的思想;母亲向振熙,一个忠厚善良、勤劳俭朴、同情革命、支持革命活动的妇女。 所以,她虽女儿身,从小就有有名、有字、有号,7岁即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1913年,父亲杨昌济从欧洲留学归来后,全家在长沙城内定居,10年后在长沙任教授,闻名三湘。

从此,父亲杨昌济在门上用隶书镌刻着“板仓杨”三个大字的寓所,总引来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教,其中,第一师范的学生毛泽东也于1914年跨入此宅,在知识和见识上也跨入了一个新境界。对这个“资质俊秀”魁梧的高个子青年,杨昌济认为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

 青春少女的杨开慧当时常听父亲称赞润之,开始她视他为兄长。渐渐地毛泽东的宏论卓识深深打动了少女开慧的心,她也经常参加他们的学习和讨论,还把自己写的学习笔记和日记送给毛泽东看。毛泽东一师毕业后奔波于长沙、北京等地。1918年夏,杨昌济被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举家北迁。毛泽东于9月间也到了那里,为使学生在北京生活有个落脚的地方,经恩师介绍,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

毛泽东正是这时,“我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 ”。而17岁的杨开慧在京遇同乡知己也很高兴,两人经常漫步于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看潺潺的河水,他们的情流进了心底;徜徉在北海的依依垂柳下,爱在他们心中萌芽。

翌年,他们已经情依依,爱切切。毛泽东返湘时两人相约通信,以“润”、“霞”相称。同年,毛泽东再次来京时,就住到了杨家。

后来两人同时返湘后,毛泽东的优秀,引来了一些爱慕的女子,他确实也是长沙城内别的才女追求的对象,这时已经深爱毛泽东的杨开慧非常不安。毛泽东向她的嫂子表明:心爱的人只有“霞姑”。霞姑知道后,心安了,脸颊飞出了幸福的酡红。

开慧十分爱她的“润”,在她的无题自传散文中,对润之的这段恋情作了生动而感人的描绘。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是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会同他结婚。一直到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想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1920年初,在婚姻问题上,霞姑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坚决选择了可能“与坎坷磨难相伴终身”的毛泽东。

这一年冬天,在长沙市望麓园附近的船山书院内,杨开慧和毛泽东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仅花了6元大洋,请至亲好友吃了一顿饭,这对革命夫妻永远心连心地结合了。爱不是一种形式可以涵盖的,内容永远是最重要的主旋律。

 1921年,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返湘后,妻子杨开慧便于秋季入了党。以党龄而论,杨开慧在女性中仅次于北大的缪伯英(何孟雄之妻)。杨开慧从外表看文静、贤惠,却是一位思想非常解放的先锋女性。当时,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自修大学的主办者,杨开慧则担任学联干事,在党内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

1923年底,毛泽东又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行色匆匆,新婚才3年的夫妻生活,聚少离多。拂晓别君,清冷的天,清冷的月,清冷的水塘,清冷的霞姑泪,哪个男子不会神伤?况毛泽东豪气与多情同在的男儿。黯然销魂,生离死别。两个依依相爱的人啊!此情此境,那人那泪,毛泽东怎么能释怀?一首《贺新郎·别友》,一行心底泪。

      “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泪如雨。”

两年后,毛泽东赴沪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翌年,杨开慧一同也到了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为此,她不辞辛苦,还专门学习用上海话讲课,许多妇女有了很大的触动,都非常喜欢这个浓浓湘音、美丽典雅娇小的姐妹老师。

不久,她随毛泽东返湘,又随同去广州、武汉。她身兼数职,一直都无怨言,不仅一直照顾丈夫生活,拖着几个孩子,还帮助毛泽东联络同志,找资料、抄写文章,有时候手都酸痛酸痛的了,她甩一甩,做一做家务,又继续。她是一个知性女子,懂得丈夫干的是大事业,尽心尽力辅助。毛泽东早期的一些著作也凝集着杨开慧的心血,读毛泽东著作,我们不得不记起另一个也“挖井的人”。

 霞姑随同丈夫毛泽东于1925年2月回到了韶山,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毛泽东的诞生地,她作为一个妻子和儿媳妇身份,非常激动。这里的山山水水,茅屋草房,以及乡间小路、田畴耕地、花草树木,她都感到特别亲切,她更关心和热爱这里的贫苦农民。

按照当地风俗,她和毛泽东一起以“走人家”的形式,深入贫苦农民家里调查、谈心,了解他们的疾苦,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鼓励他们起来和地主豪绅进行斗争,争取过上好日子。

 开慧积极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在很短的时间里,韶山地区办起了20来所农民夜校。她理着精神抖擞的短发,穿着秀丽的青衣短袄,领口浅浅的白边露出,尤其清秀婉丽,配上灰色长裤,白袜套布鞋的清爽轻巧,亦如民间仙子。她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农民灌输革命思想,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是毛泽东亲密的爱人,也是心意相随的亲密战友。

    “农民苦,农民苦,打了粮食交地主。年年忙,月月忙,田里场里仓里光”

霞姑用这首歌谣,引导农民,长年累月的过着痛苦生活,决不生辰八字不好,注定要当穷人,而是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结果。从“洋油”、“洋火”,她讲到帝国主义对我们的侵略、压榨。讲得慷慨激昂。

亲切和蔼、善良温暖、端庄大方的润之的堂客,当地人非常喜欢她。她很体惜大家,她对乡亲们说:

“我们这个学校,不要大家念《三字经》、《千字文》,而是让大家学点用得着的东西,学点写字、算数的本领。还要让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农民总是忍饥挨饿的原因,让大家知道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它将来又会是什么样子......”

    一边用非常好听的声音讲课,一边在黑板上写下:“手”、“脚”。于是,她从这两个字开始,浅显的道理一串串: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两只脚。我们的手是做事的,脚是走路的,也用脚劳动。如用脚车水、舂米,有时走路肩上还压着重担。可有的人手不劳动,脚不走路,出门三步也要别人前扶后送,用轿子抬着走。同样是手和脚步,为什么不一样?

    开慧讲得通俗生动,深深地吸引着乡亲们。此次回韶山,她还当过这年成立的中共韶山支部的4个支委毛新枚、庞叔侃、钟志申、李耿侯的入党介绍人。宣誓仪式就是在上屋场毛泽东卧室的小阁楼上秘密举行的。韶山地区建立了20多个秘密农会以及公开的群众性革命组织“雪耻会”。

 

到了1927年夏,中国的天空又有了乌云,武汉国民党政府反共,杨开慧只好带着孩子回到长沙郊外的老家。但这样一个心境广大的女子,即使回来了,心还在革命中,还和她的爱人一起战斗,她时刻准备着为了革命,为了润之的事业不惜生命

她曾写信给堂弟杨开明,嘱咐他在自己遇到不测时照顾孩子和母亲。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3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牵挂深深。

    与此同时,在井冈山艰苦的岁月里,毛泽东多方打听霞姑下落,曾托上海的李立三写信说:“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的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却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帮我通知泽民,要把开慧的地址通讯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
     后来霞姑终于接到了毛泽东的亲笔信,那遒劲的字体,太熟悉,太温暖了。凄凄里守候的霞姑鼻翼酸涩,情不自禁地说:“终于有信来了,我接着,喜欢的眼泪滚滚流下来了”。远方的“润”太令她魂牵梦绕了。于是,霞姑满含泪水,切切思念,寄托在她的情诗《偶感》里: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念我远行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只可惜这份燃烧的伟大爱情,这份执著的剜心牵念,只是在狭小的壁缝里孤独燃烧了半个世纪,毛泽东没有看到,霞姑也没有等到重逢日。

当年在20世纪20年代,勇敢的杨开慧堪称社会上少有的蔑视封建习俗的思想解放的女性。自由恋爱、不举行婚礼便组成家庭,更重要的在于她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在共产党正式建立的几个月后便加入。她不惜牺牲,也不仅是忠于爱情,更主要体现为信仰坚定。她成为“新政”后长沙创办的初级小学中的第一批女生。那时候在湘福女中,她是唯一剪短发的学生,校方认为这是“过激派”的象征,限令其三月内蓄起发来,杨开慧则坚持剪发是自己的自由。杨开慧到北京时,又遇到“五四”运动的开展……

她是很内敛的女子,有一种书香闺秀的高雅,见到外人言语不多,举手投足的微微含笑就是言辞,但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意志也异常坚强

因此思想如此解放的女子,如此不俗的女子,同毛泽东交往才有许多共同语言,才能碰撞出燃烧的火花。站在时代前列,敢作敢为的霞姑,确实无愧于“骄杨”之称!